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术不可同日而语。
这本书并不是相面之术,而是指点人们认清人性人心,读之耐人寻味。
《心相篇》告诉我们,有3种人,万万不可深交,否则容易惹祸上身。
薄情寡义,翻脸无情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以下三个错误:
一来,向糊涂人,说了明白话;
二来,和不靠谱的人,做了正经事;
三来,与无情的人,谈起了感情,讲起了交情。
《心相篇》中讲:“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瞬间就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这种福薄之人不值得与他交往;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这种人厚道、不忘本。
薄情寡义,翻脸无情的人,就是忘恩负义之徒,永远不可交心。纵使你施恩于他,也别指望日后能对你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吕布是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三国第一猛将,他虽然骁勇善战,可因目光短浅,势力多变为人所不喜。吕布原为丁原部将,是丁原的义子,后被人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
在吕布被缢杀之前,曾有这么一段。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对他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
在一旁的刘备见曹操颇为心动,便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
曹操便不再犹豫,将吕布缢杀。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到:“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古往今来,总有人为了一时利益,忘却了良心,耍一时的聪明,遭一世的报应。
薄情寡义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往往因小失大,失去人们的信任,自认为是聪明的,其实是最愚笨的行为。
这样的人,背叛了过去,也失去了将来,永远没有出路。
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心相篇》中讲:“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有的人,稍不顺心,就大吵大闹,连连抱怨,甚至辱骂别人,大打出手,这样的人总是麻烦制造者,既伤害了别人,也让自己因小失大。
有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痛快,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把损人当成是玩笑,把尖酸刻薄当成是幽默风趣;心里有气,喜欢拿无辜的人出气,自己不高兴,就仇视别人的欢笑。
上面说的两种人因为不懂“尺度”的含义,不知轻重,不分场合,没有分寸,肆意妄为,不顾别人感受。一事无成,“知交断绝”还是好的,严重一点的连命都要赔进去。
《三国演义》中“击鼓骂曹”的祢衡,行事张狂无礼。一天,曹操请他做个“军务秘书长”,他却挖苦曹操手下没有能人,尽是些庸才,又得意洋洋地自夸。
曹操让他击鼓要杀杀他的锐气,他击鼓时身穿破衣烂衫,后来甚至裸体击鼓,大骂曹操是国贼。
曹操心里恼怒,但表面却很冷静,他派了祢衡一个差使,让他去劝说荆州刘表前来投降,并派他手下重要谋士给祢衡送行。
祢衡到了刘表那里也是轻慢无比,刘表不想落个坏名声,把他又送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
黄祖是个武夫,脾气暴躁,哪里受得了这么张狂的祢衡,祢衡依旧我行我素,在一次言语冲突中,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大事的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不形于色。说话,就算是开玩笑也不能过火,要分场合,要适可而止。
不顾别人感受,偶尔一次两次,还能认为是真性情,长期以往,没有几个人可以容忍。
害怕失败,不敢担当
人这一生,无论是谁,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或多或少要承担一些压力。只是有的人遇到事情,会挺身而出勇往直前,有的人对困难望而却步,不敢担当。
《心相篇》中讲:“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
意思是,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绝对不可以重用;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可用的栋梁。
这世间从不缺让命运天翻地覆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扛得起事。
曾国藩说:“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
在征讨太平天国的靖港大败之后,曾国藩给皇帝的奏书里说:“虽经战败,仍当竭尽血诚,一力经理。”
这是一种敢担当的姿态,不服输的状态,负责任的心态。
曾国藩还有一句名言:“打落牙齿和血吞。”
被人打落牙齿,喊痛没用,哭也没用,还不如把牙齿带着血咽下去,咬牙继续干。
什么叫能扛事儿?
是遇事不逃避,不轻易放弃,迎难而上,咬紧牙关想办法渡过难关,即使失败了也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是遇事之时不会嫌烦,不会对事情的发展听之任之,而是积极面对,奋勇前进,努力解决问题。
可以说,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生活中最怕的就是,与那种遇到问题就赶紧规避自己责任的人共事或者结交朋友。
遇到事情,只会把责任推到你身上,你有一点点事,他就赶快避嫌,与你划清界限,而他则逃之夭夭。
你付出真心,他的行动却让你心寒,这种人切不可结交!※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福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