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人,当我们被问到每日上班的源动力时,很少有人会回答“是我们的身体”。别想歪,我们要谈的与“用身体上位”的花边无关。
01上夜班是一种较为极端的身体被改变的情况。我曾经在门户网站工作。为了保证24小时全球动态的第一时间报道,公司设有夜班编辑。这个岗位没有早晚高峰堵车之苦,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因为你上班时老板在睡觉,而且夜班补助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时间久了,同事们对这份“美差”都变得警惕:多数时候,长期夜班对身体而言是一场消极的改造。
职场垂青于情绪稳定的人,而情绪又是身体的警钟。但“专业主义”训练,似乎又在把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变成“身体的敌人”。内卷时代,我身边的一些白领们,对自身意念与智识的力量过于着迷信奉,而对“情绪”、“欲望”这类词语嗤之以鼻。越是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专业化”职场技能训练多,越是如此。
对于流水线工人而言,吃饭和上厕所是消耗时间的事情,是工作效率的敌人,需要速战速决。而对于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而言,大声笑放声哭是职场大忌,面无表情心如止水才能显出运筹帷幄。
似乎,把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的那个人,在当代职场的剧本里,要么是个配角,要么活不过第一集。
02我在职场上也一直信奉“专业做事”,但“情绪”到底是职场的朋友还是敌人这件事,我始终在找答案。
脱口秀名人奥普拉和佩里医生合作出过一本书叫《你经历了什么?》,开篇便说“痛苦不会凭空消失,时间也不会冲淡一切。我们的所有创伤,大脑和身体会深深记住。” 书中介绍了人类大脑的层级结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无法逃脱“身体的控制”。
来源:布鲁斯·D·佩里和奥普拉·温弗瑞著;《你经历了什么?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的对话》;中信出版社
关于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佩里医生在书中对奥普拉这样解释道:
“在大脑中,所有体验都是自下而上处理的,也就是说,如果要让信息到达我们大脑顶部智慧的部分,就必须先经过大脑较低层级不太智慧的部分。这种处理顺序意味着我们大脑中最原始、最容易起化学反应的部分,会首先对来自我们感官的信息进行诠释并采取行动。重点就是:我们的大脑在我们开始思考之前就组织好了行为和感觉,大脑也是这样自下而上按顺序发育的。”
这从科学上解释了为什么要和你的身体做朋友。因为你无法摆脱低层次的身体活动,直接跳跃到高层次的思考活动。
首先,人人都知道却又容易回避的一点是:有个健康的好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干得动,年纪越大越是如此。你越回避,问题就会愈发累积。
其次,我们无法跳过身体改变认知,相反,身体一直在影响你的认知。大姨妈来时的烦躁,陷入热恋时的忘乎所以,都是身体激素在发生作用,我们逃避不掉,无法与之对抗,必须与之握手言和,从而相安无事。压制只会让你的身体以更具破坏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抑郁,出轨,或者是人格分裂。
再次,当你在职场上面临倦怠乃至困境时,你身体中最本真的想要的东西,是让你坚持下去、并赋予你力量的关键。健身跑步瑜伽徒步,这是我们练好身体的第一步。还有更重要的一步,是对于情绪、欲望、感情以及关系的呵护与锻炼,这些因素能够赋予人前行的动力。这种动力是生理性的,远比“赚钱”持续而长久。
还有一点,你的身体在时刻左右你的决策。能给到充分时间斟酌信息的决策,往往都不是关键决策。在被各种不确定性围绕,或者紧急关头千钧一发之际,能否快速作出优质决策,往往依赖长时间来你身体所积累的本能和直觉。
03“终于有机会可以看着夕阳下班了。”前阵子,当深圳南山的程序员们为了防疫急着从办公室撤离回家办公时,有人如此感慨。身体里的信号,不应该只在这个时候被动地看见。
我想,我终归要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做朋友。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比坐在宝马里哭好——单纯就是因为笑比哭好。
尊重身体,回归常识,道法自然。当有人告诉你哭比笑好,那才是骗你的。
栏目初见在沟通工具发达的时代,人们的表达欲被社交媒体、朋友圈、即时通讯对话、摸鱼闲聊瓜分,曾经的散文、随笔、博客不再流行。幸好,我们偶尔能从一些完整且认真的评论中,看到职场人闪光的表达欲。
我们开辟了职场ta见栏目,就是让更多人看见这些职场智慧的闪光,和你们的才情,以及这些年在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院校中的洞见、故事和风景。用写作与输出,抵抗思绪的混沌荒芜。
文|赵文元
编辑排版|丁紫艳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