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切实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有利于:
- 理清村庄发展思路,明确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优先序,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
- 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 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 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
村庄规划背景及政策依据
一、村庄规划经历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规划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体系建设雏形阶段、体系建设成长阶段、体系建设完成阶段。【整理摘编:时英平】
二、村庄规划现状及问题
69万个行政村、5亿多农民。 40年间,成绩巨大;但与城市在产业发展、居民收入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同比增长4.74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同比增长6.9%。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75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403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5204元。
镇、乡、村及整个乡村区域,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最大区域。
三、村庄规划政策脉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18年1月2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18年3月8日,“五个振兴”提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18年4月3日,农业农村部挂牌,统筹组织“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
18年9月26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部署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19年6月17日,《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全面部署。
20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1年1月4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1年2月25日,乡村振兴局挂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具体工作。
21年3月12日,“十四五”规划远景纲要提出四大方向:①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②实施乡村建设行动,③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④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1年3月22日,《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1年6月18日,《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高农房品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村庄规划的性质
乡村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所做的综合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乡村规划具有综合性、社区性、实用性与地域性。
乡村建设规划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多规合一”为技术手段,做到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基本要求。
村庄规划的编制思路与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导,改革与创新理念,带动乡村人口结构调整,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实现田园乡居生活新梦想。
二、五大规划要求
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的村庄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做到一个村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村庄规划编制体系
1目标+1指引+6规划+N专题
一、乡村建设目标
从农房建设、乡村道路、安全饮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因地制宣制定乡村建设中远期发展目标,明确乡村地区发展战略、路径、指标,统筹各职能部门的多村建设项目,落实多村建设决策的近期行动计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任务,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一大村庄分类指引
以村庄分类要求作为规划指引,给出不同村庄不同的规划路径。(以《湖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大纲(试行)》为例)。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提出全省行政村一般分为集聚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五种类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村庄分类。
三、六大规划
1、乡村空间规划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主要形成空间管控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应围绕主体功能定位划定经济发展引导分区,依据空间特点差异分级划定分类治理分区,基于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特点划定管控分区,因地制宜构建镇村体系。 空间管治规划(生态空间)重点是确定县域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城,细化乡村地区主体功能的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提出相应的空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产业发展规划(生产空间)基于本县城的农林牧渔条件及资源禀默条件,明确乡村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产业进择重点,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定经济发展片区,构建定位合理,特色突出的县域乡村产业体系,制定各片区的开发速设设与控制引异的要求和措施,促进县城城乡产业多层次融合发展。 村镇体系规划(生活空间)依据县域内不同规模、职能和特点的村镇,科学合理地确定村镇等级体系。村镇体系一段由重点销(国家重点镇或特色小镇)般乡值、中心村、自然村四个等级构成,形成以乡镇政府驻地为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以中心村为基本服务单元的相对均衡的多村空间布局模式。
2、乡村整治规划 依据村庄规模、空心率、区位条件、综合现状、周边资源、市政条件等对村庄进行整治分类,并提出对应整治措施: 一是建筑整治引导;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水安全、污水处理、雨水排放、杆线改造、垃圾收运和道路硬化等,其中某些村庄; 三是绿化景观改绿,按照风分区制定乡村景观打造的通用导则,对滨水空间、村庄节点空间进行分类引导。
四、安全防灾。
3、乡村民居改造规划
- 六大改造房屋类型:保护、保留、重建、改善、整驶、拆除
- 三大改造措施:整理保护、就地改造;拒不保留、功能置换;沿线修景、重点修缮
- 四类民居改造详细设计:传统民居、50-80年代民居、90年代后民居、新建民居
- 民居建筑特色管控
4、乡村用地规划
根据县(市)域不同地区的用地适宜性条件、资源开发情况、生态环保和防灾减灾安全要求、扶贫支持政策等,研究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内的建设用地模式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明确宅基地规模标准,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原则,并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相协调。
5、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基于农村居民的出行距离,使用類率、设施服务半径来构建乡村生活,并通过交通、地形、资源等因素对设施服务半径影响进行修正和调整,并以适宜的“乡村生活图”为依据,统筹配置教育、医行、商业、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城乡统筹、因地制宣为原则,确定县(市)域乡村供水、污水和垃圾治理、道路、电力、通讯防克等备类基础设施的规模,建设标准和选址意向。
6、乡村生态保护风貌规划 依据区位条件、乡土风情、生态格局、自然肌理、建筑风格等划定风貌分区,明确各类风貌管控区的建设要求及重点,从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山水特色和文化保护等要素,着手制定分区图则分类引导村庄建设。
7、N个专题
依据各地实际确定要增添的规划内容,譬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
绿维就地城镇化下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就地城镇化下的多规合一是规划管理全覆盖,布局村庄规划工作是全面全线布局结构到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在科学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叠加各领域规划,以生态为引领,构建“一张蓝图”。
如成都市龙泉驿区某村庄规划,在三调数据基础上,从前期调研到重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提出,到目标定位,到村庄的总体规划、环境整治、专项规划设计,落地下来国土空间规划、春御灾害防治规划、空间管制规划、区域公用设施规划,村域土地利用规划等村庄总体规划的内容,形成了规划引导下的产业发展规划、村民住宅建设规划,形成村民全体参与的落实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环境整治专项规划设计、落地到道路交通规划与整治、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电讯工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村庄风貌整治、安全防灾设施、环卫系统等做专项指导。总体工作专项指导相结合,村民全程参与,落实规划实施与管理,派专人进村跟村。这个项目绿维参与了从规划到投资与开发运营。 四大基础问题包括村庄用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村庄环境;四大核心问题包括川西林盘模式如何延续?农村如何宜居?农业如何现代化?农民如何增收?聚焦川西林盘保护下的农村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功能定位上以旅游支撑项目、生态保育项目、文化植入项目、休闲引领项目、美丽**项目的相互结合,以项目定实施包括资金筹措、用地落实。 村庄发展的模式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第一是改进原有的桃园品种,进行新品种的全面替换。第二是提升林下经营,形成立体农业结构。第三是延伸旅游产业、旅游+康养、结合桃产业的立体生态结构,村民移拆迁集中居住和分散式的点状征地,形成康养旅游用地结构。按照5A景区打造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社区生活水平提高所形成的基础设施相互融合,构成了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设施与农民居住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相互结合。 这个是我们打造的示范引领型村庄,也是幸福慢村的典范村落。农康融合,特色村农业和康养融合。
规划设计方面,三区四线结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山区城乡建设空间、农村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进行了明确的分化。产业发展以川西林盘保护为根本,以农康融合为核心,加强“农业+”发展,以多种服务业态发展配套产业,实现一三产业联动。这个村庄没有二产,主要是一三产业结合,农业加康养、农业加创意、农业加互联网,做农业产业升级、康养产业植入和品牌与电商结合。一产延伸出桃花,桃下中药种植,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桃的优良品种加工、选育、电商、包装,基于此延伸出旅游产业、康养产业。我称之为半山桃园生活模式。
基于这样一种康养生活结构,形成产业集群化和产业布局结构,带动区域发展,落地下来形成具体布局、项目规划和一系列文化节点、产业节点等。打造慢行系统结构、产业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形成生态体系、观光体系、节点体系等等。民宿区民俗建筑做得非常有特色,我们叫新乡土主义建筑结构。土地整治、拆迁全部由我们来投资,进行土地流转拍卖,进行产业开发,包括产业设施开发、农民安置、农民拆迁等,桃产业升级形成商业服务收入,当地老百姓一是参与种桃,二是大量的用劳人员,三是开创一批他们自主投资的项目。 免责声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整理摘编:时英平】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