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查理·芒格
读书的作用大家听得多了,可是你能不能践行,你知道要读什么书吗,你知道怎么读书吗,你知道该怎么思考吗,我在这里献个丑,卖弄一下仅有的一点墨水,来把读书的多维问题讲透,希望可以给你帮助。
围绕阅读,核心有三大问题。
一层一层地推导,慢慢抽丝剥茧,带着大家慢慢剥离本质。来享受知识盛宴吧!
1.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首先我讲一个个人的观点:一个人的最终成就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天生的资源,一个是后天的行动。
成就 = 先天资源 + 后天行动
大家仔细盯着这个公式,我们能决定的只有后天的行动,毕竟先天资源我们是无法改变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你自己后天的行动汇聚起来塑造了后来的你,从历史角度来讲,已经有无数的人向我们证明,后天行动可以塑造的高度了。几乎没有封顶!
所以说,你自己的后天行动就是你自己的命,是你必须抓住也只有抓住的唯一途径。
这里我们确定了一个点:只有行动,才能成就自己。
从这里看,还不究竟,我们再次追问一步,我们做出的行动是如何做出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中讲,人类有两套思维模式。
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Stanovich)和理查德·韦斯特 (Richrd West)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系统一快速无意识,可以大幅减少脑力的消耗,但是有时候会出现问题而被人利用,例如:峰终定律,损失厌恶,言行一致等等。系统二是专注,消耗脑力,但是代表着理性,不易被人利用。
当我们做行动的时候,我们要为行动做出区分
然后把不重要的行动让大脑自主意识来运作就好,当面临重要的行动时候,必须要利用系统二来思考,以保证行动产生最大的效用。这也是哪些厉害的人运用的经理管理,看着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坚持一辈子。
这里我们又深入了一次,我们要利用理性来思考我们的行动,那么理性怎么来呢?
理性的思考,这是需要自己的知识积淀,需要我们的经历,而在这其中阅读可以说是最好的操作指南了。我想用一句话来完美诠释它的美。
阅读是最廉价的高贵。
说起廉价,一本书能有多便宜大家都明白,可说起高贵,无数的前贤把最最精华的思想汇聚到了这一个书中,每一个思想闪耀着无限光芒照耀着每一位读者。
阅读便是可以改变思维的东西,思维通过理性来体现到行动中,然后每一步行动汇聚起来,形成了背后的最终成就。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
成就 = 先天资源 + 后天行动 后天行动 = 理性思维的产物 理性思维≈阅读
语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该怎么读书?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们该学习哪些知识
我想说,你要理解知识是有分层的,20%的知识可以造成80%的威力。
要想讲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幂律定律讲起。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第25章29节
这句话的演绎版,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至于为什么,这里有着非常深刻的东西,如果不理解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
两句话核心思想一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强者恒强,弱者惨遭淘汰,帕累托定律,二八定律才是我们看到的常态。
这个世界的法则是:极少的东西创造着极大的价值。
你去观察投资你会发现,极少数成功的投资构成了投资人大多数的资产。
知识的逻辑也是一样的,你不应该做一个搜索引擎,追求什么东西都理解,你不是一个U盘,你是CPU。你要建立一个底层思考系统,而不是一个百科全书。
厉害的人是会思考,而不是会记忆。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而建立底层思考系统的知识,就是那20%的知识!
这一点作为投资人的张磊有独到的见解
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价值》
基本的公理、处事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这些在查理芒格也有思考,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在学习,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拓展他们的思维模型,从而使得他们的决策越来越客观,越来越接近现实。后来也确实证明,巴菲特并没有死守自己的价值网,他们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就比如他们投资Facebook,投资AI智能……
这些建立底层思考系统的知识,最大的共性就是:普适,抽象。
这些知识是所有知识的底层,底层知识通了,上层知识就可以快速记牢和理解。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第二点:我们该如何阅读?
阅读最根本的目标便是启发思维,最次要的目标就是记忆。而启发思维一定不是按照原文背下来,而是辩证地吸收。
阅读并不是开卷有益的,读一本坏书会坏脑子!
我见过许多人遇到问题会引用书中的话来解决,可是你在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否适用你的情况,一个解决方案是有适用范围的,不懂这个,你就会陷入迷茫。
如同牛顿的普适运动学理论在解释量子角度的问题也无法运用,必须寻找其他匹配的理论来解释,更别说你的三脚猫功夫了。
不要断章取义,把某一个细节的概念当作知识,很多知识只有放在体系里才有用!
这个世界没有百试百灵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加工思考才能造出属于自己的兵器。
尤其当我们吸收一个观点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看与他相反的观点是怎么说的,重要的是看他的逻辑,而不是看他的答案。
思考逻辑,才能真正地吸收知识。
正确认知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我们的无知,而是我们的错误认知,如果我们的大脑是一纸白纸,那直接画上正确认知反倒容易了,“先入为主”的认知是最难改变的,这是人性的bug,有道是种草容易除草难、最难忘记是初恋。
我通常执行的一个原则:书中观点是用来启发的、求证的,并不是用来被教导的,如果没有被我求证和真正理解,那就不应该被吸收。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遥远的救世主》
如何把书中的东西实践?无论怎么思考,只有把球投进去才有用!
只有输出才决定价值,无论多么有思维,如果没有转化为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把思维转化为实践形成反馈,这样的学习事半功倍。
这里首先来讲一个容易犯的错误:我要把所有的东西做好,然后做一个东西出来。
为什么讲这是一个错误呢,我们这样做非常容易放弃,因为完成一个实践需要的时间太长,长到几乎没有人可以坚持下来。
我们陷入了追求完美的怪圈。
这里我们要讲一个问题:游戏是如何上瘾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及时反馈。
无论你打了多少野怪,立马就有经验值得体现,而一旦有了反馈,大脑的机制就会起作用,人性有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机制:完成机制。
一旦一件事情完成了,就会获得非常大的满足感。
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对刷剧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引以为傲的理性完全无法阻止我刷完剧的冲动。
只要我看了第一集,我的大脑就会挟持我,让我一口气把它刷完。
比如《天道》。有一次不知道在哪里看到《天道》的评论,对它产生了一点好奇,就去看了第一集,结果……从早上9:00一直刷到第二天凌晨5:00,期间我有几次理性的挣扎,一次是吃午饭的时候,一次是吃晚饭的时候,一次是凌晨1:00,但是理智只闪现了一下,就立马被完成欲给打败了。
有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迫使我硬是要一口气把它刷完才能睡觉,这就是完成欲。
比如游戏,学习拥有无限个进度条以及每个进度条下的奖励,这无限个进度条有的是一级到二级,有的是5级到六级,努力干到5级送你个翅膀,正是由于这些一步一步的进步和酬赏,让你努力的玩游戏,不惜一切代价,本质是游戏戳中了你的核心欲望。
那些裹挟我们的产品,就是激发了我们的原始人性的欲望,产品通过不断地满足你的欲望,让你持续处于兴奋愉快中停不下来,最后娱乐至死!
所以,我们要在学习的时候学会建立最小闭环。
什么是最小闭环呢?就是学习了一点理论,立马用到一些场景方面获得满足感。
这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写作,写作非常好,它既可以帮助我梳理思维,而且无论我学了多少我都可以梳理出来,充其量就是写多写少的问题。
闭环反馈控制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在闭环反馈控制中,既存在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闭环反馈控制由控制器、受控对象和反馈通路组成
在物理上的闭环控制系统就如同学习闭环系统一样,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然后思考加工,最后写出文章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系统,取得成功。
最后想聊的话。能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是热爱思考的人。
阅读的能力是我们的底层能力,只有把这个做好了,才有向前推进的能力。
把上面这些一一嚼碎了,咽进肚子里,才能成为你的。
你不是一个U盘,你是CPU。
我发现打开阅读的大门之后,一旦你尝到甜头,你就永远离不开他了,是永远。我希望大家都可以从书中找到黄金屋,找到颜如玉。
希望我们可以一起进步,一起领略书中的智慧。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于谦
读书吧,人生如此美好,未来一片光明!
如果这篇文字对你有帮助,就多多点赞、转发给你的朋友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