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高温气冷堆的最简明介绍


第四代反应堆

所谓的第四代反应堆,是对所有把压水/沸水式完全推倒重来的设计的通称,包括了好几种截然不同的构想。这些新设计必须具有根本性的优势,否则不可能有人愿意投资几百亿美元来做开发。目前有若干候选堆型,例如比较成熟的高温气冷堆和快中子反应堆(Fast Breeder):前者专注在安全性,保证绝不熔堆;而后者则可以用来做元素嬗变(Elemental Transmutation),最主要是将铀238变成钚239。

从商业观点上来看,暂只有高温气冷堆有真正实用上的价值;快堆生产的钚是核武器的最佳原料。据说,日本自中曾根康弘首相之后便开始积极囤积钚239,所用的借口是把钚和铀混合成MOX核能燃料。

生于美国,长于西德


高温气冷堆最早是1943年美国的Farrington Daniels在Oak Ridge实验室所做的一个实验,不过一直到1960年才在西德由Schulten牵头开始实际的工程设计与建设。Schulten的反应堆简称AVR,1967年建成并网发电,电功率为15MW。

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后,西德对核电开始有疑虑,AVR也受到严格的监督。很不巧的是,1988年发生了一个小事故(燃料球卡在出口),在处理的过程中释放了很少量的放射性尘埃(燃料球的外壳不够强,以致破裂),但是当时的民情已经不容许任何放射性灾害,于是AVR被关闭,德国政府花了26年来清理现场并检讨整个经验。

中国“逢低买入”

中国早在1970年代末就已经从清华派了学者和学生去参加Schulten的团队, Schulten团队被解散之后,中国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知识产权的执照和图纸(南非也买了执照和图纸,但是没有什么大进展,2010年正式放弃),并且把燃料球生产线带回清华。

1995年中国版的HTR-MODUL(改称HTR-10)在清华校园开建,2000年建成并网,电功率为10MW。2005年商业版的示范堆在山东石岛湾开建,双机并联,总电功率为200MW。

基本原理


从HTR-10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高温气冷堆的结构极其简单,基本上就是一个大沙漏里装了几十万个燃料球,既没有中子减速剂,也没有中子吸收棒,完全不须在炉心使用机械装置。这是因为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到燃料球本身,停机靠的是物理性质而不是工程手段。冷却环路用的是氦,因为氦的腐蚀性和放射吸收性都是零。

既然氦不会吸收放射性,理论上就可以用主环路直接驱动涡轮,从而获得更高的热效率。但是在摄氏950度用氦推动的涡轮此前没有现成的应用,必须从头开发,而我国的涡轮技术并不太强,所以清华团队很明智地选择了使用第二环路来推动蒸汽涡轮的方案,这也避免了燃料球破裂后,放射性尘埃污染涡轮的危险。如此一来,高温气冷堆的真正技术难关就完全集中到燃料球本身。

燃料球结构


燃料球是Schulten的发明,不同的高温气冷堆视设计功率需求决定放多少个燃料球;一般是几十万个。每个燃料球直径为60mm(比网球略小一点),最外层是5mm厚的强化石墨;中心的馅儿直径50mm,由八千个燃料粒和石墨混合而成。

石墨是很好的中子减速剂和热导体,并且可以耐热到摄氏2800度;而高温气冷堆受核子物理的天然限制,炉心温度不可能超过摄氏1600度,一般工作温度在摄氏950度左右。

燃料粒直径为0.92mm,由四个保护层包裹直径0.5mm的二氧化铀燃料而成。石墨和氦都不会吸收放射性,所以燃料球用完后,本身就是围阻体,可以简单装箱掩埋,无需另外的机械或化学处理;不过废料总体积会增加。

固有安全性

高温气冷堆的功率控制和绝不熔堆的保证,来自一个很特别的核子物理性质:铀235原子核吸收慢中子而引发新的裂变的截面积(亦即机率)随温度增高而减小,在摄氏1000度以上减小得很快。所以要停机,只须要把主环路的氦气风扇关掉,让炉心温度逐步升高到摄氏1600度,连锁反应就基本停止了。

这时铀即使熔化,因为它被包在燃料粒里,也不会泄露。既然关掉主环路里的氦气循环是正常运作的一部分,那么在天灾或故障时失去电力供应,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为什么没有普及?

高温气冷堆之所以至今没有普及,主要是经济上的问题。它虽然结构很简单,但是在工程设计上远不如压水/沸水式成熟,所以第一代的发电站仍然故障不断,没有经济效益。此外它的功率密度很低,反应堆尺寸比压水堆大30倍,功率反而只能做到100MW,而最新的压水堆已经达到1400MW。

理论上模组和燃料球都可以大规模生产,长期下来成本有可能压低到远比压水式还低;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否需要传统的紧急事故处理设备,例如厂房安全壳。

如果高温气冷堆也必须建昂贵的厂房安全壳,那么因为它的功率密度低,安全壳就必须建得更大,而且必须在气密的同时提供气冷,费用反而会更高得多。如果因为高温气冷堆的安全性而省略了紧急事故处理设备,那么它很快就会比传统的核电厂便宜,甚至可以直接替换掉煤电厂的旧锅炉,沿用现成的蒸汽涡轮。

安全性有多高?

所以,虽然高温气冷堆的安全性已经远高于传统式的核电站,它的前途还是决定在这个安全性到底高到哪里。历史上AVR的麻烦主要在于燃料球卡在出口,而在处理的过程中有燃料球破裂。

原本燃料粒本身已经有四层防护,所以燃料球破裂应该也没关系;但是年产30万枚燃料球,每个球有8000个燃料粒,那就是24亿颗燃料粒。目前的工艺可以保证99.999%的优良率,但是即使再提升一个数量级,也就是达到了99.9999%的优良率,仍然会有2400颗破损的燃料粒,当那2400枚含问题燃料粒的燃料球破裂时,就会有可能泄露放射性尘埃。不过一颗燃料粒只含0.7mg的铀,所以这样产生的尘埃是相当微不足道的。

有没有风险?

在最坏的可能情形下,也就是当外力(例如天灾、飞弹攻击或厂房失火/爆炸)打破反应炉,氦气外泄,空气进入反应炉,那么高温的石墨会自行点燃,放射性污染就有可能会随烟尘而散布(不过燃料粒的外层有Silicon Carbide,这种陶瓷材料不但坚硬、耐高温,而且不易燃)。

当然以这个脚本来判断安全性是很不公平的,所有其他的核电反应炉设计在同样情形下,放射性污染都会比高温气冷堆高出好几个数量级;问题在于分析了风险回报之后,是不是可以省略一些紧急事故处理设备(石岛湾似乎就省略掉了厂房安全壳,但是因为有传统的反应堆在隔壁,其他处理紧急事故的软硬体设备都是现成的;但是高温气冷堆的经济性只有在脱离传统核电厂之后才能显示出来)。


很不幸的是,一般民众往往缺乏风险的概念,在被传播媒体有意无意中伤的新科技上,为了极小的风险而因噎废食;而旧有的工业技术,却因为有既得利益者(如石油财团)护航,可以每年害死几万人而没有媒体敢讨论(如烧煤和烧油的空气污染,造成每年全球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就远超过人类历史上因核电意外而死亡的总人数,这还不考虑全球暖化的后果)。

发展趋势

各国高温气冷堆进展:2005年美国能源法案要求能源部必须在2021年前开发并示范利用高温气冷堆技术进行发电和(或)制氢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法国的法马通公司也在积极开展高温气冷堆技术研究,并已参加美国爱达荷高温气冷堆项目的投标;日本已经建成了高温工程试验研究堆HTTR,用于研究高温气冷堆技术和高温制氢技术;俄罗斯与美国共同开发利用高温气冷堆烧钚(Pu)的研究;南非已经开展了建设高温气冷堆电站的前期工作;韩国政府已经决定在2015年前投入16亿美元发展高温气冷堆。

本文主要参考了王孟源先生《高温气冷堆》一文

本期编辑:毕格博尔德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