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洞察本质的思考,才能有效思考

没有洞察到本质的思考,都只是在白费功夫!

现实中,很多人在行动之前,往往只基于表面情况和眼前信息来做决定,做完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浪费时间,白费功夫。

高中数学告诉我们,只有基于一条永恒正确的公理下开展逻辑严谨的求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工作生活也是一样,只有先通过批判性思考,深度洞察,找到本质,再通过逻辑性展开,找到实现方法、方式和工具,才能得出“就是这样”的正解。

批判性思考,深度洞察,找到本质;逻辑性展开,找到实现的方法、方式和工具。

只有基于“一条永恒的真理”和社会底层逻辑之上开展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行动方案。

l01.生活中永恒正确的道理有哪些

很多人在书中、公共场合中教我们思考方法的时候,只注重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却从来不告知我们如何“洞察本质”,因为弄不好就会被人认为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众人,被人反感。但我认为,开展批判性思考之前,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永恒正确的道理。

有些场景下有明确适用的理论,这些理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指导我们思考,比如“利润=收入-成本”、“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等,而有些场景却没有明确适用的理论,就需要依靠社会底层规律。

一、有明确理论时,需谨慎使用

现实中有很多理论、公理,比如经过历代科学家拷问的“勾股定理”、“欧几里得公理”等,但不代表这些理论、公理永远都是正确的,只有通过历代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理论才能算是某种程度的真理。之所以说“某种程度”,是因为我们在初中教材中所学的所有公理,都是理想环境下的设想。比如:两条直线永不相交,前提是存在两条直线,才能证明其永不相交。

所有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

我们不可轻易拿着所谓专家的理论当令箭,应该完整掌握其适用条件,才能真正用好理论,用好知识。

二、无明确适配的理论时,依靠社会底层规律

很多场景没有法律约束,也没有明确适用的专家理论指导,此时就需要依靠社会底层规律,如利他理论、利益交换、互利共赢等。

l02.如何洞察本质

在麦肯锡相关书籍中提到,洞察本质的基本方法是明确目标、搭建框架、不断提问。

明确目标是要明确自己在做的事情,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

搭建框架,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结构化思维,让你清晰思考、表达的利器》,让自己的思维框架更严谨、逻辑自洽。

不断提问,需要不断向前提问为什么(why),不断向后提问然后呢(so what)。

洞察本质的思考能力可以通过每天刻意锻炼而来。

一、养成对身边的人讲话更加“具体些”的习惯

日后与家人、朋友、同事说话的时候,放弃“帮我带点饮料”、“和我一起来做这个方案”等模糊的说话方式,可以试试说具体一些,如“帮我买一瓶常温的可口可乐”、“和我一起做这个方案,这个方案是给某某领导汇报用,要求时间节点是明天上午,汇报主题是……”,这样可以锻炼你的思考能力。

二、养成不再随大流的习惯

有些人在朋友圈看到某条消息很多人点赞,自己看不懂还要点赞,这样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大流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提升思考能力,需要避免这种随大流的事情发生,哪怕是小事,也要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想想理由,说出确实的根据。

三、养成区分事实和意见的习惯

很多人在说话时候,容易把事实和意见搞混淆,一句话中即包含了事实,又包含了意见,这样很容易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学会陈述事实的时候,只说明事实就好,不带任何个人情绪,讲自己感受时,把感受说得具体一些,这样才能很好地锻炼个人思考能力。

四、尝试对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关联

当看到我国人口净增长率创新低、我国防疫措施做得最好、国家对教育行业开展“双减政策”、国家对开展“9073”养老政策时,你会有什么想法,是否会联想到我国医疗体系的薄弱、孩子教育的内卷,思考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看清世界。

写在最后

洞察本质的思考,才能有效思考。

居心正,所思、所想、所为才正。只有基于真理和社会底层逻辑之上进行思考,才能确保我们所做、所为是正确的。

学到不等于做到,想要真正提升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实践。

做认真的知识分享者,关注公众号“中号先生”,查看全部文章。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