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作为心理现象,发生在大脑中,具有主观、不讲逻辑、相关性等特点,比如爱因斯坦趣谈相对论、熟不讲理与知行不一、解释行为勒温公式与津巴多五要素等。
心理现象包括很多种,如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等,具体到压力则属于心理过程中的情绪。
情绪按照感受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区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就是常说的心情,强度较弱,持续时间很长,比如有人整天笑眯眯,开心自在,有人愁眉不展,拉长脸,有人焦虑紧张,没有笑容。
激情是重大事件 引发 情绪状态,强烈、爆发式、时间短促,比如范进中举,路怒症,愤怒者,激情爆发者。
应激则是意外事件引发,身心受到威胁的紧张状态,时间可短可长,强度不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力。
这种应激情绪状态对个体身心影响大,会引发生理反应、心理反应等,按照塞里博士提出的一般适应 综合征 理论,分作警觉期——搏斗期——衰竭期三个阶段。
警觉期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唤起,调动身体资源应对外界威胁。不能消除的话 身体 分泌皮质醇激素,激素是保命的,协调全部身心资源抵抗威胁,同时会降低免疫系统,有些所谓“神医”给发烧孩子打一针就退烧,其实就是偷偷加了激素。之后长期应激状态,消耗身心能量后,出现衰竭。
关于情绪, 尤其 应激压力,我们要关注的是为何难以管理。
这就要从大脑进化层次考虑,爬行脑出现在2.5亿年前,其后2500万年前才出现情绪脑,也就是边缘系统,管理着喜怒悲恐等原始情绪,而大脑新皮层则晚至400万年前才出现。
越是原始的大脑部分,越是难以控制与管理,因为更加本能,更加真实,这也是情绪管理困难的解释。
比如恐惧情绪,这是最为原始本能的,古人要生存活下来,不是获得捕猎成功,而是要首先避免死掉,因此恐惧感的出现就起到了自我保护作用。
由此可以了解,为何绝大多数人都害怕蛇,这是避免危险的本能反应,那么 大脑 如何对潜在威胁进行管理的?
这就涉及到大脑情绪管理双回路系统,大脑神经科学给出了解释。
大脑存在对于危险的两种情绪反应,一个是慢速反应系统,即危险信息先进入大脑皮层,再进入边缘系统,最后做出反应,另一个则是快速反应系统,危险信息直接进入边缘系统,做出身体反应。
比如对于蛇的恐惧反应,本能反应就是把危险信号直接进入情绪脑,表现为“大脑短路”,杏仁核做出应激反应,对身体发出指令,全身紧急总动员,这个时候试图理性管理情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进化角度看,感性反应要比理性反应更加原始,同时大脑情绪系统的快速反应通路也支持这个结论,也就导致压力应激管理的困难。
然而,很多时候大脑误读了现实环境,当下环境不再是原始社会的直接危险源,当我们大脑进化太快以至于理性不能驾驭 感性 时候,就要不断主动训练增强感性和理性的整合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