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粪便量少且干结。一般来讲,便秘患者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大便质地很硬,常伴随肛裂或痔疮出血。便秘患者除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外,有时还会伴有便血、肛门疼痛、腹泻等症状。
因为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所以在饮食上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引起小儿便秘。临床中,小儿便秘的病症很常见,便秘可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若孩子长期食欲不振不仅会影响体重增加缓慢,更会影响到小儿的智力发育。同时排便时由于大便干硬还可能导致肛裂,引起出血、疼痛,这也会使小儿恐惧大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便秘呢?耳穴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耳穴治疗便秘可以选择大肠、直肠、便秘点、皮质下和腹。
大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即耳甲7区,具有传导糟粕,清热祛风,止咳通便,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肠功能紊乱、痢疾、肠炎、腹泻、阑尾炎、便秘、大便失禁、肠结核等。
直肠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有双向的调节作用,既可通便又能止泻。主治便秘、脱肛、腹泻、慢性结肠炎以及痢疾引起的里急后重等疾病。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功能,具有益脑安神、消炎止痛、止呕止呃等作用。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腹胀、恶心呕吐、便秘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便秘点在三角窝中1/3,对耳轮下脚中段的上缘坐骨神经点的上方,可促进大肠的蠕动,治疗痔疮、便秘、便血等症。
腹位于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即对耳轮8区,具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腹胀、腹泻、肠鸣、便秘等症。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包括:
清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自指尖至虎口呈一条直线。
操作: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揉天枢
位置:肚脐旁开2寸
操作: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操作时用力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着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
推下七节骨
位置: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至尾椎骨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自上向下做直推,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一般为200-300次/分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