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小学第一大坎:孩子写作文太“干巴”怎么破?这个作文名师给的方法,太好用了


前几天我一个高中同学特地给我发微信,说他们家小孩现在三年级,写作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非常的干巴,他记得我以前作文在班上总是被当范文念,写的小说和诗歌还出版过,后来又做记者、写公号,所以想问我怎么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我说写好作文最重要的,还是 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不破的真理。 但我朋友说,孩子其实书也看了不少,但似乎看的书,对写作并没有起到什么帮助。 我一想也是,看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并不是自动就能连接在一起的,还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练习。 当年我刚做记者的时候,一篇两三百字的短消息,也写的磕磕碰碰,跟挤牙膏似的。后来写的多了,才逐渐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具体的方法和怎样练习吧,先说说小学低年级碰到的写作第一关—— 造句。 大家先来试试,用一个词造句:


这是课堂里最常见的造句,很多孩子会这样写: 下课铃一响,我们就跑出了教室。 读起来,就像我朋友郁闷的那样——干巴巴的。 但是,到底干巴在哪里呢? 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选材太常见,场景太普通; 其次,没有细节。 找到原因,改进的方向就有了。

放弃第一个想法 打开选材思路 好多孩子看到一个词,脑子里冒出一句话,马上就提笔写到本子上。 但第一反应想到的,往往都是生活里最常见的场景,于是造出的句子就非常普通。 所以 造句的时候,不要满足于最先想到的句子,可以刻意的把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放下,再多想几个场景写下来。 比如,观察一下周围的景色: 风一吹,树叶就动起来。 闪电一划过天空,雨点就打下来了。 看看你旁边的同学: 他一看到试卷上的分数,眉眼就耷拉下来。 她一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为难的咬起了指甲。 想想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外卖员叔叔一看见我,就跑了过来。 爸爸一看妈妈的脸色,就迅速的躲进了房间里。 还可以编一个故事: 那只流浪猫一看到向它靠近的大狗, 就绷紧了身体。 你看,这样一来,选材的思路就打开了,再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的写下来。

加入细节

给句子“吹泡泡”

咱们来看个对比吧。 如果让你写怎么用肥皂水来吹泡泡,你会怎么写呢? 可能是这样的: 把肥皂加水溶化,用管子蘸上肥皂水,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干巴。 而冰心是怎么写的呢? “ 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

哇,生动有趣,一点都不干巴了。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 区别就在—— 细节。 给句子加入细节,就像给句子“吹泡泡”一样, 这是小学作文名师丁丁老师的比喻。 那么,怎么加入细节呢? 有3个方法: 描述情境 描述过程 描述状态 咱们拿个句子来举例吧。前面造的这个句子,怎么来吹泡泡呢? 风一吹,树叶就动起来。 首先, 想想情境。 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场景、发生了什么、你是什么感觉? 啊,可能是夏天,大中午的,天气很炎热,空气像一层热烘烘的胶,罩在身上似的。 接着, 描述过程。 风是怎么吹起来的?一下子就大风吹,还是由弱变强,还是有一阵没一阵的? 再然后, 描述状态。 风是大风还是微风?狠狠的吹还是细细的吹?吹在身上是什么感觉?树叶是怎么个动法?欢快的?剧烈的?懒懒的? 好,来给句子吹泡泡吧。

“大中午的,空气像一层热烘烘的胶,罩在身上似的。细细的风,有一阵没一阵的。风一吹,树叶就极其不情愿的、懒懒的动起来,好像也和我一样,困的眼睛都睁不开。”

和最开始的造句“下课铃一响,我们就跑出了教室”对比一下,是不是变化很大? 再拿另外一个句子来试试看。 外卖员叔叔一看见我,就跑了过来。 情境是什么? 可能是一个大雨天,雨大得好像给世界打了马赛克,外卖员骑车的时候滑倒了,迟到了,所以又着急又担心。 过程是什么? 外卖员一看见我就跑过来,身影好像从马赛克里浮出来一样,跑到我身边,我才看清楚他的样子。 状态是什么? 他是怎么跑的呢?身上、脸上是什么样子?表情、语气怎么样? 好,可以吹泡泡了。

“雨比刚刚下的更大了,大的好像给世界都打上了马赛克。外卖员叔叔一看见我,就一瘸一拐的跑了过来。他的身影好像是从马赛克里慢慢浮出来一样,一直跑到我跟前,我才看清楚他的样子。雨水沿着雨衣的帽沿,不停的流到他的脸上。他的脸颊上有一道绯红的擦伤,半边身子都满是泥水。'对不起对不起,拜托你不要给差评’,他嗫嚅着把餐递给我。不知怎么的,好像也有雨水流到了我的眼睛里。”

是不是生动多了?而且,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作文凑不够字数了 在给句子吹泡泡的过程中,孩子 需要观察、需要联想,需要调动自己的“五感”——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去感受,还需要平时对生活的体悟。 这些,都需要刻意的练习。 大家可以经常和孩子, 按上面的步骤,玩玩造句的游戏, 培养孩子观察、联想的习惯。 这个游戏玩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我一边写这篇文章,一边玩的挺开心。 还有,在平时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有意的注意一下,作者是怎么描写过程、情境、细节的,进行模仿。 看看下面这段,出自朱自清的《背影》。好多名家名篇,可都是这样的“套路”,哈哈。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乾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拍拍衣上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
至于怎么观察、怎么联想、怎么描写,这些话题要不要写,就看大家点“在看”多不多咯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