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理解青春期孩子(一):啥都不说怎么办?

作者:肖广兰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反思的爱:看见自己,看见孩子》一书的审校,

“我完全搞不懂这孩子怎么想的!”

我的上一篇《当你为孩子的行为很抓狂》发表后,就有读者提出希望举些大孩子的例子。我心中暗戳戳地想,大孩子的家长们可不仅仅是抓狂。之前说到,父母的反思命中率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明显下降。那么到了孩子青春期时,不少家长的抱怨直接就是:“我完全搞不懂这孩子怎么想的!” (注:反思的命中率这里指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内在原因或意义的解读的相对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从出生的一刻开始,每个人内在就有一套复杂的心智系统,远比电脑复杂和无序千万倍,而人的行为是这个心智系统所驱动的;TA每在这世上多活一刻,这个心智的复杂性就增加了一分;孩子到了青春期会面临身心巨变、学业重负和人际关系的多重压力,这时他们的行为表现似乎更加阴晴不定,难以预料。

孩子表达能力的发展总是赶不上心智复杂性的发展,理解孩子的行为并不容易;但对于小一些的孩子,即使我们反思命中率不太高,最终我们通过各种“手段”还是比较容易让孩子“就范”的。但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事情可能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如果我们真的“完全搞不懂”他们,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可能会陷入不小的困难。

未来会不定期写一些如何理解青春期孩子行为、心理特点的小文。这里便是第一篇。

和家长交流越来越少的少年

一次出游,我和朋友13岁的儿子正好走在一起,相谈甚欢。后来,朋友凑过来,孩子就不说什么了,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朋友早就向我表达过对此的不满与忧虑:孩子从小和她很亲近,什么都愿意对她说,这一直是妈妈非常自豪的一点;但自从进入青春期,不知为什么,孩子和她交流的就越来越少;问他什么也不回答,问多了,他还会发火。

朋友一会儿伤心,觉得孩子变不懂事了,在拒绝自己;一会儿又担心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让孩子开始讨厌自己。如果赶上心情不好,工作不顺,朋友就会崩溃一下,对孩子或老公发通脾气,过后又追悔莫及。

那天,我出于好奇,后面找了个机会,问那个小伙子,为什么他很多事好像不愿意对妈妈讲了。孩子非常直接地回答我:“和他们说什么,他们都会接着问东问西的,很烦。而且,和妈妈说那么多,太娘了!”

我对朋友告了密,朋友感觉宽慰了许多。为了不惹人烦,以及配合孩子想做个男子汉的需要,她只好默默地忍着自己无限的好奇心与关切,几乎憋出内伤。但她自己那种无缘无故乱发脾气的情况也少了很多。

和家长“划清界限”的需要

“青春期是指从童年期到成年期之间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需要获得他们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与家庭的保护性环境进行分离并独立。”

——《反思的爱》第九章

青春期孩子大脑的发育决定了他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自己和父母的不同,也渴望和需要去确认这个不同。孩子试图独立的尝试会从与家长“划清界限”开始。ta在外面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升起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的“隐私”,因而不想再和父母过多分享。所以,就像这里这个小伙子,对于家长问东问西的行为很反感,他们可能感觉到的不是关切,而是干涉。

青春期孩子在探索和建立自己的行事标准,TA会有自己的思考,也会参考家长、同伴和社会的说法。这个过程中,孩子有些想法可能显得很有趣。比如,这个男孩子觉得和妈妈说太多,就是娘娘腔的表现。我们乍一听也许不太理解,但其实成人世界里会嘲笑一个男人“絮絮叨叨的象个女人”。对于这个刚开始思考如何做男人的小伙子来说,这可能是他试图不要成为”妈宝男“的最初尝试。

家长的”玻璃心”

孩子变得不太交流时,不少家长可能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感到失落,甚至因为好像被孩子拒绝而愤怒。特别是那些感觉自己之前和孩子关系非常紧密的爸爸或妈妈,或者对孩子投入特别多,牺牲特别多的家长,可能会格外难过。

另外一个反应是对失控的担心。孩子不说,我们似乎就无从了解孩子在外边经历了什么,他们内心在想什么。我们只能从他们变换不定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去猜,太痛苦了。再加上你说啥ta不做啥,难免会有失控的感觉。

有的家长hold不住自己的失落、愤怒或担忧,就会追着孩子问,或者想方设法要和孩子恢复从前的”亲密“。

家长这些反应很可以理解:好像被这世上和你最亲近的人推开,谁的感受会好呢?

让我们想想十几年前,当这个孩子刚刚开始学走路时,我们试图扶着ta。然后有一天,ta可能推开我们的手,倔强地想要自己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虽然我们这个时候也不确定ta下一步会不会跌倒,但心中更多的是期待和欣喜。大概很少有人会因为被宝宝推开感到被拒绝,还为此生气吧。

青春期的孩子其实在做类似的事情,只是这次他们长大了,我们却变得更“玻璃心”了。

他们还是成长中的“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行为从我们之前习惯的角度看,似乎很难理解或接受。但如果我们可以转换一个视角,他们的行为和心思还是很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从他们成长的需要去看,他们不想和我们多说,不是拒绝我们,而是需要让他们自己感觉更独立自主一些。

尊重孩子所需要的“隐私”空间,不要对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地试图了解和把控,这不仅会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自尊感,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亲子矛盾和冲突。

而且,孩子在真正成年之前,还是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关怀的。这个需要可能和他们希望独立的愿望一样强烈,只是他们不想承认。如果家长可以以退为进,给孩子的自主性让出足够的空间,孩子们反而可能会更接受自己对成人的需要,忍不住要和我们分享一些事情,以获得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