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纽约上东区名媛生存指南:她们的育儿焦虑和我们一样深

文丨优宝
有钱、有颜、有学历、有事业,不需要做家务,家庭幸福,这样一个妈妈,人生应该过得很惬意吧? 耶鲁人类学博士Wednesday Martin就是如此,而且她家还住在纽约曼哈顿的上东区。


上东区(Upper east side):纽约中央公园东边那片巴掌大的地方,是美国有名的富人区,也是世界上房价最贵的房区之一,很多居民都是世界顶级权贵。
然而,Martin却在自己的畅销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全世界的妈妈都有着同样的恐惧、不安和焦虑。


这是在凡尔赛吗?往下看就知道了。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如果有人能像百晓生一样,给女士日常背出去的包包也做一个江湖排名,那么普通人所熟知的LV恐怕连前十都进不去。 稳居榜一的大杀器,绝对是爱玛士的铂金包。


由于它的制作工艺繁杂,制作周期漫长,因此数量稀少,完全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没有身份、关系的人只能无限期地排在备货客人名单上。
而这样一个包包,在上东区却是每个妈妈必备的“入场券”,但刚搬来这里的Martin还毫不知情。 虽然她也像别的妈妈一样,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精致、时髦,但当她尝试给其他家长写邮件、发短信,约别的孩子一起玩时,从来收不到任何回音。 她很不解,于是直接在学校走廊上问了儿子同学的妈妈,但这些妈妈却只是顾左右而言他,还瞪着眼睛与同伴交换眼神,仿佛在说: “天啊,她还不懂吗?”


那是Martin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和儿子是上流社会不合时宜的闯入者,下等人没资格进入她们的交际圈。
不仅自己会被妈妈们孤立,儿子也会遭受同样的“待遇”,她太小瞧这里了。 作为一个拥有高学历的职场女性,Martin完全是靠自己的一双手打拼来到上东区的,同每一个精英妈妈一样,她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美国,教育内卷早已从托儿所就开始了。 那些富人家里,孩子更是从2岁开始接受教育,拿逛画廊、听音乐剧消遣童年;3岁开始准备幼儿园的入学考试与面试;4岁开始聘请“游戏顾问”。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Martin和丈夫卖掉了曼哈顿下城区的联排别墅,本以为换一套上东区的公寓完全绰绰有余了。
然而他们被告知,想在上东区居住,需要先找到一名谈吐得体、举止优雅、最好一身名牌的中介,才可能排上看房的资格,然后接受小区居委会的层层面试。 能不能住在同一个小区,得由你的邻居说了算。


这些还不算难办,包括填写那些繁复穷尽、巨细靡遗的申请表,对于名校毕业的夫妻俩来说也不在话下。
在面试中,他们也详尽交代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学历事业: 比如Martin很少扎马尾辫,偶尔会穿牛仔裤,有经常健身的好习惯; 比如不仅夫妻二人,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也都有精英大学的高级学位,丈夫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拥有一家投资公司,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甚至他们的每一张信用卡号,大学时的GPA等事情也都被盘问得一清二楚。 终于,他们搞定了学区房,接下来就轮到他们才几岁大的孩子了。

无形的鄙视链
Martin的大儿子出生月份是7月,她没想到这也成了问题。 住进上东区后,她打了一圈学校电话却都被告知——孩子的产生月份不对,因为男孩发育略晚于女孩,同等条件下,幼儿园更青睐大月份的孩子。 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面试后,全家大大小小都紧张兮兮,近乎崩溃,Martin也不忍心再让孩子去下一场面试了。 最后,她利用丈夫姐姐的关系认识了招生主任——一个上东区手握大权的女王蜂,经过一番周折,才有惊无险地让孩子成功入学。


“我很焦虑,希望才几岁大的孩子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Martin说。
上东区的妈妈都有一张提醒单,提醒着她们——永远要提前准备,在你以为该开始的时候,再提前很多、很多时间就对了。 可等Martin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更多的问题来了——儿子在幼儿园里没有任何玩伴。 唯一一次接到同学的邀请,还是因为每个孩子在讨论自己家的哪架私人飞机有什么优点时,只有儿子一个人说家里没有飞机。 同学们出于同情才邀请他跟他们一起玩,为了不让儿子受到排挤,Martin决心要彻底融入这个圈层,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 曾说过,做父母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父母舍得给孩子花钱,觉得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层:父母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层:父母愿意为了孩子去学习,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四层:父母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开始去了解、接受上东区妈妈的日常生活,除了最能彰显身份的包包,服装与鞋子也同样存在品牌、价格以外的鄙视链。
即便依然寒冷的2月,你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别的妈妈却穿着单薄的连衣裙。 平底鞋更是没有人会穿的东西,她们甚至会为了穿足够高的跟而去打针,让脚部失去痛觉。 就算是怀孕的妈妈,也依然会踩着高跟鞋走进时髦高档的餐厅,参加直到午夜才结束的晚宴与慈善活动。 她们日渐臃肿的身材被剪裁精巧的孕妇装巧妙掩饰,一切都是为了美丽动人。


每天跑步健身更是每个妈妈的必修课,但在健身房里,她们都避免与他人产生眼神接触,仿佛各自待在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中,独自健身,独自接受折磨。
她们深知,自己的外表正如母亲的身份,也是一份专职工作。追求美丽和苗条的身材是天职,也是使命,她们必须精益求精。 因此谁怀孕后仍是最瘦、身材最好、最时髦的女人也成了她们的一大攀比乐趣,而生完孩子后,又要比比看谁是最快恢复原状的妈妈。 这些事情都决定着你在这里的地位,这就是上东区妈妈们的生存指南。


在Martin的笔下,每个圈层都有着各自的规则与竞争,作为一个理智且清醒的高知女性,她本不想也以为自己不会陷入那些妈妈的焦虑与疯狂。
但最终她仍无法避免“入乡随俗”,如果不愿忍受孤独,那么便没有人可以超脱其外,没有谁的人生真能活得容易。 在书中,她写下: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多年后,Martin全家搬出了上东区,但她却怀念起来,精英社区里永远一丝不苟的态度,非凡的计划性,明知不可得依然努力尝试的一切。 但讽刺的是,她的一条手臂已经逐渐麻木,不能打字,经过诊断,原因居然是长期使用沉重的柏金包。 Martin毅然挂灰了这个曾为她除魔辟邪保平安的宝物,并用戏谑的口吻写下自己的这段经历。 上东区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也是无数圈层的缩影。


对于Martin而言,这些回忆就像穿梭去了一个平行时空,但给我的感觉却更像是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
当有一天,我从母胎中醒来,发现物是人非,周遭的世界已经迥然不同。 我“死”在了过去所熟悉的世界里。 而这里未来的30年,平静的生活将被打破,没有了保护,人渐渐成了物质的奴隶。 大家都奋力向前跑,被时代环境裹挟与捆绑。 为了生计去工作,为了子女去拼搏,直到自己开始老去。 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单纯的理想与浪漫,但满眼所见的却是金钱至上与欲望崇拜。 于是,有人逃走了。 我不知道她们逃去了哪里,但我知道,她们一定舍弃了很多。 愿每个仍在拼搏的妈妈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课程购买-


-往期精彩推荐-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