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第三节 情境创设策略

 第三节 情境创设策略

一、创设交际情境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传统的教育常常在人工环境而非自然情境中教学生那些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东西往往会被遗忘或只能保留在学习者头脑中,一旦走出课堂到实际需要时便很难回忆起来。知识总是要适应它所应用的环境、目的和任务的,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和使用其所学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或在情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促进知与行的结合。

这一理论对口语交际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运用来形成口语交际的能力。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情境创设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理解,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贴近真实生活。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情境的真实性,认知心理学家诺曼(Norman,1993)认为:人类的知识和活动不能与这个世界分割开来。如果这样做,就是在研究离开躯壳的智力,这种智力是人造的、不真实的和不具备实际行为特点的。情境和人们从事的活动是真正重要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情境,或者环境,也不能只看到个人,这样就破坏了恰恰是重要的现象。毕竟,真正重要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协调,所以只孤立地把重点放在某一方面就破坏了互动,就抹杀了情境对认知和行动的作用。

诺曼强调了知识的形成与真实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情境创设要重视与客观的真实世界的关系。口语交际是人类的一种交际工具,它和人们的生活血脉相连。离开了真实生活,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其作为工具的意义,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创设要贴近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形成实践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当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里的“日常口语交际”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家庭、社会等真实的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在这些真实的、日常的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2.促进综合素养提高

认知学派的雷斯尼克、萨尔乔、庞蒂科沃和伯杰(Resnick,Saljo,Pontecorvo,&Burge,

1991)等学者曾提出: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境脉络中的,不存在非情境化的学习。

格里诺(Greeno,1998)等学者也提出过作为整合框架的情境认知的使命:我们要将学习环境和活动──—包括活动基本技能、知识和概念理解的机会──加以组织,使其不只是孤立的智力活动,而是为学生发展明确的身份作出贡献,这个身份就是既作为个体学习者,又作为学校和其生活的其他地方的学习共同体中有意义社会实践的有效参与者。

这些学者十分重视情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形成,还是思维的发展,都有赖于特定的情境。情境所促成的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发展,而是被组合起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发展是在学习者个体学习和有效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还要注意所提供的情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交际情境与交际话题的区别

生活中进行的口语交际不需要刻意创设情境,因为交际本身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而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由于课堂空间的局限性和教学要求的特殊性,需要精心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只有在情境中学生才能够交际得起来,才能够带着兴趣进行交际。

教材中有不少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有的提供了交际的话题,有的提供了简单的情境,教师应当加以区分,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如,一年级上册《我会拼图》一课,课后的提示是这样的:“说说你用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成的。”“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这两个内容是口语交际的话题,不是教学情境。教学时,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将话题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准备后进行口语交际。更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这个话题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围绕话题进行交际。有一位教师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了这样两个教学情境:创设“拼图乐园”情境,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小拼图贴在胸前当拼图娃娃,让拼图娃娃介绍自己,同时告诉大家是怎么拼成的;创设“拼图超市”情境,让学生分别担任小经理、小售货员、小顾客,在购物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这两个教学情境通过拼一拼、演一演、玩一玩等形式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将话题放置在合理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有的课文提供了简单的教学情境,如,一年级上册《该怎么办》一课,课文提供了情境图: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爷爷提出每天要给小明一毛钱,小明不要,可王爷爷却说不收下就不让他取牛奶了。课后提示的交际话题是:“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互相说说小明该怎么办。评一评谁说的办法好。”这一类型的口语交际,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让学生演一演,从而了解故事的大意。而后让学生当小主人公,互相说说该怎么办。再把自己说的内容加到表演中去,让情境更充实。

总之,将话题纳入交际情境中,是让话题生活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创设交际情境的建议

(一)根据不同类型创设情境。

1.模拟真实情境。

创设恰当的口语交际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交际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借助图画、音乐、场景、录像等手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自由合作的氛围,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角色。下面以两个口语交际内容为例,来谈谈怎样模拟真实情境

我该怎么办

(一年级下册)

教学时创设一个家庭生活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我”(教师也可参加交际活动)。学生通过表演,演绎“我”想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但遭到了他们拒绝的情景。请其他同学以“我”的同学的身份和“爸爸”“妈妈”谈一谈,尽力说服“我”的“爸爸”“妈妈”。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情境,交际的主题是怎样说服爸爸、妈妈。由于这是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具有实践意义。整个大情境是由两个小情境构成的:第一个情境是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我”“爸爸”“妈妈”,展开口语交际过程;第二个情境是让其他同学以“我”的同学的身份去和 “爸爸”“妈妈”交流。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要针对“爸爸”“妈妈”所提出的观点展开一定的讨论,采用以理服人的方式说服“我”的“爸爸”“妈妈”,还要考虑怎样和长辈说话,注意交际的态度。由于教学情境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素养。

我们去旅游

(二年级上册)

事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风景名胜,然后创设旅游的情境。可请学生分别扮演小导游以及来旅游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和外宾。小导游不仅要向大家介绍风景名胜,还要用恰当的方式回答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游客提出的不同问题。表演时,学生可交换角色,反复演绎。表演完毕,其他同学可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

这一口语交际情境有以下特点:①内容比较丰富。参与口语交际的人物众多,不仅有小导游,还有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外宾等。丰富的交际对象,提供了丰富的交际内容,扩大了参与面,使学生在和不同对象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②场面比较真实。旅游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业余活动,旅游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学生已有的旅游经验,激发他们的交际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参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十分注意口语交际的情境创设,他在执教口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时,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他在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他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校长请我们班同学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 于老师还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全面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

于老师以数学老师做好事这一真实事件为背景,创设了两个交际情境:第一,校长请学生了解周老师的优秀事迹。这一情境为“问”提供了契机,具有真实性,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而了解老师的优秀事迹又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为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可能。第二,创设采访周老师的教学情境。这一情境为“学一点问的本领”创造了条件。一问一答是采访的基本形式,在“采访”的真实情境中,学生运用问的方式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也学会了“问”的本领,提高了“问”的能力。由于这是一个基于真实事件的情境,学生的交际动机是自觉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内容是自然的,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2.提供典型案例。

案例本身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发现,不仅可以对案例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形成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理解他人的良好态度,以及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修养。比如:小红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泼到了她的身上,小红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时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当众批评了小红。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小红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②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责备我,要不你去问我妈妈?”③小红马上轻声说:“老师,吃早点时服务员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回家换衣服所以迟到了。通过分析,让学生领悟到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温和,语气要合适等。又比如:爸爸是个音乐“发烧友”,特别爱买价格低廉的盗版CD片,买回来后还常常高兴地说:“真划算,这么便宜,听起来和正版的效果差不多呢?”口语交际教学可以围绕案例中爸爸的做法是否正确,让学生畅所欲言。这个案例比较典型,一方面在人民生活水平尚未达到一定水准的前提下,买盗版CD,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这样做的确侵犯了知识产权,这就构成了一组矛盾,因此可以让学生就此发表观点,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还可以就此产生争论。

3.设计问题情境。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学习动机。问题既是学习者最初的动机,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牵引力。问题情境是促进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的条件。C?JI?鲁宾斯坦在说明思维过程中的心理本质时指出:“思维过程最初时刻通常是问题情境。当人们要了解某件东西的需要时,他开始思考。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自主的学习状态中。加涅在论述“问题解决”学习时提出:“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和组织适当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应该是:(1)新的,即呈现的是不熟悉的情境;(2)在学生的能力范畴之内,即在先前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之内时,最为有效。”

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应当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内在的交际需要,达成交际目标,形成交际的能力。以下是于永正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片段:

于老师一走进课堂,便对小朋友说:“这节课我来画几朵美丽的菊花,小朋友一边看一边练习说话,好吗?”说着,便伸手去拿彩色粉笔。可是粉笔盒里没有彩色粉笔了,于是抱歉地对小朋友说:“真对不起,老师太粗心,没有彩色粉笔了,这怎么办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便七嘴八舌地帮助出主意:“去借!”“去向一(1)班的李老师借!”这时于老师说:“可是怎么借呢?该向李老师说些什么呢?怎样说呢?”老师就这样把学生带入了交际情境。

这个片段中,于老师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借粉笔”的问题情境,这是口语交际的“序幕”,诱发了学生内在的交际需要;而后,又创设“怎么借”的问题情境,掀起了口语交际的“高潮”,使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交际的过程中去。片段中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口语交际实践,通过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素养。

(二)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为了使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低年级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我们不仅要创设不同类型的交际情境,还要巧妙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交际活动。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产生情感回应,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教师走进学生中间翩翩起舞。

2.教师口述: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我们校园里。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让我们走进校园找一找,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用眼睛看看,伸出小手轻轻地摸一摸,走进花坛用小鼻子闻一闻。找一找,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

瞧!春姑娘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神秘的礼物呢!

走!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啦!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运用音乐唤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用舞蹈引发学生对春天美的体验,特别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用小手、用鼻子去触摸春天、感受春天。教师的语言描述,无疑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去发现春天,用自己纯真的的语言赞美春天。

2.用实物图片创设情境。

小学生智能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他们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事物来帮助理解。直观形象的实物、图片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他们仔细观察,从而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口语交际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得以提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爱吃的水果》一课时,先让学生们把自己爱吃的水果选出一、两种带到学校来。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果,再向同学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名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由于在课堂中呈现了具体的实物,给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凭借,消解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畏难情绪,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发言的积极性高涨,语言生动、活泼。

3.运用多媒体丰富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多媒体集音画于一体,通过视频和音频创造生动丰富的形象,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冲击,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对他们理解、分析、判断信息以及合理地选择和利用信息也有帮助。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课,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录像资料,用多媒体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了解并欣赏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而后再进行口语交际。在这里,多媒体无论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还是对他们陈述、说明、辩论等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运用角色表演走进情境。

喜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在真实的表演中,学生的情感能自然流露,交际的欲望十分高涨。因此,教师应当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内容,采取为他们所熟悉、喜爱的方式,让学生边表演边进行口语交际。比如,可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可以将教学内容演变为具体的生活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情景剧;可以将静态的口语交际内容改变为以交际为目的的动态的表演内容。只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就行。一位教师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打电话》一课时,采取了课堂表演的形式:

首先出示电话实物,交待学习任务,并提出要求。然后请一位打过电话的同学拿出自己的电话,老师开始拨号,接通后与学生对话。

师:喂,你是邓洋景家吗?

生:对,我是邓洋景,你是哪位,请问找我有事吗?

师:我是杨老师,请你叫你妈妈明天早上到学校来一趟,我有事找她,好吗?

生:好的,杨老师再见。

师:再见。

通完话后,学生对通话内容进行评议,使他们明白打电话一要注意礼貌,二要注意语言简洁、易懂。

这个片段中,通过师生表演创设了一个打电话的情境,口语交际的内容贴近生活,体现了实际应用的价值,能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效果比较好。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植物》时,老师让每个孩子在课前画好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图片并做成头饰。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戴上头饰,把自己当成喜欢的那个动物(植物)来介绍自己,同时和别的动植物交朋友。这一情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用小动物的口吻介绍自己,比让学生介绍小动物,更直接、更真切,更容易让学生萌发喜爱之情。

5.组织有趣的活动活化情境。

有趣的活动能使交际的情境活泼、生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口语交际,使口语交际自然、深刻。由于大多数活动需要合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形成人际合作意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如,做一做拼图,玩一玩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经过切身体验后,再进行口语交际;又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请到我家来》一课,让学生画一画线路图,进一步明确走的方向,为说话创造条件。

四、创设交际情境的注意事项

(一)关于交际情境创设的思考。

以下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二年级上册《奇妙的动物世界》和一年级上册《我会拼图》,教学过程中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

奇妙的动物世界

1.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有哪些动物,然后创设情境,播放《动物世界》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除了录像里介绍的动物,还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

2. 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学生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小动物,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3. 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请发言的同学补充。

我会拼图

1.情境设计。

课前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小图片。在提供图片时有意识地少放几种,为课堂拼图设置一定的困难,为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做好铺垫。

2.情境展开。

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图片,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

生:老师,我想拼雪娃娃,可是缺少大圆。

师:哎呀,少图片了,你说该怎么办呢?

生:我可以拼别的图。

生:还可以向同学借。

师:向同学借图片还有些讲究呢,你能说说吗?

生:向同学借图片要有礼貌。

生:别人如果不愿意借,不要硬借。

生:借的时候,要把自己需要图片的原因告诉别人。

师:是呀,借图片的讲究可多了,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借到你需要的图片。

课堂现象:缺图片的学生有的向周围的小伙伴借图片,有的离开座位向其他小伙伴借图片。有的学生一次就借到了图片;有的学生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借到图片;有的没有借到图片,同组的小伙伴商量换一种图形……

上述两个案例有以下共性: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间的言语交往,将口语交际过程的展开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活动中。第一个案例,教师不仅让学生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而且对听的学生提出了“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的要求,并且要求“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形式上保证了口语交际活动双向互动的可能。第二个案例,学生发现缺少图片后,与教师进行了一问一答的言语交际;借图片过程中,小伙伴之间进行了你来我往的言语交流……这都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交际特点。

然而,因为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不同,在两个案例中,学生参与交际的态度、交际时所产生的情感、所达成的交际实效也有所不同。

第一个案例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是播放动物录像。教师预设通过播放录像来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从而展开口语交际过程。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引起我们反思:

1.情境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录像所呈现的情境是动物介绍,提供了有关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常识。这一情境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产生亲近动物的情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交际层面来看,情境本身蕴含的交际因素不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此时,学生的口语交际以独白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单向言语输出,缺少与同伴的互动。这种状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情境创设的局限造成的。

2.情境创设是否最优化。第一个案例中,录像情境的创设比较孤立,所发挥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只是在交际活动的初始阶段起到激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3.情境是否引发学生内需。情境的创设应当引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从第一个案例看,学生的言语活动基本停留在“说”的层面,即便有交际现象,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情境的创设很难引发学生主动交际的需求。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情绪会因此变得高涨,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容易被激发,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强和持续。第二个案例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比较好地体现了这样的要求。首先,“借图片”这一情境本身就具有交际的意味。“借”是发生在两个人(或以上)之间的。“借”不仅需要运用口语,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借”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修养。因为“借”的结果只有两个,借到皆大欢喜,借不到就需要调整心态,忌出语伤人。所以,“借图片”这一情境,不仅具有交际性,还渗透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的思想,内涵丰富,空间开阔。其次,“借图片”这一情境接近生活,为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而设。我们知道,“借东西”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当学生拼图时发现缺少图片,凭借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借”。这样,口语交际随即产生,交际过程不落痕迹。在这一情境中,口语交际活动不是教师刻意安排的,而是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间、生生间水到渠成的口语交际场面。案例中,借图片的结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实践,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了锻炼。从这个案例可见,由于口语交际所创设的情境接近真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因此它的实效增强了。

(二)关于童话情境创设的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创设生动的情境,通过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交际的兴趣。在众多情境中,创设童话情境是教师们驾轻就熟的。比如,围绕“有趣的动物、植物”这一话题,教师会让学生当小动物介绍自己或别的小伙伴;围绕“小白兔运南瓜”这一内容,教师会和学生分别扮演小白兔和兔妈妈进行口语交际;有时教师还将童话故事中的主角如蓝猫、樱桃小丸子等引入课堂,让她(它)们成为学生的交际伙伴……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创设童话情境比较符合他们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境中容易产生交际。

但是,情境学习要求给学生的任务要具有挑战性,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让学生面对一个认知要求复杂的情境,使之与学生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认知冲突。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交际活动,这种活动如果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这里的“特定环境”指的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交际情境,而不是童话情境。口语交际应当“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注重教学的真实、和谐、平等。关于“真实”,南京师范大学魏南江先生认为,是指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例如,围绕“学会祝贺”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春节拜年、互相祝贺新年的情境,并在教室门口贴上春节的对联,录音机里播放春节的鞭炮声,让学生尽快进入特定场合的特定角色。我国口语研究专家陈建民将口语表达基本类型分为:日常会话(问答、对话);在动作或事件中做出反应的偶发话;夹杂动作的话;无事先准备地说一段连贯的话;有提纲的即兴发言;离不开讲稿的讲话;念稿子(念书、朗读朗诵、背诵等)。交际的场合和语体可以依据下面分类:亲朋之间使用的家常口语体;在一般交际场合使用的正式口语体;在隆重场合使用的典雅口语体;在特殊场合的书面语有声表达。从口语交际的基本类型和交际语体可见,口语交际应当是一个丰富的言语互动过程。然而,童话情境有一定的狭隘性,比如情境虚拟,角色单一,交际场合局限,交际内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它很难替代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情境。宥于这些因素,口语交际的基本类型和交际语体很难在童话情境中得到全面的实践。因此,过多依赖童话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学生的言语很难“断乳”,并且容易出现言语“偏食”现象,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