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写作训练】2022备考:任务驱动型作文——行使本能,勿忘素质(真题+解析+范文 时评)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1月7日,盐城大丰海域发生5级地震,南通多地也有震感。几位顾客用餐时感受到大楼在晃动,工作人员立即通知大家撤离。一名女孩匆忙要走印有付款码的小票,十几分钟后,餐饮店收到她的付款。多家餐饮店表示,震后顾客们陆续回来买单,无人逃单。一名顾客说: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从下列虚拟情境任务要求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假定你是那名女孩(或顾客),事后接受了记者采访,请以女孩(或顾客)的名义写一封公开信,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做。
(2)假定你是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请以餐饮店负责人的身份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题: 道德境界权利·义务 诚信·奉献
来源: 2021·江苏·模拟预测

审题立意
【审题】 材料关键句:“ 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 。”此句将“本能”“素质”并举,对逃生后不忘付款这一举动予以肯定,顾客们不以逃生为借口趁机逃单、不贪小便宜的行为,体现了正直公平、遵守公德、诚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此句既指明文章应围绕“素质”来进行构思,又引导考生结合写作任务,启发考生从培养素质、体现素质、认可素质等方面去进行思考。

材料中的这种非主动逃单,商家无法寻找顾客,法律也无法追责,是否在逃生后回转买单则完全依靠人们的道德素养。其一,顾客在消费过程中,和商家已经形成了契约关系,商家为顾客提供了商品和服务,及时结账是顾客应尽的义务,而突发事故并不是逃单的理由。

其二,在感受到危机时,商家“立即通知大家撤离”,这一细节体现了商家对于生命的重视以及对于顾客的信任。而诚实守信是相互的,它既是商家应当遵循的经营之道,也是每个公民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其三,顾客们无人逃单,是经受住了人性考验的表现,也彰显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社会树立了诚信范本。这种以身作则、不遗小善、善良温暖的优秀素质,必定能鼓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任务(1)要求从顾客的角度来谈不逃单的理由,任务(2)要求从商家的角度来谈感谢的原因,看似任务各异,实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区别在于角度不同。


如果选择任务(1)进行写作, 就要理解回答题目中的“为什么这么做”,实则是站在顾客的立场来谈买单行为的意义所在 ,应阐述买单是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是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也是传递人性温暖的坚实桥梁。
如果选择材料(2)进行写作, 就要围绕题目中的“感谢信”来构思,站在餐饮店负责人的立场,把握买单行为产生的积极作用 ,阐述对顾客致谢的原因:未使商家遭受经济损失,增强了商家和顾客间的信任,弘扬了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引导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发展。
此外,题目中两个任务分别对文章体裁作出规定:“公开信”和“感谢信”,写作时应注意书信的格式。
【立意】 1.诚以待人,相互信任。 2.尊重商家权益,自觉履行义务。 3.重视道德素质,树立诚信范本。 4.培养优秀素质,维护公序良俗。

写作示范

逃生不逃单,温暖满人间

——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

各位朋友:

正如一位顾客所说,“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危机当前,势必逃生为首;安全之后,则应返回买单。这既是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公共意识,更是个人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和诚信底线。

我们进入商家消费时,商家为我们提供商品与服务,我们则支付相应的报酬,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因此,用餐后及时结账是顾客应尽的义务,突发事故并不是逃单的理由。在感受到危机时,商家并没有在意顾客是否结账而是“立即通知大家撤离”,这一细节体现了商家对于生命的重视以及对于顾客的信任。诚实守信是相互的,它既是商家应当遵循的经营之道,也是每个公民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所以,逃生不逃单,是作为消费者应尽的义务。

越是小概率的突发事件,越容易考验人性,或者说,越容易放大人性中的弱点和闪光点。逃单很容易,但面对良知的质问却让人难以平静,假如“逃生也逃单”,实则是一种违反契约、破坏规则、贪图小利、无视公德的体现,不仅让商家蒙受损失并失去对消费者、对社会的信任,更使自己无法直面灵魂的自省:在无人监督、审视的时候,我们是否仍旧能够保持人性的善良,是否能够坚守社会的规则意识?因此,“逃生”但不“逃单”,方能体现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体现对社会规则意识的尊重与遵守。

逃生不逃单,彰显了我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能为社会树立起诚信范本。人无品不立,国无格不兴,社会风气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品格,蕴含着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逃单行为看似不足为患,但却折射出人心里的自私自利、违背公德,假如任由其疯长而不加以约束,只能造成商家防范、顾客焦虑和人与人之间基本信任的动摇,整个社会都会脱离良性发展的轨道:恶意滋生、私利为上、无视公序、人人自危。反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以身作则的责任意识和“从我做起”的担当精神,将诚实守信的基本素养落细、落小、落实,才能使其融入亿万人的血液,化作自觉的行动。而不遗小善、善良温暖的优秀素质,必定能鼓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正能量需要被传递、被学习、被发扬。遵从逃生的本能后,我们更应该彰显出人性的温暖与善良,一旦我们以实际行动汇入净化社会风尚的大流,必将会有更多的人被这束微光所吸引、所感染。当今社会,有不平凡作为的平凡人层出不穷:山东济宁的张女士在冬夜“清空”卖菜老人的蔬菜,希望他能早点回家;被网友称为“最美宝妈”的马蓓在冬河里勇救轻生女子;水果店老板陈伟亏损关店后辛苦打工为曾经充值的顾客退钱;公交车司机赵鹏将迷路的小女孩带上车,为其打开暖气和车厢灯,等待民警到来……一个平凡人的温暖举动,一定可以感动另一颗冰冷的心,软化另一个坚硬的灵魂。

逃生不逃单,是公德意识,是道德底线,更是人性边界。希望大家都能诚信正直,光明磊落,以点滴微光温暖人间。

一名逃生后买单的顾客

20xx年x月x日

时评精选 释放诚实守信的正能量

徐尚昆



信任是一个社会系统有序运转的重要润滑剂,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增进社会合作,提高社会效率。 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有关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研究解决打击“套路贷”犯罪中出现的问题、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对涉疫苗犯罪依法从严追究刑事责任等内容,直指这些侵蚀社会信任土壤的违法犯罪活动,重在依法治理,旨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拓展,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以往的“熟人社会”演变为一个“流动社会”。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如何化解风险、应对挑战,是社会治理要解答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良好的社会信任是现代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借助信任机制,增强人们对未来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可以促进更大范围的合作和交往。
良好的社会信任,需要靠机制来保障。应该看到,大部分人选择相信他人并愿意将自身利益、诉求置于陌生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整套规范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在保护守信人、惩戒失信人。法律制度与法律约束为和谐的社会交往、互信的人际秩序提供了可以依靠、可以遵循、可以坚守的行为规范,如民法总则中被称为“好人法”条款的施行,就是对良善之举、诚信秩序的一次法律宣示。法律是构建社会诚信的根本保障,良序的社会需要健全的法治,越是健全的法治越能为美好的社会保驾护航。
社会信任建设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用信任带动信任、用信任激发信任,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出诚信友善的良好生态。不久前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持续推进诚信建设”。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重要内容,而且与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 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就要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多方合作、各方努力,方能织密社会诚信网络,让守信者真正受益。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守信于己、诺信于人、践信于行,从个人、社会到国家,从法律、制度到文化,加强诚信建设,让诚信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诚实守信一定能释放出助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巨大能量。

////////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