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阳还五汤加这一味药治中风,可谓是神来之笔!

2022-03-29 10:28

张某酒量很大,平常酷爱斗酒。那天晚餐,朋友请吃饭,喝了很多。第二天早上起床,感到一阵的头晕,站立不倒摔倒在地上。其妻在厨房里做着早餐,听见响声,过来一看,发现张某已经摔倒在地上,马上打120。由于抢救及时,张某没有生命之危,并且恢复得较好,说话等都没什么问题,就是走路不自然,特别是左手左脚无力。

张某说:“老谭啊,听说你对中风病有一定研究。”

见张某的眼里明显流露出渴望的眼神。谭律明便说:“我帮你把一下脉吧.”

脉象沉弱,阳气不振,气血不足。谭律明也没给什么药方,只是说:“张局,加强锻炼吧,少喝点酒。”
张某点头称是。
转眼过了两个多月,谭律明又在公园晨散步,遇到了张某,张某精神状态比两个月前差远了,左手左脚更是无力。

谭律明说:“怎么了?”

张某有气无力地说:“二次中风。”

谭律明说:“二个多月不见你了,我以为你身体恢复,回单位上班了呢。”

谭律明心里想:“如果二个月前给他开药方,应该不但不会发生二次中风,恐怕身体已经有很大的好转。”为什么谭律明不给张某药方?

原来,谭律明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给高官显贵看病开方。

为什么?他认为,这些高官显贵们官位显赫,权力在手,关系极广,什么样的名医院没住过?什么样的名医没看过?那里用得着像他这样的一个平民百姓去给他们看病。

张某虽称不上高官显贵,但也是关系极广,能随时进出省里最权威的医院,能请到专家、教授给他看病。更何况,原先谭律明和张某在同一个单位时,脾气不太对。

但这次,看到张某二次中风后无精打采的样子,谭律明决定开个方给他试试。

药方:黄芪6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山楂60克,大黄2克。每日一剂,水煎,分四次温服。

有人一看就知这是补阳还五汤加减。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病里相当有名的一个药方,是由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

但在药方里加入山楂、大黄,则是山东名医张志远先生的经验,他曾用此方治一患者,仅20多天就取得极好的效果。
张志远先生经验的神妙之处,就是在方里加入山楂60克。 谭律明在给朋友讲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时,曾经做过一个用食用酸醋清洗茶杯上的污垢的实验,实践证明,酸醋能很好的清理茶杯上的污垢,同理,能很好的清理血管、血液里的污垢,能软化血管,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入山楂,可谓是神来之笔。

后来,谭律明在向另人介绍张志远先生的这一经验时,还提到了张志远先生的这一经验是师法于张考峰先生的《悬崖医话》。 张考峰先生认为,治中风病单纯用补阳还五汤,存在局限性,也不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应当从温化、补气、养血、通络来通盘考虑,而且要有重点。

张考峰先生的经验方为:黄芪30-120克,当归15-30克,川芎15-30克,鸡血藤15-30克,何首乌15-30克,人参10-15克,丹参10-15克,地龙10-15克,附子10-15克,红花6-10克,桃仁6-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四次服,连用30天后,改为2天1剂。

病案举例:
崔某, 男, 63岁, 退休教师。初诊: (2007年4月10日) 左侧麻木无力三个月, 伴疲乏无力, 气短, 健忘, 无精神, 曾在县医院住院一月, 诊断为:脑梗塞;高血压;颈椎病。舌质淡, 苔白, 脉弦缓。辨证:气虚血瘀, 风中经络。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兼以平肝熄风。方药: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2g、桃仁12g、红花10g、地龙10g、丹参15g、 山楂15g 、天麻12g、远志10g、水蛭5g、路路通15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天竺黄10g, 水煎服20剂。
二诊: (2007年5月4日) 诉服上方20剂, 初服时自觉效果良好, 后期则收效甚微。上方取天竺黄、远志, 加葛根、伸筋草、太子参。
三诊: (2007年6月15日) 服药两月后, 左侧肢体麻木症状消失, 气短乏力减轻。嘱长期服肠溶阿斯匹林片, 定期复查并仍按上方加减常服中药, 以巩固疗效。
按:此例患者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风中经络病人, 以左侧肢体麻木、无力, 神疲, 健忘等为主要症状。此病人既有脑梗塞, 又有高血压, 还有颈椎病。其病机要点为气虚血瘀络阻, 风中经络, 故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化裁, 再加丹参、生山楂、水蛭、路路通等化心脑瘀血;天麻、天竺黄、远志等平肝熄风化痰。以此方加减, 服3月后, 该病情得以控制。


临床体悟: 笔者以补阳还五汤组方为基础, 自拟增益补阳还五汤, 治疗中风恢复期的气虚血瘀证, 取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药用:黄芪40g, 川芎12g, 当归15g, 赤芍10g, 地龙15g, 红花、水蛭、路路通、桂枝各10g, 山楂30g , 牛膝10g。常规水煎服, 每日1剂, 分2~3次口服。功效:益气活血、逐瘀通络。用于中风恢复期 (包括脑出血、脑梗塞) , 证属气虚血瘀者。证见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语言謇涩, 精神萎顿, 面色无华, 舌质黯淡, 或有瘀斑, 脉细弱或细涩无力。
体会 中风证, 属气虚血瘀者, 是由于气虚行血无力, 气血瘀滞, 脉络痹阻而致 。故本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 补气活血, 化瘀通络, 加水蛭、路路通、桂枝、山楂、牛膝, 以加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全方攻补兼施, 寒温并用, 上下通行, 共奏益气活血, 通脉舒络之功。血压高者加龙骨、牡蛎;语言障碍明显加胆南星、石菖蒲;口角歪斜加全蝎、蜈蚣;便秘加火麻仁等。应注意肝风内动, 痰热未清之实证者忌服。
后记

补阳还五汤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加减化裁:

补阳还五汤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显著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㖞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补阳还五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偏斜,语言蹇涩,舌质淡暗,脉缓弦。脑CT:正常或梗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00g,地龙15g,桃仁20g,红花20g,川芎10g,当归20g,赤芍15g,鸡血藤50g。水蛭5g,蛰虫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如有血压偏高可加牛膝、杜仲、桑寄生、钩藤。

  胸痹:症见心胸隐痛,痛有定处,心悸且慌,倦怠,乏力、气短,易汗,动则加重,或伴下肢浮肿,纳呆,少尿,舌淡稍暗,苔薄白而润,脉虚缓。为心气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心血瘀阻,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75g,地龙1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0g,当归20g,赤芍15g,五灵脂15g,蒲黄10g,党参100g,甘草20克五味子20g,薤白10g。下肢浮肿、少尿加茯苓皮10g,桂枝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高脂血症:症见头晕,头痛,耳鸣,心悸,胸闷气短,腰膝酸软,舌质暗或瘀斑,苔白,脉沉或弱。化验血脂明显增高,或伴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宜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g,地龙1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0g,当归20g,枳壳15g,白芥子15g。水蛭5g,赤芍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突发性耳聋:症见突然听力(单或双耳)减退或丧失,既往无中耳炎、无应用耳毒性药物、无噪声接触史;鼓膜外观正常,电测听力示感音性聋,或伴头晕,耳鸣,乏力,舌质淡暗,苔白,脉弱。处方:黄芪4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当归尾15g,赤芍15g,地龙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面神经麻痹:症见口眼歪斜,脉虚,属气虚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5g,蜈蚣1条,全蝎2g,白附子10g,防风2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痹症:症见骨节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尤甚。或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黄少华,心悸乏力、气短,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舌淡白稍暗,苔白或无苔,脉象濡弱或细微。治疗时用补阳还五汤合黄芪五物汤加减,处方:黄芪50g,红花10g,地龙10g,桃仁10g,川芎10g,当归20g,桂枝15g,赤芍15g,白芍15g,蜈蚣1条(研冲),全蝎5克(研冲),生姜三片,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痹证日久不愈气血亏虚,邪气伏经髓,入络道缠绵难愈,叶天士:“风邪流于经络,须以虫蚁搜剔。”因此,单用草木治疗难以收功,非用虫类药物不可。

  痿证:症见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舌质淡暗,苔薄白润,脉缓弱。证属元气亏损,血络瘀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50g,党参50g,地龙10g,桃仁15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10g,蛰虫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下肢静脉曲张:症见下肢静脉迂回盘绕如曲蛇,自感沉重,夜轻日重,活动后症状加重,舌质淡暗,脉缓弱。病属气虚血瘀,宜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75g,地龙10g,桃仁20g,红花20g,川芎10g,当归20g,党参50g,牛膝5g,升麻10g,赤芍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静脉曲张基本消失后改用血府逐瘀丸和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软组织挫伤或骨折:对于扭转、挫伤、跌仆、创击等暴力所引起的皮下出血、筋膜、肌膜的损伤及骨折,伴周身无力,气短,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缓弱。属气虚血瘀者。处方:黄芪50g,桃仁20g,红花20g,川芎10g,当归20g,赤芍15g,白芷10g,元胡10g,独活20g,羌活20g,乳香10g,没药10g,蛰虫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腰椎间盘突出症:症见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伴周身无力,气短,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缓弱。处方黄芪6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0g,苏木20g,细辛5g,独活20g,羌活2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脑震荡后遗症:外伤后症见头晕,头痛,恶心,怕光,周身无力,倦怠,记忆力减退,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缓弱。症属气虚血瘀络阻。处方:黄芪50,地龙1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党参30g,蛰虫10g,全蝎2g,细辛5g,钩藤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妇人产后病:①产后漏下:症见阴道流血淋漓不断,量时多时少,色黯红挟有血块,小腹急两侧少腹隐痛,痛甚时即有较多血块排出,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心悸气短,头晕少寐,腰膝酸软,色质淡,苔薄白,脉细。子宫B超示宫腔内有少量残留组织,证属气虚血瘀,胞络阻滞。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地龙5g,桃仁5g,红花5g,川芎6g,当归10g,赤芍10g,益母草15g,蒲黄10g,香附10g,党参10g,续断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②产后痛经:经来下腹疼痛,经期不定伴乳房胀痛,经后腹痛减轻,两侧小腹下坠,心烦易怒,色质淡边有瘀斑,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处方:黄芪40g,地龙5g,桃仁5g,红花5g,川芎10g,当归15g,赤芍10g,柴胡10g,白芍10g,枳壳 10g,青皮6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凡症见气虚血瘀表现者均可选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方中黄芪为主药,意寓补气为主,气足以行血,其余化瘀通络药用量很轻。临床用量视病情而定,气虚严重者加重黄芪用量,血瘀甚者加大化瘀通络药量,黄芪最大量可用至150g,补气效果较著,最少用30g,如嫌补气力小,应加党参等辅助,活血化瘀药以桃仁、红花、当归为主,酌加蛰虫、水蛭等药。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侵删。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