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德,对应的是求人之志章的德之维。宗道,对应的是正道章的道之维。本章对应的是道德仁义礼,五维领导体系中的仁之维。看完求人之志章的领导者的六重修炼,很多人可能惊了一身汗,才发觉原来做一个合格优秀的领导者,要求是这么的高,自己之前,居然犯了那么多的原理性错误。
不要说我们现在的普通人,历史上那么多的贤人君子,他们也经常犯错误。所以不要觉得要求太高了,就对学习《素书》心里发怵。
本德宗道章,正是针对历史上,诸多贤人君子,都在所难免的犯错误以至失败。目标和路线都正确,领导者的修为也没问题,那问题一定出在了过程中。所以,过程正确也同样重要。圣人出于慈惠恻隐之心,从成败的正反两个方面,把成败的过程进行分解,每一步都给出了很多正确的方法和原则,和会导向失败的一些错误做法,希望大家能够避免原则性错误,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更多地避免失败。
夫志心笃行之术
志心,是说贤人君子,志存高远,胸怀着一颗经世济民之心,并为这个伟大的目的而奋斗。笃行是说,伟大的目的,必然伴随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挑战。要领导一个团队,高效地组织资源,利用资源,最终达到目标,这个过程对领导者的要求非常非常的高。要获得成功,避免失败,需要严格地遵循志心笃行之术的成败两大法则。
成功法则:长,安,先,乐,神,明,吉。七步成功法。
失败法则:苦,悲,病,短,幽,孤,危,败。八步失败法。
长莫长于博谋
任何事情的第一步,都得先进行谋划。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经过计划的事情,第一步就注定会导向失败。小事情小计划,大事情大计划。制定多长的计划,事情就能做多久。没有计划,就不应该启动一件事。
有的人说,我想要做什么什么事,要做多大的成就。说完就没下文了,这肯定不可能做成任何事。都没有规划过自己的人生,懵懵懂懂地过一天算一天,生活得不如意,就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注定一辈子都是失败者。想做一个事,决定要做了,接下来,就是应该要好好的谋划一番。
还有的人说,我立志要做一件事,计划也做了,为什么后来也没有成功呢?因为计划有好的计划,有坏的计划。好的计划,会导向成功,坏的计划,会导向失败。并不是说,凡事只要有计划了,就一定能成功。
什么是好的计划呢?在于博谋。所谓博谋,是立足于长远目标,建立在信息和情报充分准确,充分完备之上的计划。还要给出针对性的可行可操作的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可控,过程可控,全程可控地抵达一个确定性的目标。这样才是好的计划。
什么是坏的计划呢?就是瞎指挥。脱离长远目标,脱离现实情况,脱离具体事物,盲目而随意的给出方法和计划,结果不可控,过程也不可控,这样的计划一定会导致失败。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一条路上,能够走多远,不是取决于这个人的腿脚和体力,而是取决于这条路有多远。人在一件事上,能够走多远,不在于他有多大的行动能力,而在于他为这件事谋划得有多么长远。
安莫安于忍辱
辱的反面,是荣。荣代表着收获,成功,胜利。而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在出现成功这个结果之前,整个过程,都是纯粹的成本和投入,和用艰苦的奋斗,把投入转化成产出。所以一定要进行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
很多人只想着荣的一面,不能承受荣之前的辱的一面,不能忍受巨大的持续投入的成本压力,更没有信心和把握,通过努力的工作,把投入转化成远大于成本的产出。这样的人,就不能做领导,不能做大事。
做任何产业,都得先投入,再有产出。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产出大于投入,是成功和胜利,否则便是失败。在从投入到产出之间的这段时间,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忍耐并承受得起时间成本和投入进去的各项成本的压力。
好比说种地,农民伯伯把小麦种子播种到地里,这是成本,要施肥,这也是成本,要除草和灌溉,这都是成本。自己的劳动也是成本,等待成熟的过程,也是时间成本。等到收获的季节,庄稼成熟了,收获的粮食,大于所投入的成本,有可观的收益。这才算是丰收和成功。
同样,做任何的产业,包括治理一个国家,都是如此的道理。产出一定得大于投入,而且成本可控,周期可控,预期可控。自己能够承受并控制这一切,一直到成功。这样才是一个领导者的忍辱修炼。
比承受成本压力更大的,是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和奋斗的艰苦。计划确定下来了,就不能因为向目标进发途中的奋斗太艰苦,或者是外界的干扰,而随意地更改计划,甚至是荒废计划,终停计划。这里的忍辱,并不是指要忍受他人的羞辱。而是说,要忍受奋斗过程中的艰苦。同时也要杜绝骄奢淫逸各种诱惑所带来的满足。
一个人要专注一件事,直至把它做成。必须得忍受得住艰苦,还要忍受得住对各种诱惑和满足感的拒绝。没有任何事,是可以轻易成功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定力。一要不怕吃苦,二要能内心坚定不动摇。
有的人比较聪明,立志要做一件事,兴致勃勃地也制定了周全的计划,但是行动没几天就放弃了。刚到第二步就被淘汰出局了。因为他不能吃苦,贪图享受。
先莫先于修德
修德,在于合道。结合现实,修德在于保持路线的正确性。
有计划地做一件事,有合理的决策管理。接着,进行合理的过程管理,能够承受并能够控制成本、周期和产出预期。并且能忍受艰苦的奋斗,非常刻苦努力,领导者在忍辱修炼上非常出色,就一定能够成功吗?未必。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说路线错了,越努力越失败。在进行过程控制和管理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偏离正确路线的情况。保持路线的正确,比忍受奋斗的艰苦更重要。所以,接下来还要进行路线管理。就像我们平时开车一样,对方向的控制,和忍受身体的疲劳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打个比方说,从北京开车到上海,有人觉得太累了,开一段路,觉得无法忍受辛苦,就掉头返程跑回家了。有的人能忍受开长途的辛苦疲劳,开着开着,车开出了道路,结果出了车祸。或者开着开着迷路了,结果最后开到了武汉。
所以说,先莫先于修德,只要保持路线的正确性,每前进一步都是有效的,都是离目标更近了一步。走得再快,如果路线错了,反而不能积累正向成绩,反而还要造成损失。
乐莫乐于好善
做事不仅要讲路线,还得讲方法。即便路线再正确,每天就挪动一点点,时间和精力成本,都无法支撑组织完成最终的目标。所以,在保持了路线的正确性之后,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是方法管理的问题。
这里的乐善,并不是说,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是做善事。乐是只专心倾注于此的意思,善是指最好的最优的最高明的方法。
解决任何问题,完成任何事情,都存在最优解,和最优的方法。在保证路线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保持方法的正确性。
寻找最佳方案,寻找并保持最优的工作方法。并以此作为工作方法上的根本原则。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给出最高的前进效率,时刻都要给出实质性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
神莫神于至诚
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还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否则,高强度的工作,会让人做出来的工作效果打折。会提高失误率,或者造成良品率下降。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答案是既要确保高效,又要保持专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极致的专注,才是能力的源泉。这是能力管理的问题。
我们平时说,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太强了,做什么都游刃有余,从容自若地做成功,看起来好像是无所不能。进而会形容他是如有神助。
这种超强的能力,是怎么来的呢?人专注到了极致,精神与目标对象完全合一,就是至诚的状态。人如果能做到这种极致的专注,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即便本来不通的事,到了至诚的境界,也会自然而然的通彻。
明莫明于体物
极致的专注,到了至诚的状态,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会容易忽略所专注事物之外的东西,从而会影响全局推动,会导致顾此失彼的问题。所以要进行格局管理。
就好比说,一个人在极致专注的状态下,旁边有个人和他说话,他会完全听不见一样。
专注于此,而忽略于彼。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体现出来一个领导者强于普通人的地方了。其心力之强,远非常人能比。他是至诚如神,居高临下的专注所有事物,合于一而通于万物。万物皆通,则无所不明,对所有的环节,都了然于胸,既有细节的专注度,又有总览全局的高度,这样就不会造成顾此失彼的问题。
可能没有修炼到这个境界的人,会觉得这很难,简直是两个不相容技能。实际上,当一个领导者,站在最高决策者的位置上,能做到至诚如神的时候,他就能同时兼具专注力和洞察力这两种能力。
吉莫吉于知足
对于一个洞察力卓越的领导者来说,他看一切都一览无余。这也有副作用,就是他看透的事情,都想参与。觉得这也是确定性的机遇,那也是确定性的机遇,然后就想着,如果错失了挺可惜。
这就是对洞察力的不正确使用,容易节外生枝。卓越的洞察力,是为了洞察一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服务。如果临时节外生枝,这种缺乏计划,计划外的事情,即便做成了,也会分化和削弱资源和力量,以至于不能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以至于造成延误和损失。
时刻都要牢记,要正确使用自己的洞察力,一定要集中力量,这是最重要的事。不要节外生枝,不要做计划外的事。掌握这个原则,行动就会顺利,最后必然会成功。这是目标管理的问题。
第一步,做事要有计划,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第二步,要不怕吃苦,能够忍受奋斗过程中的艰苦。第三步,要时刻保持路线的正确性。第四步,工作要追求最优的方法和最高效率。第五步,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第六步,保持专注的同时,不能顾此失彼,要保持全局推动。第七步,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切记不要节外生枝参与计划外的事。
这就是七步成功法。我们可以对照这个法则,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看看自己做成功的事情,哪些地方做对了。自己没做成的事情,是在哪一步做砸的。讲完了七步成功法,下一篇文章从反面讲,八步失败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