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里头治疗中风的常用方,这就是补阳还五汤。
这方子长这样,你看看:
黄芪30到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5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它出自《医林改错》。创制者,是王清任。这位大哥,行伍出身,后来醉心医学。他没事儿就跑到坟地里,找死人来解剖,实地观察人的五脏六腑和筋骨经脉。
你看,这是不是一个狠人?
闲言少叙,我给你说一张,用此方治疗中风的真实案例。你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当时是67岁,医案记载姓马,初诊时间为1971年的9月11日。
这个人,两年前就有冠心病和心房纤颤了。但是,由于生活所迫,此人一直在坚持工作。
在9月10日的晚上,这个人在干活的时候,忽然觉得身体和往日不一样,出汗特别多,特别疲劳。
他觉得,这可能就是干活累的,休息一下就好。
当天晚上,他的右下肢就不太灵便了。不过,他当时没在意,和衣睡下。
睡到半夜,他醒了过来,想要如厕。
可是,他刚想起床,忽然发现,自己的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了。
坏了,我得了脑血栓!此人当时惊惧不已,连忙在工友的帮助下到医院求治。
后来,经过检查,患者确实得了脑血栓,同时伴有冠心病、房颤。
怎么办?当时就请中医来会诊。
刻诊,见患者神志清楚,血压也不高,脉搏不规整,略有结代,舌质偏暗。另外,口眼歪斜,语言不清。整个右半身瘫痪。
在了解到患者的发病经历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黄芪60克,当归尾6克,赤芍5克,红花3克,桃仁3克,川芎3克,地龙3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怎么样?患者服用3剂以后,感觉到没啥不良反应,也没有太大的起色。
这时候,医家嘱咐,黄芪用量上升到120克。
这一次,服药以后,患者忽然感觉到右侧皮下有蚂蚁爬动的感觉,而且右侧腿的活动开始好转。
等用到8剂的时候,患者已经能扶着拐棍行走。用到30剂以后,患者能骑自行车。
后来,为了巩固疗效,原方加入鸡血藤,隔日服用一剂,再投10剂。
最后,患者诸症悉平,肢体活动恢复正常,又可以上班工作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这里的医家,是老早年河北邢台地区的中医前辈,叫做张从善。
现在,我来和你聊聊,这里的道理。
首先,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个患者,整个右半身瘫痪了。
这是怎么造成的?
现代医学说,这是脑血管病变所致。
中医呢,没有如此精确的认识。中医只是认为,患者右侧经脉,不通了,使得身体失于濡养,所以就偏瘫。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右侧经脉不通?
我跟你说,源于气虚血瘀。
气,能帅血而行。气虚,不能帅血,所以血行郁滞,经脉失养,进而造成偏瘫。
怎么知道气虚啊?你看此人在发病当天,是不是出汗特别多,特别疲劳?这就是气虚的表现啊。气虚,不能固摄汗孔,所以自汗。气虚,不能振奋肌体,所以患者特别疲劳。
气虚,血行缺少动力,气血运行不畅,患者的舌头就会偏暗。脉象,也会随之结代、滞涩。
所以说,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在于气虚血瘀。要想治疗,就得补气活血。
我们看当时医家用的方子:
黄芪60克,当归尾6克,赤芍5克,红花3克,桃仁3克,川芎3克,地龙3克。
这个,你仔细对照,就是我最初谈到的,补阳还五汤的原方应用。经常看文老师文说的朋友,应该十分熟悉了。其中,黄芪重用,来补气。当归尾、赤芍、红花、桃仁、川芎,用于活血化瘀,地龙用于通经活络。
如此,气虚血瘀的状态得到改善,患者的身体,也就一天比一天地好起来了。
说起来,这个补阳还五汤,是专门为气虚血瘀中风而设的。患者主要表现,就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舌黯淡或有瘀斑、苔白、脉缓无力。应该说,这是非常常见的中风类型。尤其是一些年高体弱的老年人,发作中风,常常就属于这个症候。因为他们的年纪大,元气不足,很容易出现气虚血瘀的局面。
当然了,有适合,也有不适合。我们不能说,遇上中风了,都用补阳还五汤,大家全都可以痊愈。中风的的病因病机很多,类型不少,气虚血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说,非专业读者,如果要想用补阳还五汤来改善,还是应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进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医学认为,房颤和脑卒中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很多脑梗、脑血栓患者,都有房颤病史。因为房颤本身,容易形成凝血块。这东西来到脑子里,就形成脑血栓。上面医案里的患者,就有房颤病史。所以,有冠心病、房颤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脑梗的发生。这是一条临床规律,我们应该重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