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中国传统武术体系里,各武术门派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有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它的表现形式独一无二,因为它没有套路,这就是意拳(大成拳)。作为意拳(大成拳)的第三代传人的张树新先生至今已有40年的武学习练与研究。此答本刊记者问通过张树新先生的讲述来带大家来领略拳里与拳外的一些事。
记者|本刊记者
受访者|张树新先生
编写|张瀚川
Q1
本刊记者:
从外表上很容易看出学拳者的师承关系,王玉芳前辈桃李满天下,记名的义子、弟子应该不少吧,且您们的这些弟子们也是如此吗?
张树新先生:
本人的恩师义母王玉芳先生从来就不要求我们在动作上要跟她老人家一样,芗老也曾有言:“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所以,我们的师兄弟之间,皆有各自独立的动作风格。芗老教的弟子们也是千人千面,这是因材施教的结果。画家齐白石老先生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但我们这些王玉芳老师的弟子们之间也有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在对内力、外力、空间、矛盾与悠扬及精神的探索与追求方面的认知是相同的,这不是表面动作上的相似而是内在功理与功法上的认同。
至于我的师兄弟们还真是不少,既有记名的义子及弟子,也有一些没有被记名的义子及弟子(王玉芳先生墓碑上35位记名的义子及弟子名单:郭兆钦、刘道祥、郭爱民、刘涛、苏永明、李全有、张树新、尤为民、管振生、王大明、武国忠、王成、付之玉、王珍清、陈相清、关英超、宋福兴、邓龙、秦臻、杨用、张瀚川、戎志明、唐季礼、王眉、于均刚、金陆、吴昂坪、马建顺、李志杰、杨秀华、杨国华、崔洪林、刘俊杰、严洪亮、张新林),我的这些师兄弟们各自的造诣都很高,有的是体育大学的教授,有的是著名的中医,有的是武术名家,有的是著名导演,有的是著名律师,有的是书法家,有的是画家……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弘扬意拳(大成拳)而努力地工作着。
Q2
本刊记者:
放眼全国,有青出于蓝胜于蓝,造诣胜过芗老、姚老的弟子吗?若没有,您认为意拳(大成拳)的瓶颈在何处?
张树新先生:
果有好的苗子,从八九岁就开始调教,要达到芗老的水平并不难。但是我是找不到这样的苗子的,另外,这样的吃小灶,家长也未必支付得起学武的学费。再有就是当下的教学模式也不允许小学生只学武术而不去学习小学生应学的各类文化课,孩子们现在的成长环境已不同于芗老当时的成长环境。穷人学不起小灶的武术,有钱人又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去学武术,这就是当今的武林现状。在这种的现状下,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创造出武学的奇迹,反正我是想不出好办法的。
但从另一个乐观的角度来讲,现在学习传统武术的人,尤其是习练意拳(大成拳)的人,虽然大多是年龄偏大的一类人群,但这些人半路出家的就已经练的很不错了,有的已经可以同职业搏击的选手相抗衡,这说明意拳(大成拳)还是非常优秀的拳种,因为它可以事半功倍的提高人的拳术水平并开发人的潜能。我的一个50多岁的徒弟,是政府中的领导,习练意拳(大成拳)还不到半年,就把练了三年搏击的20多岁的小伙子给赢了,这说明了意拳(大成拳)的训练体系是科学和合理的。但对于这些四五十岁的半路出家的人来说,真去迎战西方的顶级搏击高手也是不现实的。
传统武术中的问题是很多的,具体如大多数的师父都很保守,致使武术越来越失传,意拳(大成拳)也是如此。
一方面是缺少童子功的弟子,一方面是缺少不保守的师父,再有就是,即使师父不保守,师父身上的好东西也没有剩下多少了,大家尽是些执着与出尖儿的东西,长此以往,意拳(大成拳)的发展堪忧。
意拳(大成拳)训练,是一个非常严谨又立体的系统工程,仅以站桩而论,真正懂浑圆桩又不执着的人很少,浑圆桩中的内容很丰富,芗老所说的,精神、意感、自然力,尽在其中,芗老所说的“六力八法”也在其中,芗老所说的假宇宙之力波有神助之勇更在其中。浑圆桩看似简单,其实很苛刻,间架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但又不能执着。这就又涉及到了对文化理解的学问,没有精致的感悟与文化修养,会很容易掉入技术的窠臼,又很容易忽略技术的细节,这是一对矛盾,也是一种文化的吊诡,拿捏不准这个度,会越学越离题万里。
欲要学好武术,一是老师要真教,二是自己要真有悟性,三是自身身体的机能得真是这块儿料儿,四是自己要有闲时间还要有闲钱。有闲时间和有闲钱,就可以经常的请师兄弟们品茶聊拳,常言寻师不如访友,芗老的弟子们私下里经常的品茶、喝酒、聚会,像姚先生与王斌魁先生,王斌魁先生与李永宗、杨德茂先生等等,他们私下里经常的聚会,没有一个团队,只靠一个人在那里勤学苦练,是很难成气候的,意拳(大成拳)里有一句话是很到位的,即“拳不是练出来的而是聊出来的”,这并不是说前辈们不用功的整天的在那里神侃,而是说明了前辈们是真动脑子,真用心去学。所以,要想学好意拳(大成拳),没有诸多的有利因素是不成的,这也是社会学的学问,这就是江湖。学意拳(大成拳)就是走进了江湖,都说江湖凶险,没有水性,是无法在江湖里遨游的。所以,武术真的不是那么好学的,一脚踏进来,说不好是福还是祸,练不好,把自己给练死的人也很多。仗剑天涯,笑傲江湖,有时候只是大人的童话梦想。
回到开头的话题,放眼全国,有青出于蓝胜于蓝,造诣胜过芗老、姚老的弟子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其瓶颈是多方面的,既有师承方面的问题,也有自身专注度的问题,更有自身文化修养与身体条件等诸多方面及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俗语:“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另有:“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之说。如果我们自身不是那块儿料,用芗老的话说:“不是那里儿的虫”,那我们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越芗老。另外,如果教我们的师父本身就糊涂,那我们再怎么努力也好不了多少。所以武术面临的问题,既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团队的问题。撇开学生的问题不谈,意拳(大成拳)现在的教师团队实是令人堪忧的,不光意拳(大成拳)如此,其它的武术门派更是如此,他们的问题比意拳(大成拳)的问题更多。
意拳(大成拳)门里原是有高人的,姚宗勋师伯的早期弟子白金甲先生,对拳理的认识在许多的方面甚至超过了许多二代的弟子,见到了白金甲先生,就知道了什么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只是遗憾,白金甲先生于去年去世了。另外,姚承光师哥,在教学的方法上也有许多的创新。再有,不谦虚的讲,我本人也有许多的心法与心得,虽不敢说是丰富了意拳(大成拳)的理论框架,但也算是添砖加瓦了(本人之言,可以看成是广告)。所以,意拳(大成拳)的发展,也并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后代的人还是有作为的。
我所说的话,前后左右的尽是矛盾,这实是我学意拳(大成拳)后而养成的思维方式,因为世间的事物本身就是矛盾的,万事皆有善的一面也有可能不善的一面。如果举全国之力,从孩童时代开始就大抓武术教育,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但这种局面又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如果师父们都不再保守,都不为钱而活着,有理想有追求,一心一意的研究武术并都把自己的好东西能无私的奉献出来,武术的今天会是另一种现状,但这又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如果学拳者既有文化,又有悟性,既勤于学习和思考,又尊师爱友,既有极佳的运动天赋,又酷爱武术,既能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又能扛起大旗去冲锋陷阵,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团结同仁,既能笔耕又能实践,既有仪表堂堂的浩然之正气,又不被纷杂的世界所诱惑。有这种人来学拳,又何愁功夫上不了身,但这种人真的存在吗。其实,这种人还真存在,而且还让芗老给遇上了,这人就是姚宗勋先生。现在能否再找到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好说。所以,万事皆有可能也皆无可能,意拳(大成拳)今后的发展我也不能断定是有未来还是没有未来。
Q3
本刊记者:
您认为芗老的训练体系与现在人的训练体系有多大的区别?
张树新先生:
我认为芗老的训练体系与其弟子们及与现在人的训练体系不完全是一样的。芗老是属于“顿悟”门,芗老常说:“我这个烤鸭不零卖”。而现在的意拳(大成拳)教学,大都是拆开了教的,实是将芗老的文化进行了分化,如先练吞吐,再练提顿,再练分闭等等,然后再合成整体,这种练法实是一种“渐悟”门的思路,这种教学思路适合推广和普及,大家学起来既容易理解也容易上手和掌握,其实,现代的拳击等其它搏击门类的训练思路都是这样的,先由局部入手,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然后再合成整体,我们可以管这个叫做“科学的训练方法”。但芗老的训练体系则不是这样的,是不能分开的,即“烤鸭是整的,是不零卖的”。但真能理解芗老这种训练思路的人,却寥若晨星,不仅在现在没有,即使在当时也几乎没有。故我本人认为,芗老的训练体系,不仅是科学的,更是哲学的和准宗教的,芗老的许多东西甚至是通靈的,如“假宇宙之力波,有神助之勇”,这是借外力的学问,这在宗教界并不是什么奇事儿,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则会理解不了。所以,我认为芗老与其众弟子们其实走的不是一条路。由于大家的训练思路不同,理论上讲,最终的结果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从现存的照片上来看,芗老与其众弟子们的状态是不同的,这是必然的结果。但芗老的思路的确几乎是教不出人来的,芗老一直认为,一训练就必须是整体的,这很像是佛家“顿悟”门中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般。世间又有几个人能像六祖慧能一样有“顿悟”的悟性呢。当时,姚宗勋师伯练功时总是躲着芗老,芗老到了前院儿,姚师伯就躲到了后院儿,芗老到了后院儿,姚师伯就又躲到了前院儿,就是怕被芗老骂(因为没有按照芗老的要求去练),直到基本上成型了,才出来让芗老来挑毛病,而这时,其他的师兄弟们还都是糊涂着呢。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芗老其实是没有遇到一个有“顿悟”资质的弟子。在芗老的弟子中,赵道新先生算是有灵性的了,赵道新先生有一次与姚宗勋先生谈拳时说:“老先生(芗老)的东西真是不好学”。
意拳(大成拳)“顿悟”的练法,是很难教的,甚至是没法儿教的。本人认为,大家可以先按照“渐悟”的思路去练,从一点一滴处做起,但一定要明白这种练法是错的,是违背芗老宗旨的,是迟早要丢弃的。但不这么错着练,直接去练芗老的东西,若非是“顿悟”资质和绝顶聪明的人是练不了的。所以先从错误入手,也没准儿自己就是绝顶聪明之人,从“渐悟”入手却直接进入到“顿悟”门之中,最终与芗老站在了一起。
谈到具体的练功之法,我本人则是“渐悟”与“顿悟”的混合体。我本人学拳时是从“渐悟”入手的,当时教我的老师就是“渐悟”门的(意拳的二代,基本上都是“渐悟”门人),后来我入了义母王玉芳先生的师门,从此就有了“顿悟”的内容。但是我认为,对于普通人而言,站桩与练功,还是应先从“渐悟”入手较为容易,若直接从“顿悟”入手,会摸不着头绪,仅以放松为例,如果有意念做引导,是很容易入手的,“渐悟”门的长处,就是可以有的放矢,可以一点点的在身内和身外去找东西,当然,这种思路从芗老的理论来讲是错误的,芗老曾言“非无的放矢不可”,芗老说的是“顿悟”门的理论,芗老又曾言“执着己身永无是处”这也是“顿悟”门的思路。虽然芗老的理论如此,但本人认为,若一上来就练“无意之意是真意”,在理论上虽然没有问题,但这样练应该是要有前提的,前提是,习练者一定得是绝顶聪明之人而且还得是有“顿悟”资质的人才成。但习练意拳(大成拳)若总是“渐悟”之法,则永远是错误的,永远是局部,永远会出尖儿,永远练的不是芗老的拳。
下一篇
八字如何断相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