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帖》又称《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唐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女皇武则天向王羲之的后辈凤阁侍郎王方庆征集王羲之墨迹,(《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记载:"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王方庆将家藏自十一代祖王导至曾祖王褒等二十八人书共十卷献出,武则天命人全部双钩廓填成纸本墨迹卷,真迹复赐王方庆,《王羲之一门书翰》十卷二十八人书《万岁通天帖》唐摹本,在唐代称为《宝章集》。《万岁通天帖》的名称始于宋代岳珂。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残存的七人十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纵26.3厘米,横253.8厘米。
《万岁通天帖》目录如下: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第四帖:王慈《翁尊体帖》(《郭桂阳帖》),行草书;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帖》、《在职帖》),行楷;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共七人十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
第一帖:姨母帖
《姨母帖》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王羲之行楷书鉴赏《姨母帖》,硬黄纸本。纵26.3厘米,横53.8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姨母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早期作品之一,帖中文字虽属行楷书体,但书法中还留有隶书遗意,笔法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整体风格厚实凝重。 王羲之和他的姨母感情十分深厚。从帖文来看,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安顿料理了。
《姨母帖》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属于“过渡型”的书体。它对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
《初月帖》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大意:近期一直想写这封信,但因没有邮差,没法寄信(所以耽搁到现在)。昨天到达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来信,即使相隔遥远,但也十分感激。冒昧地再次嘱托您,近来还好吧?我却突然生病,身体十分差。刚刚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写到这里吧。王羲之。正月十二日。
《初月帖》起首称"初月",即"正月",避王羲之祖父"王正"之讳。由首句"山阴羲之报"而知写于山阴。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351年(东晋穆帝永和七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初月帖》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初月帖》以质朴和随意性给人以新奇的美感和逸笔草草的魅力。全帖点画狼藉,锋芒毕露,或似竹叶,或似兰蕊,尾款一点一画皆非直过,而是穷尽变化。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欹斜平正皆随性情和字形而定,行距错落跌宕,变化莫测,使王羲之颇受压抑的暮年在笔墨之中得到尽情抒发,具有气贯神定的感人力量。
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
释文:
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注:为残损字。题签字为: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
《疖肿帖》书法笔锋刚健挺拔,极有力度,神韵清和秀雅,独具一格。风格与其恬虚守清、与王荟不慕荣利的人品相表里,是“书如其人”的又一例证。
王荟为王导第六子,王洽之弟,与羲之皆为同辈。从他所书的《疖肿帖》可知他的书法当受其兄王洽与堂兄羲之的影响。
第四帖:王慈《翁尊体帖》(《郭桂阳帖》
原文
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山村,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公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用笔风格:用笔中的起、收笔变化较多,顺锋、逆锋、出锋、藏锋各具特色;而行笔过程则相对较为单纯,减少了提按、曲直之变而求线条之通畅、劲挺——通观其书,以直线条为主,长短直线的交错成为主构架,且方折亦大量运用,代替圆转。因而,弧线在其间似乎只是一种辅助性的线条了,用的不多且基本上不作主笔。其次,在单个线条较为明快、单纯、弱化提按幅度的情况下,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对比(主要是提按对比)却很强烈,如《郭桂阳帖》第一、二行上端与第三、四行下端,《汝比帖》第一、四行上端与第一、二行下端,反差极大,视觉效果强烈。
《新月帖》释文:
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
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
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
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
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
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
徽之等书。
姚怀珍,
满骞。
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
释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帖》、《在职帖》),行楷
《太子舍人帖》原文
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太子舍人帖》(《王琰帖》)规整秀雅,端庄柔和,楷中带行,静穆纯朴,反映出很深的功力。所书内容是为太子舍人王琰向皇帝求取官职。对上呈书又有求于人,故而书写认真拘谨,不是率情任性之作。端庄温和有余而缺少变化,只能反映王僧虔书法的一个侧面。这件作品的风格与他在书法理论的主张有着不小的差距。
王僧虔(426-485)琅琊临沂人。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王羲之四世族孙。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
王慈《栢酒帖》释文:
臣六代从伯祖齐侍中懿子慈书
得栢酒等六种,足下
出此已久,忽
致厚费,深劳
念慰。王慈具答。
唐怀充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
王慈《汝比帖》释文:
范武骑。
汝比可也,定以何
日达东,想大
小并可行。迟
陈赐还。知汝
劣劣,吾常耳。即具。
王慈(451-491),字伯,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僧虔之子,王羲之五世孙。
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
原文
一日无申,只有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强,晚当故造迟叙谈。惟反,月。
《喉痛帖》不拘成法、大胆泼辣。通篇观之,结字险峻,上窄下宽,左右拉开距离,形成强烈的对比。笔画忽粗忽细,章法茂密,楷、行、草相杂,别具一格。既传承二王笔法,又流露出自我创新的意识。
王志,字次道,琅玡临沂人。生卒年不详。南齐王僧虔次子,王慈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