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刘保和抓主症用方经验,一看就会用的33方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按照关键词,一个是“经方”、一个是“抓主症”,中间还有个“如何”。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在《扶阳论坛》第二集),冯世纶老师和刘观涛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摘一下,大家听一听:

无数中医学习者、临床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伤寒论》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乃至临床水平难以提高,“效如桴鼓”的境界堪称遥不可及。

我也有此感,我们大家学了《伤寒论》以后,这伤寒方子究竟在什么时候用,是一个大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是个大问题。

举个例说吧,“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人们都说这个病应当用乌梅丸,在这儿大家想一想,你们能在临床上见到几个这种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有几个?这乌梅丸就不能用了吗?可是你再看看叶天士,最善于用乌梅丸。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乌梅丸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用?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你才会用、敢用、广泛地用,否则的话你只能用于“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了。

所以我在这个论文的开始就讲,经方之不易学,就在于该方证的主症不明,可以这样讲,大部分的经方主症不明。所以要想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使经方容易学、容易用,就必须把经方的主症挖掘出来(我用这词——挖掘出来)。我们大家都有这个责任,把它挖掘出来,挖掘出来以后告诉别人,这才是你中医学家的应尽的责任。

你看现在有些病例,说我用某方把某病治好了,他就不说为什么用这个方把这个病治好了,抓住哪个主症用的,不够。

现在我开始讲第一个问题,关于“病”、“证”、“症”的定义。为什么要讲它呢?因为涉及到第三个——症(就是病字旁的症)。现在我说一说“病”:当阴阳失去平衡时,人体出现不正常反应的过程就是病。这里面的关键词是“过程”,它有一个时间段。什么是“证”?当医生面对病人时(只是在面对病人时侯,没面对病人时没这种情况),是谁的意志呢?是医生对病人疾病本质的概括,完全是医生的意志,跟病人没关系。同样,前面的“病”跟病人也没关系,病人知道“我是什么病”吗?得靠医生判断。但是大家看第三,病字旁的“症”!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出现的不正常反应就是症。

这个完全是病人的意识、病人的感觉,因此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换句话说不以我们医生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有这个症状就是有这个症状,说它没有,不行的!可是“病”呢?这个医生可以说是这个病,那个医生可以说是那个病,这个医生可以说你是阴虚,那个医生就非得说心肾阳虚,这个东西不行。但是症状的症,是不以医生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因“症”而知“病”,从“症”而识“证”,“病、证、症”三者之中,只有病字旁的“症”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因而这三者当中病字旁的“症”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就谈什么是主症。我们顾名思义,主就是主要的意思,在病人的所有症状当中,要把它提炼出来,找出它最主要、最重要的症状。说最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疾病的本质,说最主要是说它不应当多。因为它决定了疾病的本质,所以它是最重要;由于它不多,所以它最主要。不多是多少呢?一到三个,绝对不能超过三个!

我们每个人长期临床都知道,我为什么用这个方子?我抓住了一个主症。但是你问问他:“你怎么抓住的?”那就顾左右而言他,因为它太珍贵了,它是秘诀、是诀窍。举例说: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怎么分辨?我告诉你们,饿的时候心里空、胃有下坠感这是补中益气汤;饿的时候胃里空、有心慌的感觉是归脾汤。这就叫主症,像类似的东西多了。主症为什么不能超过三个呢?因为我们辨证辨的是什么呢?辨的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因一个、病位一个、病性一个就足够了,不能再超过三个。

再有一个问题,主症是病人感觉最痛苦的吗?恰恰相反,病人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恰恰不是主症,他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是标不是本。比如这个人头疼,头痛剧烈它是主症吗?它不是,如果我们医生检查,他绕脐痛、多日不大便、脉沉实有力这才是主症。因为这个才代表他的疾病本质,头痛剧烈那是标不是本。因此我这里所说的主症,是指体现疾病本质的症状。所以你抓住了这个,你用大承气一泻,头痛好了,所以头痛不是主症。

我这里边就谈到了,主症是只有医生才能查知出来,是每个临床医生的独得之秘,体现了辨证论治水平,所以把它称作“秘诀”或者叫“诀窍”,一般的是不轻易告诉别人的。张仲景告诉了吗?也没告诉,张仲景也没告诉。有的告诉了,桂枝汤“汗出、恶风、脉浮”告诉了,但是大部分的他没告诉。

我这里边说了一段“火神派”的问题,仅供参考。“火神派”善用附子、四逆汤,说他一生用了几吨附子,说他遇的病人90%都得用四逆汤。可是我们回顾一下四逆汤,它是什么症状?《伤寒论》叙述的:手足逆冷,大便溏甚至下利清谷,脉微细甚至欲绝。如果说“火神派”90%病人都用四逆汤的话,按照《伤寒论》怎么解释?那就证明《伤寒论》这个四逆汤证不是主症,那主症到底是什么呢?我就看了很多“火神派”的书,他也没告诉我,到现在他也没告诉我。你这个用附子、用四逆汤,你不按着《伤寒论》用,你按什么用呢?不说。你说这叫什么事?到底他知不知道?他肯定知道;他疗效好不好?他肯定好。但是他不告诉你啊,你怎么用?你敢用吗?什么病都用四逆汤,你不敢用。只有当他告诉你,用四逆汤他的心目当中的主症的时候,你才敢用,但是他不告诉你。

这就是我们中医界的一个缺点,你看人家西医发现了什么问题了,争先恐后地告诉大伙;而我们中医自己有点东西,千方百计揣在兜里不告诉别人。

下面我们看第三,《伤寒论》有一条最著名的条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一看见这条文,高兴透了,真高兴。那个“症”在《伤寒论》张仲景时代是言字旁,咱们现在应该改为病字旁,这不一样的。张仲景说小柴胡汤证一共九个,叫做柴胡九症,其中你见到一个,你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这纯粹胡说,不可能的事。

咱就说说“往来寒热”,逍遥散证往来寒热,达原饮证往来寒热,哪是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肝气不疏的人谁胸胁不苦满?四逆散证、柴胡疏肝散证都胸胁苦满,行吗?“嘿嘿不欲饮食”,逍遥散证三大主症,其中一个就是厌食,它是小柴胡汤证吗?“心烦喜呕”,温胆汤证都心烦喜呕,它是小柴胡汤证吗?这就四大证了。然后加三个,口苦、咽干、目眩又加上了,加上这个几个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和喜呕一共五个,现在加上口苦,大家看,你说这人上火了口苦,龙胆泻肝汤证口不苦吗?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口不苦吗?它是小柴胡汤证吗?“咽干”更是说不过去,阴虚的病人谁都咽干,麦味地黄、知柏地黄咽干吗?肯定咽干。“目眩”,肝阳上亢的都目眩,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目眩,它是小柴胡汤证吗?也不行。最后还有人加了一个叫作“脉弦”,它是主症吗?张仲景都说有水饮的脉弦、受寒的脉弦,它是小柴胡汤证吗?所以“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句话是错误的。

我说这个错误的立足点,在于他说他那几个症状见到一个就是,这是错误的。那么到底有没有主症呢?到底什么是小柴胡汤证主症呢?还真有,还真有啊!关键是张仲景没明告诉你。所以我叫挖掘,对于《伤寒论》方证的主症要挖掘。

第一方:小柴胡汤

现在我们就挖掘挖掘它,张仲景在谈到了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等以外,下一条文就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大家看这里边“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都说了,那么在那九个症状当中,还什么没说呢?下边“藏府相连,其痛必下”,注意这个痛出来了,而且“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两个“痛”字!在此之前还说“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那证明痛在什么地方?在于胁下,这才是主症。

为什么?他说得很清楚啊,他说由于“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然后才出现的“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这就证明,所谓“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那全是标,本在于“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所出现的痛。他又说“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很明显“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都是标,只有那个“痛”才是本,才是导致小柴胡汤证的症结之所在。

那么他痛在胁下肯定之后,为什么痛在胁下呢?他说“血弱气尽腠理开”,这是谁的毛病?说病位在三焦,首先告诉你在血弱、气血不足的情况下,三焦所主的腠理开泄了。大家一定要明白三焦和腠理的关系,“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灵枢·本脏》)膀胱对应着毫毛,三焦对应腠理。所以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下,病邪从毫毛进入腠理、从皮毛进入腠理,进入哪条经呢?手少阳三焦经。因为明指的是三焦。

但是有一个问题,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在人体的颈部和肩部相交,结果病邪随之进入足少阳胆,然后足少阳胆通过缺盆,络肝属胆,进入了胆了。胆在什么地方?如果论病位,确实在右边,但是我们中医不讲这个,我们中医不讲解剖部位,我们就讲他疼究竟是在左边肋弓下疼呢,还是在右边的肋弓下疼?因为胆经是两条,他为什么偏偏在右不在左边?刚才有个同学明白这个道理,原来在右的原因,是因为肺气从右而降。因为肺主皮毛,病邪随着肺气通过上焦,从右边降下去,因此它结于胁下,必然在右胁下而不在左胁下,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在右肋弓下,而不在左肋弓下。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只要见到疑似小柴胡汤证的病人,用手敲击他的右胠胁,医生敲,不是自己敲,病人感觉右肋弓下疼痛,同时右肋弓下也有压痛者,这个病人100%是小柴胡汤证。

这就是主症!张仲景没明确地告诉你,但是他说出来了。如果要说是“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话,那谁都不是,只有它是,因为它是疾病的症结所在,也就是病本所在。什么叫本?本就是疾病的症结所在病位,原发病位。“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全是继发病,继发的症状。原发病位是痛,他所体现的症状是痛。因此我们只要按照我刚才的说法,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了,但是我仅仅说是用小柴胡汤。

如果这人平时强壮,你就去掉党参;如果病兼有剑突下压痛,你就用柴胡桂枝汤;如果病人中脘压痛,你就用大柴胡汤;如果病人在中脘部位,吃饭以后有停滞感,你就小柴胡配平胃散,如此等等,就可以用。

关于“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我这里边讲得已经很清楚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总之,他说明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痛”才体现了病本,其它那些症状都不体现,因此,抓住这一个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

下面我病案举例:

第一个,产后发热:

某某,26岁,女,产后第三天就开始高热,39℃~40℃,住我们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了一个月,高热不退,但是她有时候热又退了,在一天当中热退了,然后又上来,干脆就不住院了。

把我请到她家去,当时没热,我就怀疑她有小柴胡汤证了,我就按照这个方法,结果她非常吻合。我就开小柴胡汤原方,产后毕竟虚了,正在开方的时候热起来了,再测体温40℃,还是不变,以小柴胡汤一付,好了!再也不发热了。我就说这是主症,不就是个发热吗!

第二个,耳聋:

一个老太太,76岁,感冒一个月,左耳聋,患有纳呆、干哕、口苦、咽干、烘热,确实是有柴胡证,但这不是主症。发现她有这个以后,用小柴胡汤原方,加通草、枳壳、牛蒡子、蝉衣、川芎、连翘,四剂痊愈。

第三个,闭经:

一个农民,29岁,婚后四年,已经四个月没来月经,检查没有怀孕,确有这个主症,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香草汤。我觉得应当把这方子记住,因为闭经非常难治,香草汤里面有香附、益母草、鸡血藤、当归、泽兰、川芎、白芷,是上海一个妇科名家的方子,陈筱宝他的方子。

吃了四付以后,月经就来了,此后转为正常。我在临床上单纯用香草汤,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没效,但是如果病人具有如此主症,配小柴胡汤那是有肯定的疗效,显然增加了香草汤的疗效。什么原因?它通畅三焦。虽然香草汤调和气血,但更重要的则在于小柴胡汤通畅三焦。

下面第四个,头痛、头晕:

一个女孩子,15岁,头痛、头晕两个月,左太阳穴直上,耳上头疼,平常大便偏干,两到三天一次,已经三到四年了。

见到这个主症,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大黄,七付痊愈,再也没有复发。小柴胡汤原方加当归、川芎、大黄。

第五个:尖锐湿疣:

这种病很不好治!一个工人,女,30岁,外阴患尖锐湿疣五年,中西医治疗无效,目前还有一个在外阴,痒感明显,带多黄稠,大便干,三天一次,大便拉不尽,早晨口苦、口干。

虽然有口苦症状,但是我认为并不是主症。发现这一主症以后,而且摁她左少腹有压痛。注意!左少腹,肚脐的左下方有压痛。于是用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注意啊!桂枝茯苓丸的主症就是左少腹压痛。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加土茯苓、金银花、炮山甲、荆芥、防风、生大黄,连服十四剂痊愈,再没有复发。尖锐湿疣很不好治的。

第六个,早泄、阳痿:

一位男同志,30岁,是一位军官(我在看的时候是1999年)。1988年底他怀疑病毒性脑炎,医院给抽脊髓,从那以后就出现腰疼,躺久了、站久了,腰脊部有顶胀感,但是活动后有所减轻。

1992年第一次结婚,女方对性生活不满意,然后1996年离婚了。从那以后,他就悲观,不想吃饭,也睡不好觉。两年前又再婚,病仍还不好,仍然有早泄、阴茎疲软不坚,虽然能进入阴道,但是一分钟就排精。一个星期还能性交一到两次,性欲还可以。他告诉我他20岁以前有手淫,白天尿频,夜尿两到三次,有尿不尽的感觉。

这种情况给人感觉又像肾虚又像肝郁,所以就用过六味丸、用过逍遥散、用过补中益气,丝毫没有效果。后来我就敲打这个地方,果然如此,而且脐上有压痛。大家注意!脐上有压痛,脐上一寸的部位有压痛。

然后我就用小柴胡汤加化瘀灵和茯苓、泽泻、车前子利尿。小柴胡汤加化瘀灵、茯苓、泽泻、车前子七付,阳痿、早泄改善。原方继服,到4月29日,阳痿、早泄完全痊愈。1999年1月3日看的,中间发生了很多曲折,又用六味地黄、又用逍遥散、又用补中益气都没效,到4月8号才想到用小柴胡汤加化瘀灵,结果到4月15号明显改善,4月29号痊愈。

由此证明,有此主症用小柴胡汤是不可替代的。他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吗?没有啊!都没有!“口苦、咽干、目眩”,没有啊!所以这个才是主症。

第二方:甘麦大枣汤

这在《金匮》里面是个很奇怪的方子。它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什么意思?“妇人”,说这病多发于女同志,就是女人。“脏躁”,脏,是内脏;躁,烦躁,病发于内而导致的躁扰不安。“喜悲伤欲哭”,这病人悲伤、总想哭,是虚还是实?《内经》说“肝虚则悲”,这绝对不是实证了。“数欠伸”,当什么讲?打哈欠、伸懒腰,这里面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打哈欠,一个是伸懒腰,打哈欠是深吸,伸懒腰是伸直你的腹肌,证明病位在肝,为什么?《难经》说“吸入肾与肝”,深吸气是太息,病位在肝;为什么要伸懒腰?因为腹肌拘挛,病位也在肝,那证明这个病病位在肝,而且肝虚。于是肝虚怎么治?《金匮》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后边有很重要的一句话:“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就是当你肝虚的时候你才能补脾,肝不虚绝对不能补脾。什么药才能补脾呀?甘味药(甜的),所以甘麦大枣汤。

但是我们在临床上见得到吗?农村有,偶尔有的讲,妇女突然之间哭起来了,说是有黄鼠狼来觅人了。这病农村有,城市少见。但是在城市少见,你就不用甘麦大枣汤了吗?我们可以看《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最擅用甘麦大枣汤,但是有这症状吗?没有!证明这个不是主症。那么什么是主症呢?两个字——紧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那个“急”就是紧张的意思。什么紧张?情绪紧张!什么表现?病人感觉沉不住气,当别人交给他办什么事的时候,他立刻去办,只要见到这个症状,就是甘麦大枣汤证,而不管他出现什么其他症状,都不管。你见到病人的时候,你不妨问一问,平常脾气怎么样啊?爱紧张吗?比如说别人交给一个事办,是当时就办了,还是待会儿办的?沉不住气,立刻就办,你就用这方子,别的病随之好转。

下面我们举病例:

第一个,咽炎:

男的,37岁,四个月以来,每当喝啤酒和热汤的时候,咽部就有扎疼感,咽干,但是没有异物感,于是就找医生吃药,一直没有效果。他说这个病是由于一次喝热汤烫了嗓子以后,以后只要一喝啤酒、一喝热汤,心情就紧张。我就用甘麦大枣汤原方。

吃了七付以后,病人喝啤酒、喝热汤就再也不扎疼了,但是他说吞咽的时候嗓子还有点干,平常喝豆浆和菊花茶的时候喜欢放糖,那说明阴液还不足,我在这方子里面加了白芍,再七付,各种症状完全消失,这是第一个病例。

第二个,月经淋漓不尽:

一个女的,20岁,是我们中医学院中医系的学生。两个月以来啊,月经淋漓不尽,我们学校的老师给她治疗啊,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加减无效。她感觉饭后胃脘发胀,走路久了脚后跟疼,腰酸,躺卧以后舒服,这不很像六味地黄?但是没效。

于是就问她既往史,她说月经淋漓不尽,时发时止已经四年了,少则一二十天,多则两到三月不止。怎么引起的呢?是在家乡上高中一年级时候,住校以后引起的,当时天不亮就起床出操,学习时间长,休息时间少,课业负担重,于是心情十分紧张。上了大学以后,虽然休息时间多了,但是心情紧张之感未除,遇事着急,必赶紧办好才能使心情缓和下来。而且还有一个症状,我让她躺在床上,两个腹直肌非常敏感,这一摁她敏感,原来很软的,立刻就硬,这就什么啊?那不就拘挛嘛、拘急嘛。肝苦急啊,对不对?

所以用什么方子呢?用王旭高缓肝之法——甘麦大枣汤加陈皮、白芍,七副,患者吃了一付,血即大减,三付完全干净。后来腹直肌仍然有紧张、拘急、敏感的感觉,方子里面重用白芍、当归、黄芪,加强补血的作用,让它柔肝,补血柔肝。后来心情紧张的感觉也没了,让她吃补中益气丸,连服一个月以后,这个病再也没有发生。为什么?要补脾啊,因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肝虚,虚在哪儿啊?肝虚就虚在血,所以用补中益气从中焦化生气血,痊愈。

第三个,贲门痉挛:

一个老太太,60岁,我那时候在中医学院门诊,由她丈夫搀扶进入诊室,极度消瘦,行动不利(看病的时间1991年10月4号)。她说从1978年开始就患吞咽困难,西医经过钡餐造影,说她贲门痉挛,中西医治疗无效。虽然肚子饿得慌,但是咽不下去,食物到了心口窝以后,就觉得有腹胀感,然后就恶心,就必须吐出去。

当时看病的是10月4号,由于10月1号过节来人多,她这个病情就更加严重,连续三天,每天只能进食一两,最近两天连水也喝不下去,她说胃里边空虚,觉得惙惙地慌。身高1.6米,体重不足30公斤。她说平常心情不好,每当乱心的时候,病情就发作,生气、着急也发作,很有意思。她说更主要的,有时家里什么事也没有,却心里觉得有多大事似的,这是她主诉。左腿觉着烦扰不宁,要求别人必须按压。大家都知道左边属肝,所以用甘麦大枣汤原方,一个不变,不加不减。吃了一付以后,进食阻挡感觉减轻,三剂以后可以正常饮水,能够多喝点儿稀粥了,一天可以进食二两,再也不痛,接着再吃七付,进食已没有阻挡感了,而且能吃少量的固体食物了,比如馒头、米饭,心也不烦了,原来总觉心里悬着,现在这种紧张的感觉也没了。接着再吃,各种症状都好转,进食都正常,一天能吃四两主食,但是脉仍然细弱,就在上方甘麦大枣汤里面加上六君子汤。10月4号看的,到了11月1号,每天可以进主食六两。然后让她再吃原方,到11月11号,一切症状消失,没有再复发。这个病人有没有“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象如神灵所作”呢?哪有啊!所以“紧张”二字是用甘麦大枣汤的主症。

第四个,头晕:

男,22岁,2002年4月3号初诊。八九岁时从车上掉下来,以后又被父亲打耳光,打得鼻子出血,十四岁就出现头晕,近两年以来,尤其于午饭后头晕重,心中烦热,睡不着觉。

大家注意,八九岁从车上掉下来,十四岁出现头晕,五年!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外伤以后、生大气以后,恰好五年发病,不管什么病,不多不少五年,既不是四年也不是六年。用什么方子呢?我敲他右胁下引剑突下痛,不是引右肋弓下痛!引剑突下痛,然后就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主症就是这一个,敲击右胁肋引剑突下痛。午饭后头晕明显减轻,心里面不热,而且也能睡会儿了。但是他又告诉我,说平时想起有刺激的事儿,就心慌紧张,刚开始没告诉我这个,后来那个没事,他告诉我这个了,然后我就在这个方子加甘麦大枣汤原方,他心慌紧张感完全消除。后来早晨起来仍然觉着头蒙,遇凉风吹舒服一点儿,在这方上加点菊花,这个病完全治愈。

第三方:四逆散

四逆散证的主症在哪儿呢?在肚脐的左侧,中指同身寸0.5寸,在这地方出现压痛就是四逆散证。什么“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一概不管,只要遇到这个,你就用四逆散,保证有效。

下面咱们看病例:

第一个,紫癜:

19岁,男,学生,3月18号初诊。元旦以后下肢出现大量紫癜,呈点状、小片状,按之稍微疼痛,不痒不热。曾经服过防风通圣和西药无效,然后检查他具有如此主症,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散七付,紫癜完全消失,再未复发。

第二个,入睡难、头胀昏蒙:

这个病人躺下以后,两三个小时睡不着觉,已经一个月了,白天巅顶和太阳穴发胀,病人有血下不去的感觉,头昏蒙,两腿烦扰不宁,喜欢捶打。检查他具有如此主症,用四逆散配合二陈汤,七付以后,头昏蒙和血下不去的感觉消失,两条腿烦扰和入睡难减轻十分之六七,夜间仍然感觉有点烦热,这个方子加丹皮、山栀、知母。9月20号再看,痊愈。

第三个,尿频:

我们学校中西医结合系一个学生,19岁。七岁开始就尿频、尿不尽,每节课后必须要排尿,但是到了厕所又等尿,尿不出来,也尿不干净。腹诊具有刚才说的主症,用四逆散原方七付。3月5号告诉我,可以两节课后排尿,但仍有不尽感,再来七付,3月12号能憋住尿了,可以三节课后排尿了,尿不尽和等尿完全消失。

第四个,痤疮:

女工,26岁,两个面颊满布痤疮5年余,心烦急躁多梦,两条腿烦扰不宁,夜间睡觉两个脚灼热难忍,要把脚伸到被子外头去。平常咽部黏滞不爽,觉着有东西粘着,但是又没有东西咳出去,大便干五六年。检查具有典型的腹诊症状,用四逆散加川楝子、元胡、当归、大贝、苦参、生大黄七付,痤疮大减,没有再生,腿烦消失,夜间睡觉也不伸到外头去,只是嗓子还觉着发黏,这个方子加牛蒡子、射干、知母十四付。三个月以后带着别人来看病,告诉所有疾病完全消失。

第五个,病人常呼叫:

1989年开始社会实践,暑假带着学生到承德县一个村庄的小学,来一个五十岁的农民,坐不到十分钟,突然“啊”地呼喊,问他哪里不舒服,不搭理(不好意思说)。出去骑着自行车狂转,大概半小时以后回来,他以为这样就不嚷嚷了,待不到20分钟,“啊”,又嚷,声音非常大,旁边的病人都瞅他(都知道他得这病已经四年了)。他四年前跟儿子生大气,留下了这个毛病,必须每隔十到二十分钟,要大叫一声才舒服。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十到二十分钟要叫一次,是什么感觉?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看,1989年花了四千多块钱,毫无起色。知道我们来了,要看。我别人先不看,先给他看。我知道这肝气太旺啊,躺下摸摸,恰好典型的主症,就开了四逆散原方,一付药三毛钱,两付。两天以后他到招待所来告诉,“吃了一付以后就不叫了,到现在也没叫,大夫,你这药是麻醉药吧?”他说,“怕你走了我还叫,开七付。”我说:“有学生在承德县,让他来看你。”暑假回来告诉,从那以后再也不叫了。这什么病?就使我想到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肝气太旺了!

为什么四逆散就有如此大的作用?我给大家讲一讲:少阴病四逆是说手脚凉,同时病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这些或然症都是肝气的冲击,冲到肺就咳,冲到心就悸,冲到脾就腹中痛,冲到肾就小便不利,冲到自己的本经,就泄利下重。那么它把大量的气都往别处冲,剩的元气还能达到末梢吗?于是才出现四逆。所以我们想办法让他的气不集中冲到一处,让它缓慢地散到全身各处,这病不就好了嘛。所以呼喊都是气冲的表现,为了发泄。我们不让它往上发泄了,让它全身发泄,这气不就没了嘛,所以四逆散就起这个作用。

第四方:旋复花汤

旋复花汤更有意思!“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就三味药:旋复花、葱和新绛。如果你按张仲景的话,这方没法儿用。谁闲着没事成天捶着玩?那是大猩猩!但是这个方子在叶天士那儿常用了,辛润通络的代表方剂。我把这个方子略加调整,学习叶天士,一共七味药,大家记下来:旋复花、当归、郁金、桃仁、茜草、泽兰、柏子仁,把它命名为“化瘀灵”。用于什么?主症脐上一寸处压痛(水分穴)。临床只要见到这个症状,无论他发生什么病,一概有效!农村最多见,我觉得在座的农村来的不少。如果发现三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农民,说她是干活的命,只要下地,什么病都没了,一回到家这浑身就难受,就用这个方。40~50%的妇女都是这症状,一概有效。

病例:

第一个,冠心病:

女,57岁。心前区憋闷,头部憋胀,感觉必须出一身汗才舒服。平常心前区刺痛,这病二十年了。怀疑有这个病,按她脐上这个部位,出现明显压痛,就用这个方,七付。吃了以后,心前区就不再憋闷和疼痛了,但是上楼气短而且喘,这个方子就配生脉饮,交替隔日服用,一直到疾病痊愈。这个方法用了两个月,完全治愈。体重增加10公斤。

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治冠心病不一定必须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理气、清热、化痰都行。如果兼证有瘀血的话,不一定要用通经络,只要把肚脐上这一块瘀血给他拿掉,心脏疾病立刻好转,甚至消失。什么原因?我给大家、给病人解释:这地方就像三峡大坝,而这心脏就像重庆,如果这地方堵住,重庆怎么办?万吨巨轮可以直达重庆,重庆这块水都不流了,人受得了吗?我们人的心脏的血不动了,受得了吗?证明疾病的病本没在心脏本身,而在脐上部位瘀血。把这个地方瘀血解决了,心脏本身问题随时解决。

第二个,嗳气:

男,72岁。经常嗳气,嗳气达五年,夜间睡眠因为乱心而醒,就是心里烦,醒来以后,必须嗳气连连,而且声音很大。十年前用力猛拽一棵树,不慎摔倒于地,证明五年外伤发病。五年以前发什么病了呢?右大腿疼痛剧烈,西医认为有血栓,用脉通,一直到现在还吃脉通。我按他脐上部位,压痛,用刚才的化瘀灵,七付。夜间睡觉不乱心了,还嗳气一到两声,病人说基本好了,我说你再吃十付吧,结果各种症状完全消失。他夜间嗳气五年了,是因外伤引起的,但是一定要有这个主症。

第三个,呃逆:

80岁,男。曾经患十二指肠溃疡,经过中药治愈以后,一直遗留呃逆,九年不愈。呃逆不是嗳气,是呃逆!呃声断续呈无力状,每天发作十余次,同时呕吐痰涎粘沫,每天晚上还要从嘴里面把那些粘痰掏出来之后才能睡觉,经常感觉有气从剑突下上冲,憋闷欲死,呃逆一发作,流眼泪。

腹诊检查具有如此症状,用化瘀灵加半夏、杏仁三付。第一付呃逆停止,到看病的时候没有发作,但是仍然感觉有气从两胁下向肚脐这个方向聚集,随后就觉得脐腹部有气散开的感觉。嘱咐再吃五付,五付以后呃逆一直没发,停药,再没有复发。

第四个,口腔溃疡:

我们学校的学生,女,21岁。三年来经常发口腔溃疡,这次已经两天了,下唇至齿龈红肿,并且破溃疼痛。近两个月来,每喝水就迅速排尿,尿频,尿过更渴,再喝再尿。摁她这个主症,果然存在。用化瘀灵三付,口腔溃疡痊愈,但是仍然口渴欲饮,喝了水还要尿,尿后还渴,而且饮不解渴,证明是太阳蓄水证。仿照刘渡舟教授的苓桂茜红汤,用五苓散加茜草、红花,七付,“饮水即尿、尿完即渴”症状完全消除,口腔溃疡也没再发作。

我们要想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要想方剂的疗效具有可重复性,注意!可重复性!就必须要抓主症。但是经方的主症欠缺,这就给我们学习经方带来极大困难,所以经方不容易学、不容易用、不容易推广。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群策群力,把经方的主症挖出来,挖出来之后你可以发表文章、你可以写书告诉大伙儿。这样的话,咱们中医水平不就提高了吗?咱这经方就容易用了。

按照我的经验,应该怎么样挖掘呢?就是以原条文所述症状及其方药为基础,联系《内经》、《难经》的有关论述,探讨其病机,最重要的找出其症结所在,以及可能代表其病机、症结的症状。注意!我说这个症状不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说的症状,是指能够代表这个病机、能够代表这个症结的症状,也就是原发病位、原发病机的症状。你发现这个症状以后,见到病人可能是这个方子的主症,有效了;见到另一个病人不妨用一下,然后又有效;这还不行,见到第三个又有效,差不多了;如果连续见到五个都有效,就把它固定下来!这个就是这个方的主症。这就是我在临床上挖掘经方所对应主症的思路和方法,仅供同道参考。

以下就天麻钩藤饮为引,抛开教材中对方剂的认知,学习刘保和教授通过抓主症用方。

抓主症

什么是主症?顾名思义,主就是主要的意思,在病人的所有症状当中,要把它提炼出来,找出它最主要、最重要的症状。一到三个,绝对不能超过三个!

我们每个人长期临床都知道,为什么开这个方子?因为抓住了一个主症。举例说: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怎么分辨?饿的时候心里空、胃有下坠感这是补中益气汤;饿的时候胃里空、有心慌的感觉是归脾汤。主症为什么不能超过三个呢?因为我们辨证辨的是什么呢?辨的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因一个、病位一个、病性一个就足够了,不能再超过三个。

主症是病人感觉最痛苦的吗?恰恰相反,病人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恰恰不是主症,他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是标不是本。比如这个人头疼,头痛剧烈它是主症吗?它不是,如果我们医生检查,他绕脐痛、多日不大便、脉沉实有力这才是主症。因为这个才代表他的疾病本质,头痛剧烈那是标不是本。因此我这里所说的主症,是指体现疾病本质的症状。所以你抓住了这个,你用大承气一泻,头痛好了,所以头痛不是主症。

天麻钩藤饮:三大主症

王氏熄风和阳法所选用的羚羊、丹皮、甘菊、钩钩、决明、白蒺藜等品,只适用于“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的症状。而临床常见疾病远较此证为复杂,应当掌握更多方剂以备应用。

就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而言,常用方有羚羊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滋生青阳汤、羚羊角汤等。笔者临床体会,疗效最好、适用范围最广、最容易掌握的方剂就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首载于《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出版于1956年,是现代方剂。本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夜交藤、朱茯神、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组成。

教材中多把本方的病机和功用认识为:

病机: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火。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但笔者对于本方的认识是抓三大主症,临床只要见到头晕而胀喜凉爽、失眠或睡眠不实、腰膝酸软,不论任何疾病,用之均有肯定疗效。

本方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

  • 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清泻风火与潜镇肝阳并用,专治头晕而胀喜凉爽;
  • 夜交藤、朱茯神,清心安神,专治失眠或睡眠不实;
  • 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补肝肾、壮腰膝,专治腰膝酸软。

临床所见轻、中度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大多并见此三大主症,适用本方的机会很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大主症必须缺一不可,否则就应考虑选用其他方剂。

有很多病人,常以失眠为主诉就诊,即使并非高血压病,只要具备此三大主症,失眠病亦可迅速治愈,而且只有本方才能取得如此佳效。就此类失眠的治疗而言,本方可谓“存在而且唯一”。

病案举例

王某,女,35岁。住石家庄市元北小区。2005年11月15日初诊。

一年来着急则血压可升至140~150/90~100mmHg,现查血压为160/110mmHg。头晕,晕时必须闭眼,否则即觉房屋在旋转。稍过一会儿可晕止。晕甚时又恶心,如吐出少许食物可舒。常觉头顶有堵闷感。有时耳鸣。平时怕热,喜凉爽,头晕时如凉风吹觉舒适。难入睡,且易醒,再难睡。睡时多乱梦,醒后心烦。有时觉心慌,发则伴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深吸气觉气堵于剑突处而再难下行。腰酸腿软,诉如喝醉酒样,头重脚轻,但手足尤以两足却觉冷甚。夜尿3~4次。月经正常,但经行觉小腹发冷。脉寸浮滑数,关尺细数而尺脉无力,呈上实下虚之象。舌暗红,苔白腻。

予平肝熄风合和胃化痰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

天麻、钩藤、夜交藤、桑寄生、茯神、黄芩、川牛膝、杜仲、焦山栀、益母草、地龙、陈皮、半夏、竹茹、槐花各10克,生石决(先煎)、夏枯草各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1月22日。

上述诸症均已大减。今查血压130/90mmHg,头顶已不觉堵闷了。原不能转头,现能转了,但低头时仍觉晕。手足已转温。仍有吸气时堵闷于剑突部位之感。睡眠已转正常,头重脚轻之感已除。

上方加苏子、葛根、制首乌各10克。7剂。

三诊:12月10日。

今陪同其子来看病,诉上方服后一切症状消失,血压已转正常。今测其血压为125/85mmHg。

按:本例患者具典型天麻钩藤饮三大主症。此外其多梦、心烦、时有呕恶,吸气难达于剑下,乃痰热阻滞,故合温胆汤法而取效。

附:“抓主症”方汇总

1、解郁消愁汤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陈皮、半夏、香附、酸枣仁、远志、焦三仙、生龙牡、甘草。

主症:悲愁、纳呆、少寐三症并见。

2、温经汤

主症:经期小腹凉甚,冬日手足凉,唇口干燥。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主症:叩击右胁肋痛并引剑突下疼痛,凡辨证属气血瘀滞见此主症者。

4、足跟化瘀汤

丹参30克、川牛膝10克。(印会河所传授)

主症:两足跟按之痛,初触地行走时痛甚,行走后反渐觉痛减。

5、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主症:脐上1寸处痛明显,两关脉尤以右关脉涩象显著。

6、桂枝茯苓丸

主症:左少腹(脐的左下方)按之悸动而痛,脉右寸浮而涩,左关弦细涩。

7、升阳益胃汤

黄芪30克、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白芍、泽泻各10克,羌活、独活、柴胡、防风、炙甘草各6克,黄连、生姜各3克,大枣3枚。

主症:①呼气费力而吸气正常,体力劳动时尤甚;②脉沉细而弱,两寸尤甚,但两尺重按有根;③舌淡红,苔薄白而水滑。

8、七味祛痰汤

紫菀、桔梗、杏仁、陈皮、前胡、枳壳各10克,炙甘草6克。

主证:咳嗽频繁,咳吐白色稀粘痰且不爽,胸部憋闷,尤以天突穴下至10厘米胸骨之间憋闷严重,以致痛苦异常。

9、小柴胡汤

主症:用手敲击右胁肋,感觉右肋弓下疼痛,同时右肋弓下也有压痛者。

10、甘麦大枣汤

主症:紧张——情绪紧张,病人感觉沉不住气,当别人交给他办什么事的时候,他立刻去办。

11、四逆散

主症:肚脐的左侧,中指同身寸0.5寸,在这地方出现压痛就是四逆散证。

12、化瘀灵(旋复花、当归、郁金、桃仁、茜草、泽兰、柏子仁)

主症:主症脐上一寸处压痛(水分穴)。

13、天麻钩藤饮

主症:头晕而胀喜凉爽、失眠或睡眠不实、腰膝酸软三大主症。

14、培土泄木方

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白芍各10克,吴茱萸、炙甘草各6克

主症:饥饿时心中(即胃)空虚难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饱,过一会又觉饿,饭量很小,饮食喜热恶凉。

15、四逆散:临床凡见病人脐左并伴脐右下少腹部压痛,舌质正常但舌中有裂纹,苔薄白,脉沉弦偏细者,用此方必然有效。

16、化瘀灵:①脐上水分穴压痛明显;②脉沉涩;③患者诸症常觉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尤以周身沉重、手足憋胀表现更为突出,常诉睡一宿觉周身沉重,难以转侧,醒来手足憋胀,两手发胀难以拳握。但下床活动一会儿反而减轻。

17、苓桂茜红汤:对胃脘部拍击有振水音,并伴脐上水分穴压痛者,不论出现何种症状,均有明显效果。

18、叶氏通补奇经法:全身怕冷,有寒冷彻骨之感。

19、王氏培土泄木方:饿时心中(即胃)空虚难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饱,过一会儿又觉饿,饭量很小,饮食喜热恶凉。见此主症,不论任何疾病,均可于此方治疗。

20、甘麦大枣汤:紧张。

21、栀子豉汤:以拇指按其剑突下均可出现憋闷或疼痛,这是运用栀子豉汤的主症之一。

22、二陈汤加焦三仙、木瓜:小儿虽活泼,却厌食、不觉饿。

23、乌梅丸:①ロ苦咽干而下腹部、下肢畏冷;②饮食欲冷,但食后不舒;③脉浮弦按之无力或细弱无力。

24、温胆汤:主症之一是既悲伤又愤怒。

温胆汤:多梦、心烦,乃痰热阻滞。

25、炙甘草汤:虽然病人在安静时即觉心悸,但活动后心悸更甚,这种心悸除具有一般所谓的心慌感觉外,并觉动荡不宁,恐惧不安。

26、大定风珠:脉虚弱尤以尺脉无力;口燥咽干;安静时觉心前区停动明显,活动后更加严重,并觉动荡不宁,恐惧不安。

27、大建中汤:头旋虽甚,但非头重不举,而是腹中疼痛剧烈,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伴严重呕吐。

28、附子理中汤:手足不温,腹痛便溏。

29、《近效》白术附子汤:头目眩晕特甚,以致头沉重而不能拾举,并伴不知食味,脉虚软无力。

30、自拟呛咳饮:①呛咳;②咽干,尤以夜间与晨起为甚;③心烦。

31、加味杞菊地黄丸:头目眩晕而觉躺卧减轻,腰膝酸软而晨起觉舒两尺脉无力。

32、补肝气血阴阳法:累。

33、独活寄生汤:累,尤以下肢酸软无力。

国医大师印会河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学识渊博,医理精湛,悬壶56年,临证善“抓主症”, 遣方用药每多奇效,尤其对一些疑难病证的诊治有独到之处。

疏肝散结方

印会河教授研制的疏肝散结方,用于治疗内、外、妇科增生性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适宜于肝郁血滞、痰热互结的增生性疾病。方中重用丹参、赤芍、生牡蛎活血通络、散结消癥;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海藻、昆布、夏枯草散结消瘿、化痰清热;玄参、川贝母、海浮石涤痰散结。前列腺增生者,宜加怀牛膝、冬葵子引热下行;乳腺增生者,宜加蒲公英、橘叶,甚或三棱、莪术、山甲珠;甲状腺腺瘤者,宜加生薏苡仁、山慈菇、山甲珠、白芥子、黄药子;慢性淋巴结肿大者,宜加连翘、生薏苡仁、皂刺、煅龙骨、猫爪草、山甲珠;骨质增生者,宜去昆布、海藻、玄参、川贝母,加威灵仙、木瓜、透骨草、生山楂、鹿衔草;颈部增生者,加葛根;腰部增生者,加独活;痛甚加制马钱子。

【验案】

李某,男,52岁,1994年8月10日初诊。

病史:患者经某医院X线摄片诊为“第5、第6颈椎增生”。现症见:眩晕、恶心,甚则呕吐、视物昏花,颈肩活动受限,右手指麻木无力,肢体一侧易汗出,汗后肢冷畏风、烦躁易怒。经牵引、理疗、针灸等法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停止治疗则症状又反复。

辨证:肝郁痰滞,筋骨失养。

治法:疏肝散结,舒筋化瘀。

处方:疏肝散结方加味。

柴胡10g,地鳖虫10g,丹参30g,赤芍30g,葛根30g,当归15g,夏枯草15g,透骨草15g,木瓜15g,鹿衔草15g,海浮石15g(先煎),天葵子15g,生牡蛎60g(先煎)。

患者连服30剂后,诸症消失。再服杞菊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坚持服药30天,以巩固疗效。

除痰降火汤

除痰降火汤,是印会河教授治疗痰火扰乱证的经验方,即“抓主症”系列方之一。印老认为凡见狂躁、惊恐、抑郁、失眠、乱梦等而有大便干结症状者,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组成:柴胡9g,龙胆9g,栀子9g,青皮9g,枳壳9g,竹茹9g,石菖蒲9g,天竺黄9g,黄芩15g,半夏12g,青礞石50g,珍珠母50g,制胆南星6g,远志6g。

【验案】

王某,男,67岁,1986年11月2日诊。

病史:患者癃闭,尿滴沥而下已1月余。旬日来,膀胱部胀疼,伴心烦头昏,失眠乱梦,不欲饮食,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而厚。经西医检查诊为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辨证:痰火壅结于上,湿热阻塞于下。

治法:除痰降火,通利膀胱。

处方:除痰降火汤。

柴胡10g,栀子10g,半夏10g,龙胆10g,海浮石30g(先煎),青礞石50g(先煎),青皮10g,竹茹10g,天竺黄10g,制南星6g,泽泻30g,土鳖虫15g,白茅根30g。5剂,水煎服。

1986年11月8日二诊:患者服药5剂,小溲利而痛胀减。前方加夏枯草30g,肉桂3g,生牡蛎30g(先煎),继服10剂。小便通畅自如,再未发病。

【按】中医学认为,前列腺乃肝之经络所属,一般多以疏肝散结、利水通淋为法。而患者王某兼烦躁不寐,头昏心悸,大便干结,此乃痰火湿热互结、瘀滞膀胱、气机瘀血阻于下焦而致。故投以除痰降火汤加化瘀散结、通淋利水之品,则上源清而下窍利,痰火除而癃闭开。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