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本科生就业前景分析

2022年1月4日就业,光明日报报道了北京大学关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调查结果。该课题组于2021年6月起,对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东、中、西部地区的19个省份,34所高校取样,样本量超过2万人。结果显示,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数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

数据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热议。有关本科生工资水平的讨论更是一跃冲到了热搜榜第二名的高位。

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下,为什么本科生这一群体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呢?为什么每次有关毕业生薪资的讨论总是可以引发强烈的共情呢?

为了对此加以解释,有一些现存的明显的情况值得我们先了解一下。

一、大学生群体比重的扩大。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据统计,全国2021年的高校毕业生约为909万,同比增长了35万,近20年来持续上涨,增幅高达795万人。而日前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将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毕业生人数的上涨也相应的带来了就业难度的增加,加之疫情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新时期就业岗位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这也导致了更多的应届生选择升学的道路,以此缓冲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而不够活跃的经济环境,也让更多的非应届生选择“二战”、“三战”,甚至辞掉原本的工作,重新走上考研、考公的道路。

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的统计,2022届研究生报名人数高达457万人,比去年增加了80万人,报名人数和增幅同样创造了历史新高。

二、理想与现实差距甚远。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得不调整自己原本的薪资预期,以求尽快获得一个能够满足温饱之需的岗位。而这一点也使得企业在招聘时设置的招聘要求更加肆无忌惮,要么大幅度提高应聘标准,要么极端地压低工资水平,再或者通过一些隐形的手段榨取毕业生更多的剩余价值。

前几日在某信息平台,竟然出现了洗碗工“本科学历”的广告。我们不禁要质问一句:十八年寒窗苦读的少年,最后竟然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洗碗工?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很多毕业生心生厌恶却又自感无能为力。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3000块钱还想找个农民工?3000块钱只能找个大学生。”

这听来像一句戏话,但同时也是一句实话。

我身边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拿着两三千的工资,干着一万块钱的活,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左右奔波的日子让很多人焦头烂额,但又缺少跳出“苦海”的勇气。同时期社会中成功学的盛行也给众多缺乏自主意识的毕业生洗脑式的灌输:“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今天的痛苦是为了明日的欢愉”、“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

环环相扣的情节就像一个产业链,从画大饼到PUA,从鼓励到打击,从“好好干啊,加油!”到“你以为你是谁啊,滚!”,把一个个怀揣梦想的少年逐渐变成双目无神,苟且生活的打工机器。而当你同他们谈论起工作中的种种不满时,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工作嘛!本来就是这样。”

三、就业结构不合理

从收入反映的就业质量来看,人力资本对毕业生起薪影响显著,拥有高学历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从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上看,非均衡化的特点愈发明显,毕业生的就业地点、行业、工作类型差异显著,而结构性问题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同经济基础的地区对应着不同的高校毕业生的供给和需求,无法契合的供需关系导致了严重的就业问题。

受疫情的影响,许多传统型产业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由此也引发了更为普遍的失业现象。与传统产业的衰落同时并进的是互联网产业迎来了机遇式的发展就业,在线教育和在线招聘不断增长,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因传统产业需求而培养的传统型人才又该如何补充新兴产业带来的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呢?

四、总结

虽然疫情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育部出台了大量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比如校园与网络招聘市场的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助力营造更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环境。那么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新毕业的大学生又该如何做好自己的求职定位呢?

第一, 先就业,后择业

找工作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想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能力与运气缺一不可。年轻人都渴望进入一家知名大企业,岗位光鲜,收入丰厚,然而事实上,即使有幸进入了梦想中的大厂,工作也未必就如自己所预期的那般满意,996的强度你要适应,007的日子你要理解,频繁又严苛的考核指标让许多人不胜其烦。

因此,新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职位预期,摆正心态,如果有机会进入自己理想的企业当然最好,但若是没有好的机会,那么选择加入一家朝气蓬勃的新企业也未尝不可。

第二, 考研深造,提高能力

这里要切记,考研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自己未来参与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去逃避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近几年企业的招聘趋势上看,本科生已不再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而针对社会需求,教育部也渐次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教育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的竞争压力,拓宽了毕业生的晋升渠道,同时也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以提高个人能力为目的,把握成长时机,努力求学,提升学历水平,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最后,在这里也给应届毕业生一点建议:

1. 找工作切忌操之过急,不要敷衍了事,虽然过高的要求不可取,但毫无要求也不应该。

2. 适当的就业压力是好事,但不要负担过重,毕竟背着包袱前行并不是一件易事。

3. 若想要借助中介公司寻找合适工作,那中介的选择一定要谨慎,仔细考察,谨防受骗。

4. 专业与工作不完全对口是常态,但尽可能与自己所学沾边,带着科班的背景会有更好的竞争力。

5. 不要在最开始就把职位定的过高,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长远。

6. 要培养强大的自信心,永远保有试错的勇气,矛盾是永远存在的,如何解决它才是关键。

7. 开始做职业规划,给自己的未来发展找一个基本的定向,有方向的船和没方向的船是两码事。

8. 对于刚刚毕业的人儿,大家都是十字路口的伫立者,之后有人会向左走,有人会向右走,也有人会在路口继续徘徊一阵儿,但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在行动的过程中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请注意,这里是要在“行动的过程中”倾听,而不是“停止下来”去寻找,因为一旦停止,便很有可能失去全部的前进的勇气。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