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经济思维: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无成,差距就在这里

我们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像走迷宫,有起点,有终点。

我们有时走直线,有时会绕个弯,有时会绕很多弯,甚至可能往回退,最终到达终点。但是,不管怎样走,我们大脑一定会选择最经济的路线,能直接通过的,绝不绕弯,即使绕弯,也是最经济的弯,不得已往后退,也是为迅速达成目标服务。而且,我们只要走过这样的迷宫一次,我们下次就不会再绕弯,只会走最经济的路线。做一件事情达成目标,经过复盘发现这次不经济的地方,下次也会改用最经济的方式。

成语熟能生巧、游刃有余、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耳熟能详,说的都是我们做事都有一个不断练习,变得熟练,走向成功的过程。越熟练越经济,就像卖油翁一样,做到从钱孔倒油,而钱不湿。

你去观察大自然,大自然也一样,只不过大自然比我们人类更懂经济。

我们人类经常出现不经济的现象,浪费大量时间、精力、浪费金钱做无用功,而大自然丝毫容不得不经济的行为。

狮子捕捉羚羊,需要一击即中,绝不会多浪费一丝一毫的体力。

我们以为植物不会动就不懂经济,实际上,植物在静悄悄的做出最经济的变化。植物的花需要异花授粉,而风媒传播效率太低,它们就培养自己的花朵,利用昆虫去授粉。植物的花朵怎么做呢?它们限量分配花蜜,既能让昆虫光顾第一朵花的时候尝到甜头,又能有动力光顾第二朵花去授粉,做到授粉的平衡。

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面对的群体世界更为复杂,更需要经济的考量。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然后进入专业领域,十年磨一剑。学的是什么?磨的是什么?学和磨,都是打磨我们的思维方式,为的是把所有事情变得简单、直接、高效,快速达成目标。

比如走路,三四岁的孩子抬脚就能走,想都不用想。想想更小的时候,刚开始学走路那一段时间要摔多少次,摔倒,站起来,摔倒,站起来,直到迈出稳稳的那一步。

比如用筷子吃饭,成年人用筷子根本不需要思考,但是想想,我们是如何克服万难学会用筷子的?面对一双筷子,手的姿势什么样,怎么夹菜不会掉,怎么送到嘴里,都是浪费了大量食物,才做到轻松自如的。

我们进入学校学习,做题,与同学相处,培养好习惯,包括小时候的走路,说话,用筷子,写字等等,每一步都是把思维磨得又快又光,为的是不用思考就做出自动反应,就跟人的本能一样,为将来进入更复杂的社会做准备。

进入社会之后,基本没有锻炼和试错的机会了,只要去做,必成。这就需要我们快速组建团队,在花费最少,收益最大的情况下达到目标。

从小到大,只要每次思考都是最经济的,就能像搭积木一样,实现越来越复杂的目标。

可以说,经济思维是指导有效行为的唯一方式,是达成目标的最佳思维方式。

理论上,我们大部分思维习惯都需要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打磨完成。如果我们从小用经济思维思考问题,做到与人打交道、处理事情如鱼得水的话,路是越走越宽,一辈子能顶得上别人活几辈子。

因为,如果你的知识丰富,与人相处、团队合作的行为在小时候已经形成本能反应,进入社会之后,你很快就能融入团队,快速成为团队领袖,带领团队前进,短短几十年能做的事情是普通人根本无法企及的。

相反,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进入社会到处碰壁之后,你才可能发现,用过去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做事,做好一件事情都很困难。也就是说,过去的很多思维只是对自己最经济,压根不符合社会的规则。想要改正的时候,大多数人一声叹息,唉!人到中年,交了这么多年学费,工作不顺,创业失利、项目泡汤……如果当初我怎么怎么做就好了!现在,叫我怎么改!的确是,旧有的思维习惯改变起来,是“伤筋动骨”的事。人的思维习惯一旦养成,形成自己的架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发现不对劲,想要动的时候,动什么?动多少?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到。

那么,什么是经济思维?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经济。经济在很多人看来是商品交换,省钱,稍微懂经济学知识的人会联想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稀缺,机会成本、帕累托最优等等一系列经济学名词。其实,“经济”一词从根本上来说,叫用规则做事。“经济思维”就是我们用最符合规则效率的方法去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对自己来说,一定是最经济的,否则他是不会那样去做的。

孩子不听话,打还是不打?这里面一定有经济考量。

可能对于有些家长来说,打是最经济的。我们会认为打孩子特别低效,这么低效的事情怎么还有人做呢?

因为对于那些家长来说,他们平时已经习惯把孩子打服,打孩子是他们唯一会的东西。

人是这样的,就算我们会认为效率低,后果很严重,但是当时大脑反应做出的行为一定是最经济的行为。然而,只要有更经济的行为,我们一定会放弃第一个用第二个。

打孩子的人知道不知道除了打孩子还有其他方法?

当然知道。

他们会说,我跟孩子好好说话,但是孩子不听。

跟孩子好好说话,孩子不听,说明家长说的话有缺陷,不能立即达到目标。我们可以这样想,他们是不知道怎么样让孩子跟自己好好说话,不知道怎么样说话就能让孩子愿意听,愿意接受,或者让孩子行为发生转变。这种能落地的好好说话,家长不会。

不能落地,家长好好说话的路就被堵死。即使家长知道如何好好说话,也需要学习一段时间才能运用自如。在选择好好说话这个更有效的行为之前,大脑瞬间还是选择最简单、最直接地打孩子的行为。

电影反映的经济思维就特别形象。比如很早一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黄渤饰演的黑皮,“直接抢不就行了,费这事干嘛!”“直接拿个榔头给它咕咚给它一砸”。我们看了觉得可笑,这世界上那么多工作不去做,去做小偷。小偷不好好做,非要去抢。非得触犯法律吗?但是,对黑皮来说,他选择的一定是对“自己”来说最简单,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对整个人生来说,是最低效的,对社会来说,是不符合规则的。

打孩子也一样,虽然符合自己的经济思维:简单、直接、有效,但是不符合家庭的整体利益,不符合长远目标。

所以,个人的简单、直接、有效,不代表群体的简单、直接、有效。个人不遵循群体的规则,就会跟群体起冲突,导致个体的消亡。

可能有些人看到个体和群体的冲突,就会误解群体的规则,比如有些喝酒的人被交警查酒驾,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扣分和罚款,而不是保护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安全。黑皮这样的小偷团伙偷东西,第一反应想到不会是受法律制裁,而是怎么不被抓。对他们来说,法律是他们发财的阻碍。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法律是保护。

这里我们要理解的是,大自然的规则是保证整个大自然健康发展、确保大部分生物都能生存下去的。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规则之上生存和发展的,没有规则,自然界就处于无序状态,很快就会灭亡。人也一样,人的规则是建立在大自然规则基础之上,保证全体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没有规则,人类社会终将毁灭。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规则一定是正向积极的,是帮助大自然和我们人类更好生存和发展的。

所以,正向积极,是经济思维的第一规则。

而且,思维是这样的,你这样想,就不会那样想。你正向的同时,就不会负向;你高兴的同时,就不会发火;你喜欢与人相处,就不会社恐;你遵守规则的同时,就不会违反规则。前者是正向积极,是帮助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后者在很多情况下,是阻碍我们发展的。

只有正向积极,我们每个人做事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从而达成目标。

(一)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