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岳飞,我们总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为什么宋高宗赵构会被奸臣秦桧蒙蔽,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为什么要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岳飞,致使赶走金兵、收复中原的抗金大业功亏一篑。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岳飞究竟能不能独自承担起收复中原的重任,岳家军有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打败金国?
后人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但身处历史旋涡之中,肩负重担的岳飞对此却有着清醒的认识。绍兴四年(1134年)六月,岳飞在《画守襄阳等郡札子》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陛下渊谋远略,非臣所知,以臣自料,如及此时,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民心效顺,诚易为力,此则国家长久之策也...六州之屯,且以正兵六万为固守之计,就拨江西、湖南粮解,朝廷支降券钱为一年支遣,候营田就绪,军储既成,则朝廷无馈饷之忧,进攻退守皆兼利也。
经过敌我力量的对比,岳飞估计,打败金兵,收复北宋故土,需用精兵20万。固守六州,则需要精兵6万。那当时岳家军有多少军事力量呢?
综合各种材料来看,岳家军兵力发展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建炎二三年间(1128年)岳家军仅有二千人,绍兴二年(1132年)增为12000人,三年(1133年)三月为24000人,至绍兴十年、十一年时,大抵为6万人。照岳飞的估算,这6万兵力,守土没有问题,恢复故国则远远不够!
为此,自绍兴四年起,岳飞就一直努力去扩充队伍,特别是招纳得力的将领。如牛皋、董先就是他设法招纳过来的,而牛和董的上司,一个更能干的将领李横,曾独力打下东京,最后又因众寡不敌而不得不南撤,岳吃闻讯赶去招纳,可惜晚了一步,没有赶上。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迎来扩军的最好一次机会,刘光世被朝廷免职。岳飞立即要求将其5万多人马归到自己部下。宋高宗最初是同意的,但是和岳飞谈了一次话后,又收回了成命。对话如下:
上曰:“飞顷入对,请由商、虢取关陕,欲并统淮甸之兵而行。朕问:何时可毕?对曰:期以三年。”朕谕飞:“驻跸于此,以淮甸为屏蔽,若辍淮甸之兵,便能定中原,联亦何惜,只恐中原未复,而淮甸失守,则行朝未得奠枕而卧也。”飞无以对。
客观的说,岳飞的计划是合理而稳妥的,他并没有像袁崇焕一样胡乱吹牛,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夺取关陕的计划,而非走收复北宋全部疆土。因为就兵力而言,岳家军虽然增加到了十一、二万人数,但仍然未达到20万之数,能收复关陕就不错了。
但宋高宗害怕了,退缩了,他担心将这五万兵力交给岳飞,在收复关陕期间,万一金兵自淮而下,缺少了这5万兵力的防守,绍兴小朝廷的安全将受到威胁。想到七年前为躲避金兵而下海逃跑的狼狈经历,他决定不再把刘军家交给岳飞。
当然宋高宗改变主意可能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把刘家军交给岳飞,岳家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万一失去控制怎么办,这也是宋高宗不愿看到的局面。总之岳飞失去了扩军的最好机会,岳家军人数以后一直控制在6万人左右,凭这点兵力,不可能打败金国,收复中原,岳飞的悲剧命运也就此决定。
上一篇
内心有暖,人生不寒
下一篇
当文征明写出了墨韵…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