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清热方剂总汇收集整理(31~60方)

31、白清胃散

[处方]生石膏4两,生硼砂1两,玄明粉1两,冰片2钱。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

[功能主治]清热去火;清肿止痛。主胃火上升,牙齿疼痛,口舌糜烂,牙缝流血。

[用法用量]蘸药少许,擦患处。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32、百生汤

[处方]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柿霜6克,川贝粉(冲服)3克,甘草3克,芦根30克。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清热养肾。主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润。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干祖望方

33、百寿丸

[处方]山楂5两,滑石5两,苍术2两5钱,胆南星2两5钱,天竺黄2两5钱,木香2两5钱,砂仁1两5钱,六神曲1两5钱,麦芽1两5钱,钩藤1两5钱,薄荷1两5钱,僵蚕1两5钱,茯苓1两,桔梗1两,甘草1两,橘皮2两5钱(共为细粉),朱砂1两,牛黄2钱。

[制法]上药和匀,炼蜜为丸,重8分,金箔为半衣,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健胃,化滞安神。主停乳停食,消化不良,痰盛咳嗽,气促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34、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处方]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6克 秦皮 黄连黄柏各9克

[功能主治]清热治痢,益气养血。治产后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气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1.4升,煮取500毫升,纳胶令消尽,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35、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15g 黄柏12g 黄连6g 秦皮12g

[来源]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备注](1)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

[摘录]《伤寒论》

36、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 厚朴 阿胶 黄连 秦皮 附子 黄柏 茯苓 芍药各6克 干姜 当归 赤石脂 甘草 龙骨各9克 大枣30枚 粳米12克

[制法]上十六味,叹咀。

[功能主治]清热止痢。治赤痢下血,里急后重,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以水1.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37、白薇丸加味

[处方]防风10克,羌活10克,白薇10克,白蒺藜10克,石榴皮10克,蒲公英12克,银花12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风热停留。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审视瑶函》

38、百效散

[处方]大黄8两,牙皂2两,当归4两,全蝎1两,黄土5钱,神曲(炒)4两,天麻4两,僵蚕(炒)2两,赤金150张,朱砂4两。

[制法]上为细末,袋装,每袋6厘。

[功能主治]清热化滞,镇惊安神。主食滞火盛,急热惊风,呕吐乳食,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1袋,温开水送下,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39、白屑风酊

[处方]蛇床子40克 苦参40克 土槿皮20克 薄荷脑10克

[制法]将蛇床子、苦参、土槿皮共研成粗粉。用75%酒精80毫升,先将药粉渗透,放置6小时,然后加入75%酒精920毫升,依照渗漉分次加入法,取得酊剂约1升(不足之数可以加入75%酒精补足),最后加入薄荷脑即成。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治湿热蕴郁,肌肤失养之白屑风。

[用法用量]擦患处,每日三至五次。

[摘录]《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40、白英清喉汤

[处方]白英30克,龙葵30克,蛇莓24克,半枝莲24克,猕猴桃根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热毒壅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裘渊英方

41、白英菊花饮

[处方]白英30克,野菊花30克,臭牡丹30克,三颗针15克,苦参15克,白头翁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毒热型鼻咽癌。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42、八角金盘汤

[处方]八角金盘(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芦根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利湿化痰,活血消瘀,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主痰阻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董汉良方

43、半黄丸

[处方]黄芩45克 南星 半复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主治热痰留滞于内,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足乍有冷时,其脉洪滑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汤送下30~50丸。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44、板蓝根夏枯草饮

[处方]板槛根30克 夏枯草2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板蓝根、夏枯草同水煎,加白糖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结。适用于腮腺炎肿痛发热有硬块者。

[用法用量]每次10~20克,每日3次。

[摘录]《经验方》

45、板蓝根银花糖浆

[处方]板蓝根100克 银花50克 甘草15克 冰糖适量

[制法]将上3味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10~20克,每日数次。

[摘录]《经验方》

46、宝咳宁颗粒

[处方]紫苏叶30g 桑叶30g 前胡60g 浙贝母30g 麻黄30g 桔梗30g 天南星(制)60g 陈皮30g 苦杏仁(炒)60g 黄芩60g 青黛21g 天花粉60g 枳壳(麸炒)60g 山楂(炒)45g 甘草15g 牛黄3g

[性状]为灰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除牛黄外,取紫苏叶、陈皮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其余桑叶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5(50℃)的清膏。取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与牛黄粉配研,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紫苏叶和陈皮的挥发油,混匀,制成900g,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内热停食引起的头痛身烧,咳嗽痰盛,气促作喘,咽喉肿痛,烦燥不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5g,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袋装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47、保目全睛丸

[处方]白蒺藜5分,黄柏5分,元参5分,青葙子5分,黄芩5分,赤芍5分,防风5分,知母5分,犀角5分,木贼1钱,蝉蜕1钱,石决明1钱,草决明1钱,归尾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

[功能主治]明目退翳,清热养血。主二目昏花,视物不清,云翳遮睛,迎风流泪,视力衰弱,头目眩晕,夜盲。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48、保胎方

[别名]保胎散

[处方]归身、川芎、茯苓、玉竹、续断、杜仲(炒)、黄芩(酒炒)、白术(土炒)、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安胎。主孕妇出痘腰痛。

[用法用量]保胎散(《验方新编》卷十)。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九引聂氏方

49、保婴丸

[处方]麻黄16两,连翘4两,生石膏8两,滑石8两,羌活6两,天麻4两,栀子(炒)2两,细辛4两,防风4两,独活4两,甘草4两,全蝎2两,薄荷2两,白芍2两,大黄2两,荆芥2两,黄芩2两,川芎2两,桔梗2两,菊花2两,当归2两,白术(炒)2两,砂仁1两。

[制法]上为细末,每16两细末兑百草霜2两,合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发散风寒。主小儿感冒风寒,头疼发热,鼻流清涕,身烧体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50、保婴育生丸

[处方]银花5钱,连翘5钱,橘红5钱,贝母5钱,僵蚕(炒)3钱,竺黄3钱,天麻3钱,法半夏3钱,防风3钱,胆星3钱,钩藤3钱,焦三仙1两,黄芩4钱,甘草5钱,芥穗2钱,薄荷2钱,活蝎子12个,桑叶5钱(上除活蝎外,为末。),雄黄5钱,琥珀4钱,冰片2钱,麝香1钱。

[制法]上和匀,炼蜜为丸,重5分,朱砂为衣,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退烧,化痰消滞。主小儿外感风寒,停食发烧,咳嗽痰盛,急热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3岁以下者酌减。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51、保婴镇惊丸

[处方]大黄1两5钱,甘草1两,朱砂面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5分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导滞。主小儿急热惊风,实热目赤,口疮,便燥,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周岁小儿酌减,白开水化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52、保幼化风丹

[处方]胆星2两,羌活1两,独活1两,天麻1两,芥穗1两,防风1两,川芎1两,淡全蝎1两,甘草1两,薄荷2两,人参(去芦)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钱重,每斤药用朱砂末3钱为衣,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止嗽化痰。主小儿感冒发热,头痛身痛,四肢抽动,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次服1丸,周岁以内酌减,白开水化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53、保真汤

[处方]当归3钱,人参3钱,生地黄3钱,熟地黄3钱,白术3钱,黄耆3钱,赤茯苓1钱半,白茯苓1钱半,天门冬2钱,麦门冬2钱,赤芍药2钱,白芍药2钱,知母2钱,黄柏2钱,五味子2钱,柴胡2钱,地骨皮2钱,甘草1钱半,陈皮1钱半,厚朴1钱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虚除热。主劳证骨蒸体虚。虚劳骨蒸,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陈皮、厚朴原无用量,据《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补。

惊悸,加用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淋浊,加用萆薢、乌药、猪苓、泽泻;便涩,加用苦杖、木通、石苇、扁蓄;遗精,加用龙骨、牡蛎、莲须、莲心;燥热,加用滑石、石膏、青蒿、鳖甲;盗汗,加用牡蛎、浮麦、黄耆、麻黄根。

[摘录]《修月鲁般经》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

54、保真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2钱,生地2钱,白芍2钱,麦冬1钱,天冬1钱5分,川贝5分,茯苓5分,桔梗8分,五味10粒,骨皮1钱,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润肺泻火,滋补真阴,以复其元。主产后热蒸成痨症。此由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以致真阴耗竭,虚火上炎,或蒸而热,或往来寒热,似疟非疟,或咳血咯血,自汗盗汗,或心神恍惚,梦与鬼交,或经水闭塞,身渐羸瘦。

[用法用量]上加大枣2枚,水煎服。

虚,加人参1钱,黄耆6分;胃弱,加茯苓、山药各2钱,砂仁2-3粒。

[注意]患此者,必须寡欲内养,方能有效。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55、八味檀香散

[处方]檀香200g 石膏100g 红花100g 甘草100g 丁香100g 北沙参100g 拳参100g 白葡萄干100g

[来源]蒙古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甘、微涩而凉。

[炮制]以上八味,除檀香、丁香、白葡萄干外,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加白葡萄干,粉碎,烘干,再加檀香、丁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g,一日1~2次。

[规格]每袋装15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56、八仙丹

[处方]大黄6克,金银花120克,当归尾30克,玄参60克,柴胡9克,炒栀子9克,黄柏9克,贝母9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行气。主湿热下注。(阴囊皮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洞天奥旨》卷六

57、八正合剂

[处方]瞿麦118g 车前子(炒)?118g 扁蓄118g 大黄118g 滑石118g 川木通118g 栀子118g 甘草118g 灯心草59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苦、微甜。

[炮制]以上九味,车前子用25%乙醇浸渍,收集浸渍液。大黄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其余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与浸渍液、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近,加入苯甲酸钠3g,加水使成,搅匀,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瓶装(1)100ml(2)120ml(3)20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58、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 瞿麦 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备注]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59、贝羚胶囊

[处方]川贝母、羚羊角、猪脱氧胆酸、麝香、沉香、人工竺黄(飞)、青礞石(煅,飞)、硼砂(炒)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土黄色粉末;气特异,味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羚羊角锉成细粉;其余川贝母等七味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除青礞石细粉外,将余药与淀粉68g混匀,分次加入青礞石细粉中,配研均匀,过筛,再加硬脂酸镁6g,混匀,装胶囊,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气喘咳嗽;小儿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成人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3次;小儿一次0.15~0.6g,周岁以内酌减,一日2次。

[注意]大便溏薄者不宜使用。

[规格]每粒装0.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60、贝母黄芩汤

[处方]川贝母3钱,黄芩5钱,麦门冬3钱,茅根5钱,滑石4钱,瓜蒌仁3钱,罂粟壳4钱,青黛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清热止嗽主嗽血,脉象洪盛,血色紫暗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川贝为君,川贝乃治热嗽之圣药;佐以麦冬、粟壳,清热涩痰;滑石、黄芩,清热散结;青黛、茅根,清热凉血;甘草和药调中,剂中不先止血,故以清热为先务也。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四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