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四)肺与大肠

昨天

一、 肺阴虚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主症: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有时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有咽干喑哑,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

病机:肺阴亏虚,津液被灼,肺燥火盛,则干咳少痰。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虚火内炽,则有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虚火逼津外泄而盗汗;津液被劫,咽失滋润,则咽燥声哑。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均是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润肺

药物:

1、 养肺阴: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玄参、玉竹、西洋参。

2、 清虚热:青蒿、鳖甲、地骨皮、秦艽。

3、 随症加减:热痰加桑白皮、黄芩、鱼腥草、败酱草;盗汗加浮小麦、五味子;咳甚加百部、紫苑、款冬花;痰中带血加三七、侧柏叶、仙鹤草。

方药举例:一般用百合固金汤,或滋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麦冬、川贝母、沙参、百部、山药、玄参、甘草、白芍、当归、马兜铃。

二、 肺气虚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肺心病。

主症:咳嗽无力,痰多清稀,甚至喘促短气,面色晄白,声音低弱,乏力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肺主气,肺气虚,则咳嗽无力,短气而喘,声音低弱;气虚者津液不能运化,而成痰湿,则痰多清稀。气为血之帅,虚者血不上荣,则面色晄白。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则自汗。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补益肺气

药物:

1、 补肺气: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

2、 随症加减:咳喘气促加百部、五味子;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痰多咳重加紫苑、款冬花、半夏、甘草。

方药举例:一般用补肺汤加减。黄芪、党参、五味子、紫苑、半夏、甘草。

三、 肺燥咳嗽

感冒、支气管炎。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鼻燥咽干,咳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多见于秋季干燥之时。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本证以肺燥为主,无阴虚症状,可与肺阴虚鉴别。

治法:清肺润燥

药物:

1、 清肺润燥:初起可用桑叶、杏仁、枇杷叶。久咳可用芦根、知母、南沙参、天冬、麦冬。

2、 随症加减:咳重加前胡、桔梗;痰少难咳加贝母、竹茹。

方药举例:一般用沙参麦冬饮。初起用清燥救肺汤合桑杏汤加减:生石膏、桑叶、杏仁、沙参、麦冬、贝母。

经久不愈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知母、生地、麦冬、川贝、百合、沙参。

四、 肺热咳喘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肺炎初中期、肺脓肿、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主症:咳嗽或哮喘,痰黄粘稠,或咳吐脓血,气味腥臭,胸痛,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或兼黄腻,脉数、滑数、右寸洪大。

病机:邪热蕴肺,煎熬津液为痰。邪热与痰浊相结,阻于七道,影响肺气出入,使肺气不能肃降,则有咳喘。痰黄为肺热的主症,若热壅血瘀则化脓血痰。肺气不利则胸痛,肺火炽盛则发热,兼有表症则畏寒。舌苔黄或兼黄腻,脉数、滑数、右寸洪大。为痰热互结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

药物:

1、 清肺热:鱼腥草、败酱草、黄芩、栀子、生石膏、桔梗。

2、 化痰热:瓜蒌、贝母、竹茹,痰稠可加海浮石、黛蛤散。

3、 排脓化瘀:排脓用苇茎、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冬瓜仁、桔梗。化瘀常用桃仁、红花、赤芍。

4、 止嗽平喘:常用麻黄、射干、枇杷叶、杏仁,兼有痰嗽加马兜铃、白前,喘重加苏子、莱菔子、地龙、葶苈子。

5、 随症加药:咳吐脓血加金银花、连翘;咳重加桑白皮、车前子;痰黄稠加贝母、瓜蒌、海浮石;胸痛加瓜蒌、赤芍、元胡;咳血加仙鹤草、侧柏叶、白芨、丹皮。

方药举例:一般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杏仁、生石膏、桑白皮、瓜蒌。

清热解毒化瘀:肺脓肿,用《千金》苇茎汤加味。苇茎、薏苡仁、瓜蒌仁、桃仁、冬瓜仁、金银花、连翘、皂刺。

五、 肺寒咳喘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主症:轻者咳嗽痰白清稀,形寒怕冷,不渴;重者咳嗽胸闷,呼吸急促。表邪未解,则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舌质淡,苔白滑,脉浮,或浮紧。

病机:寒痰犯肺,肺气不宣,则咳嗽多痰,痰白清稀。寒邪郁于肌表肺卫,则形寒拍冷;寒邪未化热,则口不渴。邪实气壅,肺气失降,则咳喘胸闷。舌质淡,苔白滑,脉浮,或浮紧,为邪在肺卫,风寒外束之象。

治法:温肺化痰

药物:

1、 温肺止咳:细辛、姜、紫苑、款冬、百部、白前、前胡。

2、 化寒痰:半夏、陈皮、白芥子。

3、 随症加药:表寒轻者用荆芥、防风;重者用麻黄、桂枝;喘重加麻黄、苏子、莱菔子;咳重加前胡、百部;重寒加细辛、干姜、附子。气血不足可加人参。

方药举例:一般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细辛、干姜、半夏、橘红、五味子。

六、 痰浊阻肺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主症:咳嗽气喘,胸部满闷,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苔腻脉滑。

病机:痰浊阻塞肺气,气机不得升降。

治法:燥湿涤痰、降气平喘

方药举例:

偏寒者用二陈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厚朴、半夏、陈皮、远志、射干。

偏热者用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栀子、瓜蒌、橘红、贝母、苦葶苈子。或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七、 肺脾两虚

主症:肺虚久嗽,痰多清稀,气短,胸闷;脾虚见食欲减退,腹胀、便溏、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濡细。

病机:肺脾久病,可互相致病。出现肺气不足,脾气虚弱症候。

治法:补益脾肺

方药举例:一般常用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随症加减:腹胀加厚朴、枳壳;食欲不振加白蔻、砂仁;便溏加莲子肉、山药、苍术。咳嗽有痰加紫苑、款冬花、半夏。

八、 肺肾阴虚

常见于结核病后期、也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

主症:咳嗽痰少,动则气短、气喘,腰酸腿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有裂纹,苔少,脉象细数,细数无力。

病机:肺阴久虚,导致肾阴亦虚。干咳少痰,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脉象虚数。

治法:滋阴补肺

方药举例:一般用百合固金汤,或者麦味地黄汤加减。生地、丹皮、山芋、山药、麦冬、玄参、贝母、五味子。

九、 大肠湿热

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痢疾急性发作,阿米巴痢疾。

主症: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形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重者,病势凶险,甚至昏迷,难治。

病机:湿热在肠,气血受阻,传导失司,则里急后重、腹痛;湿热之毒,伤害气血,则下痢脓血;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象。重者,湿热化毒,内攻脏腑、进入营血,发生烦躁、昏迷、高热,则病势凶险。

药物:

1、 清湿热:黄芩、黄连、白头翁、秦皮、马齿苋。

2、 随症加减:表症未解加葛根;热毒甚加双花、连翘;腹痛加白芍、木香;食滞加槟榔、焦楂;脓血加丹皮、赤芍;神昏加安宫丸、紫雪丹;阿米巴痢疾加鸦胆子。

方药举例:一般用白头翁汤和葛根芩连汤加减。白头翁、黄连、黄芩、木香、白芍、秦皮。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