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母亲,
你可能会有十万个烦恼:
“娃上课不听讲下课打同学,一个月被叫三次家长了”
“他屁股下像有钉子,成天都坐不住,没一会老实的”
“一写作业,他就东张西望,不是玩铅笔就是揪头发”
“他不发动,担心他是自闭症;一发动就担心是多动症”
…… ……
被家长们挂在嘴边的“多动症”
究竟是个啥东东?
为啥有些粑粑麻麻会畏之如虎?
我们请来了儿保科寇聪医生
为大家说一说“多动症那些事儿”
多动症孩子不光好动
注意力也特别不集中
多动症有一个学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不是光好动才是多动症,注意力缺陷或者注意力特别不集中也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表现,你可要当心了:
注意力易分散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
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情绪冲动并伴有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
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不过,要强调的是,
多动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有些1到2岁的孩子顽皮好动,担心的家长们就怀疑是多动症,赶紧送来医院就诊。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究竟是好动还是多动症,目前还没有客观的仪器来检测,主要是通过询问病史和量化表的评估方式、多动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来诊断。
如果孩子年龄太小,不具备系统的认知行为,无法顺畅地进行量化评估,进行多动症的诊断。根据相关诊断标准,一般孩子上小学后,做多动症的诊断才比较合适。
对于到了学龄阶段的儿童,出现了多动症的临床症状表现,家长如果有相关方面的疑虑,可对孩子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估。
多动症真的是病吗?
是不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对?
有不少家长认为,“多动症不是病,只是教育问题”,这是一个较普遍的认识误区。医学界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早已达成了共识:
多动症是病,得治!
多动症是神经发育障碍,这种脑神经发育异常导致脑内的一些神经递质缺乏,引起孩子的自控能力、执行功能下降。其发病率在5%—7%之间。也就是说,100个儿童中就有5—7个是多动症孩子。
多动症的孩子,有点像饮酒过度后的“酒疯子”,两者的核心表现都是自控力差。
喝醉酒的人,大脑高级中枢受到酒精的抑制,出现一些低级中枢的表现或者本能的表现,人变得兴奋、话多、讲话直接(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难以安静,高兴时对人热情、不高兴时易发脾气。
多动症与此类似,高级中枢部分功能有点变弱,低级中枢的表现(或者本能的表现)得到释放。所以,多动症孩子容易兴奋,平时话多,喜欢插话,难以安静(坐不住),讲话直接(也因此容易得罪人),脾气暴躁。
爸爸有多动症,
儿子得多动症的风险也高
目前,多动症的病因还不是太确切,但有一些危险因素是可以确定的:
遗传因素:已经确定多动症的人群的后代患多动症的风险要高很多。
环境因素:极低出生体重儿、复杂的养育环境、神经毒素(如铅)、感染(如脑炎)或妊娠期酒精、烟草暴露史等等。
先天的气质性因素:这种孩子小时候就表现得很难管教,气质性因素可能是跟环境因素等因素一起导致的。
影响学习
多动症小孩很多都比较聪明,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上课虽然注意力不集中,但边玩边学,加上家长的辅导,成绩并不差、甚至还比较优秀。但随着升入高年级,课程内容增加、难度增大,家长无法辅导,成绩会逐渐下降。
影响性格
因为纪律性差、作业拖拉、成绩差,经常被老师、家长批评,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自卑,逐渐觉得无所谓,并可能跟家长、老师对抗。性格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有的甚至会出现品行问题。
影响社交
多动症儿童的活动量比一般同龄儿童多,且自制力比较弱。在社交中,他们常常因为多言或冲动的行为,与同伴发生摩擦,影响社交关系。
对于多动症,
你可能存在这些误区
误区一:
孩子看电视可以坐一天,应该不是多动症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上网或者看电视、玩手机时,“可以坐一天都不动”;拼乐高或者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专注很长时间。以此认为孩子的注意力没有问题,只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其实,多动症的小孩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能很专注;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时,或者需要通过意志去控制自己去做一件事情,才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
多数孩子都把学习当成不得不去做的任务,而不是当成兴趣,因此多动症孩子在学习中,注意力的问题会突出表现出来。但上网、看电视有不同的画面和信息的刺激,能让小孩保持新鲜感,因而这时也会显得安静。
“误区二:
孩子长大了,多动症就好了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病,虽然随着大脑的发育成熟,有65%的多动症患儿会有部分缓解,但仅有15%患儿到成年早期可达到完全缓解。有不少多动症孩子长大后,多动的症状不突出了,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还很突出:
工作很认真很努力,但缺乏计划、条理,效率低
容易冲动、做决定草率,喜欢追求一些刺激性的事物
情绪变化不定,很容易因为小事情发怒
近些年来经常报道的“路怒症”,有些可能也跟成人多动症有关。所以,多动症并非不需要治疗。
“误区三:
治多动症有“聪明药”,我也想给孩子吃点
”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枢兴奋药、一类是非中枢兴奋药。所谓的“聪明药”,指的就是中枢兴奋药。
有的家长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已经够兴奋好动了,为什么还要吃兴奋药呢?岂不是更兴奋吗?
其实,多动症孩子是大脑的高级中枢不够兴奋,低级中枢活跃;中枢兴奋药兴奋了大脑高级中枢后,“司令部的能力增强了,才能管好部下”。就像我们注意力不集中、犯困了喝咖啡提神一下(咖啡因属于兴奋剂)。
相比于非中枢兴奋药,中枢兴奋药起效非常快。有些多动症的孩子服药以后效果非常好,当天服药上课注意力就明显提高了,因而学习成绩也有提高。
其实这类药主要是改善注意力,对智力提高完全没有帮助,并不是“聪明药”。
既然中枢兴奋药能快速提高注意力,
那没有多动症的孩子,
是不是也可以吃药
改善注意力来提高成绩呢?
千万别别别别别
话不可以乱说
药更不能乱吃
中枢兴奋药,能够提高脑内缺乏的神经递质而达到改善注意力的目的。
但没有多动症的人,本身脑内的神经递质并不缺乏,吃药后神经递质过多,反而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会出现焦虑、心慌。
而且,这类药目前在治疗多动症的孩子里面,有效率也不是很高(很多孩子服药后效果也不理想甚至无效),对于本身就没有多动症的孩子,起效果的比例就更加低了——所以你吃了多半帮助也不大。
因而,医生绝对不建议给没有多动症的孩子吃这类药。
三甲传真提醒所有家长:对于多动症,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争取最好的预后。如果怀疑孩子有多动症,也不要着急,更不要病急乱投医,先到正规医院咨询和评估,如果确诊再寻求专业帮助。
三甲传真提醒所有家长:对于多动症,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争取最好的预后。如果怀疑孩子有多动症,也不要着急,更不要病急乱投医,先到正规医院咨询和评估,如果确诊再寻求专业帮助。 (供稿:深圳市儿童医院;作者:儿保科寇聪,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精神科主治医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