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草乌的作用与区别
川乌又叫铁花、五毒、乌头。草乌的学名是北乌头。川乌和草乌在我国均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二者在外观、功效等方面存在异同。
1.药物来源:
川乌: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草乌: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
2.性味归经:
川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草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3.功效:
川乌: 祛风湿,温经止痛。
草乌: 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
4.临床应用:
川乌:主治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寒疝疼痛,铁打损伤等。
草乌: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疼痛、麻醉止痛。
5.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酒浸、酒煎服易中毒。
6.总结:
两者均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川乌较草乌温里散寒之力强,还可治疗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里寒证;草乌的药力及毒性较川乌峻猛,但温阳之力稍弱,长于除痹止痛,麻醉、止痛也多用。
PS:
附子和川乌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附子的助阳作用较强,常常用于亡阳证和脾胃阳虚证的治疗。
关于附子能否跟半夏、瓜蒌同用的问题
有很多人留言说附子可以跟半夏、瓜蒌同用。其实现代也有很多医家提出异议。
1963版及1977版《中国药典》中附子条下“注意”项仅有“孕妇忌用”的记述,并未提及相反药物。在川贝母、浙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瓜蒌子诸药条下亦未提及与附子相反。
1985版《中国药典》首次将附子归入“乌头类药材”的范畴,即凡是与川乌、草乌不宜同用的药物均不宜与附子同用。这种观点一直延续至今。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附子的内容都一样。
古代中乌头类与半夏、瓜蒌配伍的方药也不少。
现代药理研究中结果也不太一致。
所以这边肯定要按照《中国药典》来写。保持谨慎态度。
陶弘景:“先圣既明有所说,何可不详而避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