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文中所载对小儿的治疗和诊断都非常简单有效,对于一些有共性的儿科病,可以参考。
《石室秘录》卷五岐天师儿科治法
天师曰:儿科得其要,无难治。今传一法门,使万世小儿,尽登仁寿,法在先看气色,后看脉。
一、儿科诊法(先看色,后看脉)
1、看气色(只看鼻之上、眼之中间、中正精明穴)
小儿有痰,其颜色必鲜艳,以鼻之上、眼之中间、中正精明穴上辨之:
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者,皆心热也。
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
色青者,肝有风也;青筋横现、直现者,乃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也。
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
色白者,肺中有痰。
色黄者,脾胃虚而作泻。
黄筋现于山根,不论横直,总皆脾胃之症。
止有此数色,无他颜色,故一览而知小儿之病矣。
2.辨脉
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何独不然,但小儿不必看至数,止看其数与不数耳。
数甚则热,不数则寒也。
数之中浮者,风也;沉者,寒也;缓者,湿也;涩者,邪也;滑者,痰也;有止歇者,痛也。如此而已。
七表八里,俱不必去看,自知吾诀,则《脉经》亦不必读也。
二、小儿病治疗有三方
小儿症大约吐泻厥逆,风寒暑热而已,其余痘疹㾦,余无他病。或心腹痛,或有痞块,或有疮疔,可一览而知也。
然而小儿之病,虚者十之九,实者十之一,故药宜补为先,今立三方通治小儿诸症。
1.第一方:
人参三分,白术五分,茯苓一钱,甘草一分,陈皮二分,神曲三分,半夏一分
此六君子加减也,通治小儿脾胃弱病,神效。
如伤肉食者,加山楂五粒;
伤米食者,加麦芽五分;
伤面食者,加莱菔子三分;
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去甘草加生姜三片;
泻者加干姜三分、猪苓五分。
2.第二方:
治外感也,或伤风伤寒,或咳嗽,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头痛,或鼻塞,或痰多,或惊悸,或角弓反张,皆以此方通治之,无不神效,方用:
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三分,黄芩三分,白芍二钱,当归五分,茯苓五分。水煎服。
头痛者,加蔓荆子三分。
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实火也,加栀子一钱;按之不痛者,乃虚火也,加甘草八分、管仲五分、广木香三分、乳香一分。
胁痛者,加白芍三钱。
腹痛者,以手按之而疼甚者,乃食也,加大黄一钱;按之而不痛者,乃寒也,非食也,加肉桂三分、干姜三分。
汗出不止者,加桑叶一片。
眼痛而红肿者,乃火也,加黄连三分、白蒺藜一分。
喉痛者,加山豆根二分。
3.第三方:
治虚寒之症,夜热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迟语迟,龟背狗肚,将成痨瘵等症,方用:
熟地三钱,山萸二钱,麦冬二钱,化五味五分,元参二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薏仁三钱,丹皮一钱,沙参二钱,地骨皮二钱。水煎服。
倘兼有外感,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钱、白芥子一钱,余无可加减矣。
▶版权声明: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