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手脚常年不温,发凉,一到冬天就抱怨天气冷,被窝一直暖不热,同样温度下,手脚要比别人的凉。
民间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火力不够,阳气不足了,没办法温煦身体,所以常年手脚冰凉,怕冷。
简单来讲,造成上述症状常见的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阳气不足,火力不够了,根源在肾,因为肾阳是人体全身阳气的根本嘛,肾阳亏虚,阳气就会跟着不足,并且还会影响到功能,变得难起,没有想法。
第二个原因,心气虚了,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进行循环,如果说心气虚了,无法推动血液进行循环,血液到达不了四肢,也会出现手脚不温的情况。
同理,宗筋要想振作,需要气血的充盈,血液运行的慢,无法快速充盈宗筋,也会造成宗筋难起,反应慢等症状。
第三个原因,肝出问题了。
为什么这么说?
中医认为,肝主筋,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
肝经环绕着宗筋,气血要想到达宗筋,肝经为必经之路,同时需要肝来协调,只有肝疏泄正常,气血运行才能顺畅。
前面说了,肝调畅全身气机,阳气也在此列,阳气的升发,是离不开肝疏泄功能辅助的,现在肝郁气滞,气机紊乱,阳气升降失调,堵在那动不了了,无法到达肢体末端,所以出现手脚发凉。
长久下来,就会导致肾阳无法温煦全身,从而感到手足不温。
这种情况叫作阳郁,阳气郁在那,舒展不开了。
那该如何让阳气舒展开来呢?
四逆散!
四逆作何解释?
气不行为四逆,四逆指的是四肢厥冷,也叫做手足逆冷,通往四肢的阳气被阻隔了。
正常情况下,气机应当是舒展开来的,顺畅的,手脚能够得到阳气温煦,但是现在却被堵住了,没办法到达四肢。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基本方。
后世疏肝诸方皆从仲景之方演化而来,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皆为疏肝理气之剂。
以前我接诊过一位患者,许先生,40岁,上有老,下有小,这种感觉想必这个年龄段的人,最能体会,为了生活,除了正常上班,还要做点兼职,可最近经济不太好,他的收益受到了影响,家庭也越发困难。
他变得每天都郁郁寡欢,愁眉苦脸的,紧接着身体也出现了问题,经常手脚发凉,怕冷,还难起,多疑善虑,失眠多梦,想法减退,甚至害怕跟妻子相处,胸闷,少腹胀痛。
舌脉诊之后,发现他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这些都是肝郁气滞的表现。
大家都知道肝喜条达,恶抑郁。
在心情舒畅,情绪开朗的情况下,肝气升发、柔和、舒畅,既非抑郁,也不亢奋,以冲和条达为顺,相反,如果情绪长期抑郁,肝气就会舒展不开,郁堵在那不动弹。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肝郁,气机不畅,阳气无法舒展开来,所以手脚发凉,难起。
这种情况应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把郁结解开,让气机条畅起来,阳气自然也就跟着舒张开来。
开方的时候,先用四逆散打底: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因为其症状较为严重,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郁金、香附、九香虫。
方解如下:
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以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白芍与枳实相配——理气和血,气血调和;
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郁金——辛散苦泄,解郁开窍;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九香虫——疏肝温脾,理气止疼。
两个疗程后,患者反馈手脚发凉有所好转,宗筋出现反应,睡眠质量有显著提升,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巩固,宗筋状态恢复以往,其他症状消失,患者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是因为阳气不足而手脚发凉,难起的案例。
所以说,大家不要见手脚发凉,难起就着急忙慌的去补肾,应该找专业人士先辨证,再用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