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顽固性呃逆(打嗝)效验良方

   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时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证候。可见于他病之中,亦可单独发生,呈连续或间歇性发作。在不少疾病的过程中可以出现呃逆,各种疾病所伴发的呃逆均与胃气有关。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认为是多种原因造成膈神经刺激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呃逆连声,不能自止,并妨碍谈话、咀嚼、呼吸、睡眠等的一种疾病。本证古称为“哕”,实则“哕”为干呕。
   方一
  【主治】: 顽固性呃逆
  【方药】:半夏10g,厚朴10g,茯苓15g,炙甘草10g,陈皮10g,炒白术15g,当归10g,白芍15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砂仁6g。
  【加减】:肝气犯胃加柴胡10g,佛手10g;胃热加生石膏30g,竹茹10g,沙参15g;胃寒呃逆加高良姜6g,吴茱萸6g;胃阴不足呃逆加玉竹10g,石斛10g,麦冬10g;脾肾阳虚呃逆加干姜10g,制附子10g。
  【用法】:水煎代赭石30分钟,然后煎诸药。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温服。
  【编按】:方中半夏、厚朴降逆止呕,健脾化痰;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补血;陈皮、砂仁行气健脾和胃;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呃逆一病,临床上肝气犯胃型较多,重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效果较佳,同时妊娠呃逆也可用此方疗效亦显著。 摘自《李淑荣名老中医经验荟萃》
  方二
  【主治】: 顽固性呃逆,呃逆频作,伴有呕吐,痛苦不堪。
  【方药】: 附子6g,干姜6g,熟地18g,山萸肉18g,山药12g,白芍15g,生龙骨、牡蛎各24g,清半夏9g,代赭石12g,阿胶10g(烊化),灶心土30g(煎汤代水煎药),黄芩10g,白术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验案】:男,76岁,病史:患者素有肺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衰和肺衰的病史,此次住同仁医院保健病房,出现了顽固性呃逆,伴有呕吐,食饮俱废,痛苦不堪。该院中医会诊,以旋覆花、代赭石、丁香、柿蒂、橘皮、竹茹诸方药投之不效,诸症有增无减,邀余会诊。诊查:患者虽有呃逆频作,时有呕哕,但细察其症,呕哕虽频作,但声音低微,兼有身倦乏力,气矩嗜睡,舌谈,脉弱等一派虚极之象,昭然可见。联系其久病之病史,病久体虚,胃气衰微,所以诸症皆见。辨证:中焦虚衰欲脱。治法:扶正固脱,佐以和胃降逆。上方4剂。二诊:患者药后呃逆少作,显效,仍宗原方意加减以助胃气升发,开胃进食。但脉结代未见缓解,进食、精神均见好转,病人家属均感满意。
  【编按】:本案呃久虛衰,声低气怯,虽然为呃,但决不可妄行攻伐消导,前医降逆化痰,损伤正气,不效且重。治疗必须扶阳补气,培补肾根,再兼以降逆止呃。谢老在此用经方“黄土汤”加减,以期回阳温中而止呃逆。方中附子、干姜扶正固本防脱,熟地、山萸肉填精髓、补肝肾,灶心土、山药、白术温中补脾,黄芩为佐,防止燥热内伤,阿胶、白芍养血柔肝,生龙骨、牡蛎、清半夏、代赭石重镇降逆。诸药相合,疗效始出。全方配伍周密严谨,刚柔并济,阴阳皆备,温阳而不伤阴,养血而不妨脾,共奏溫阳健脾、养血止呃之效。方中尤妙为灶心土,又称伏龙肝、灶心黄土,是指烧柴灶底中的土块。方中灶心土辛温而涩,温中收敛而为君药,故而疗效突现。此方临床还可温中止血宁络。 [谢海州,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谢海州、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7~168]


  方三 镇逆汤
  【主治】: 顽固性呃逆
  【方药】: 黄连5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川朴10克,杭白芍10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包煎),木瓜6克,全蝎10克,蜈蚣二条,甘草5克。
  【加减】:脾胃虚寒加干姜;热甚便燥加黄芩、山栀、大黄;痰湿重加薏苡仁、贝母、石菖莆;外感加解表药。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用。
  【编按】: 呃逆顽固者,呃逆连声,令人不能自主,多属胃失和降,反逆上冲所致。通常由胃中寒、胃热,久病耗伤胃气、胃阴,影响胃气通降,逆上动膈而致。本方用黄连、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味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故取白芍、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则挛急自伸。方中投以蜈蚣、全蝎,意在熄风止痉。应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呃逆45例,其中显效(42例)服药2~5天呃逆症状消除;有效(1例)服药7天,呃逆频率减慢,持续时间缩短,但未能消除;无效(2例)服药7~10天,呃逆症状无改善。2例为肿瘤(纵膈淋巴瘤),脑梗塞各1例。 [镇逆汤治疗顽固性呃逆45例,谢嘉文,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11-15]
  方四 清降镇逆汤
  【主治】: 术后呃逆
  【方药】 :制川军5g,夏枯草10g,黑山栀10g,生赭石30g(先煎),生铁落30g(先煎),沉香3g(后入),南北沙参各15g,桔皮、竹茹各10g。
  【用法】: 每日1剂,频频饮服。同时辅以静脉补液,及时矫正水电失衡及能量补充。
  【验案】:苟某,男,60岁,患胆石症。术后第2天发呃逆已持续6天。呃声频频,声音响,不能进食,说话被迫中断,夜不能安睡,大便不通。作脑CT、胸片及血BuH、Cr等检查无异常发现。期间曾用补液、支持疗法及胃复安、利他林、冬眠灵、针灸等治疗均无效。乃邀我科会诊。症状如上,诊见形体略瘦、面红气粗,胸胁压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辨为气火上逆,犯胃动膈。治宜清降气火,镇逆和胃。用药同上。服药2小时后大便1次,矢气频频,呃逆即止。已能安睡,说话及进食均正常。为进一步清降气火,续服原方1剂,此后未再复发。
  【编按】: 术后呃逆可能与迷走神经受刺激有关。明朝张景岳在分析顽固性呃逆的病机时曾说:“惟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有火逆。'本组病例可能系腹部手术扰动气机“惊则气乱”,尤以肝胃之气为甚,使肝气横逆犯胃动膈。临床表现出气逆上冲的证候。治疗针对起病快、病程短,气上逆证候实的病理特点,以顺气为先。故急用大黄、夏枯草、黑山栀、生赭石、生铁落、沉香等清降气火,重镇冲逆;南北沙参、桔皮、竹茹等养阴和胃。全方努力恢复肝胃之间正常的疏泄关系,使胃气和降.呃逆乃乎。此亦为“治肝即可安胃也'。应用本方治疗术后呃逆53例,其中痊愈51例,占96%;显效2例占4%,49例于服药2小时后呃逆减少,4例于服药4小时后呃逆减少。 [清降镇逆汤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53例观察,沈祖法,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04-30]
  方五 丁香柿蒂汤
  【主治】:恶性肿瘤合并顽固性呃逆
  【方药】:丁香12g,柿蒂12g,党参10g,代赭石30g,旋复花10g,半夏10g,沉香(研末冲服)1.5g,炙甘草5g。
  【加减】: 呕吐重加竹茹10g;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各10g;畏寒腹痛加干姜6g;便干加大黄(后下)5g;阴虚加玄参10g、麦门冬15g。
  【用法】: 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
  【编按】: 肿瘤患者之呃逆多为器质性因素,且持续时间较长,常见于胃癌、肝癌、胰腺癌、肺癌、食管癌。中医学认为呃逆病位在膈,病机责之于胃,乃胃气上逆动膈而成,证有寒热虚实。丁香柿蒂汤方中丁香温中散寒止呃;柿蒂、旋复花、代赭石清除内蕴之热,降逆止呃;半夏和胃降逆止呃;沉香质重沉降,温中降逆止呃;党参、甘草益气补虚。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益气和胃、除热止呃之功,使胃气得复,寒去热清而呃止。应用本方治疗肿瘤引起的呃逆患者30例,其中治愈27例,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反应。 [栾祖鹏,隗希花,马敏,张玲,张化芝.丁香柿蒂汤治疗肿瘤致顽固性呃逆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5,(03):205]
  方六 韭菜籽
  【主治】: 顽固性呃逆
  【方药】: 韭菜籽
  【用法】: 粉碎备用,日3次,每次3~6g,一般服2~5次呃逆即止。无论男女老幼、寒热虚实皆可使用。
  【典型病例】: 张某,男,75岁,2002年8月因食道癌术后,身体日趋衰弱,多次住院。2005年3月 因不慎滑倒,引起股骨骨折,住院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呃逆,3d未止,又因饮食不当引起腹泻,日十余次。诊见病人面色萎黄,身体消瘦,呃声低沉,气不接续,脘腹不适,纳少便溏,手足不温,脉细而弱,舌淡苔白。证属脾肾阳虚。治以益肾健脾。嘱其立服韭菜子面。日3次,每次6g,服1次呃逆减轻,3次呃逆停止。再嘱服四神丸, 3d后泻止。同时嘱其配合食疗,每日用大米、糯米、山药、大枣、莲子熬汤喝,病人身体渐复,体重增加,面有润色。
  【编按】:韭菜子面治疗呃逆,为一验方。可能是该药性温入肾,有补肾之功。但韭菜子必须轧为细面服之,如服韭菜子煎剂,则无效。其原因,尚不明确。 [简秀梅.韭菜子治疗重症呃逆1例[J].河南中医,2006,(06):8]
  方七
  【主治】: 顽固性呃逆
  【方药】: 柿蒂5g,竹茹5g,木香5g,代赭石5g。
  【用法】: 共研末分3份,每份加鸡子1个,蜂蜜50g,开水冲服。每日服1次,3日服完。轻者1剂,重者3剂即愈。 [刘旭.治顽固性呃逆验方[J].中国民间疗法,2007,(12):62]
  方八 吞吸指甲烟雾法
  【主治】:顽固性呃逆
  【组成】: 人指甲,香烟
  【用法】: 用人指甲适量,剪碎装香烟内,点燃吞吸,屏住呼吸3s,反复2次,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验案】: 马某,男60岁,工人,1988年8月患呃逆,频频而作,伴恶心厌食。曾经西医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经用胃复安、654- - 2、冬眠灵等药治疗不效。采用上法,一次即愈。
  【编按】: 急则治标,急用指甲屑加入烟叶点燃吸入,屏住呼吸3s,反复2次,呃逆即止。一方面可以阻断呃逆的反射弧,另一方面人指甲性味甘、咸、平入肝、脾二经。点燃指甲屑吸入疗效较好,可能与其能调理肝脾而止呃逆有关。 [郑国君,河南中医1989年第1期]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