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原创 | 职场竞争,你这样做才会赢

职场上天然就具备竞争性,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

提到竞争,似乎总是带有压力,并非每个人都能擅长于此,也被冠以一些负面的意义,例如:争夺升职机会、上级关注、项目机会、资源分配等等。甚至有人说:我没有晋升,就是不想跟他们争而已!

这其实大错特错了,只要你想拥有成就感,只要你不断成为更富有价值的人,那我就强烈建议你,不要回避竞争,更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我做好自己的,不管别人怎么样”,而是要尽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赢得更多的机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条件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奋斗的重要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真正赢得竞争并不是在某个时点上获得一个机会或者把别人比下去,而是在始终充满竞争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价值。有的人虽然赢得了暂时的竞争,但他在职场上的价值是在掉头向下,而有的人虽然失去眼前的机会,但他的做法却能让其未来一直在不断增值的通道上。

有个朋友很颓废,他在最近的晋岗中又失败了,已经第四次了,前三次输给能力不相伯仲的人以及老员工,他还能想得通,可是这次输给了一个能力远远不如自己的人。他认为自己可能不会有什么职业机会了,那个人很会经营人脉,整天就琢磨如何博取上级的欢心,而自己只会认真做事,领导又看不到努力的地方,做得多不如说得漂亮,所以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他甚至觉得每个企业都是这样的,自己到哪都不会有出路的,一时间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沮丧。

我跟他说:“你首先不要把竞争对手等同于与那个实际不如你却获得了机会的人,而是整个职场中的能力位置和价值创造能力水平,眼睛不要盯着那个位置,要放宽一些,看看自己在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水平,还可以去力争达到什么水平,不要困于眼前。你的身价并不等同于现有的职位和工资,而是你的实际价值,增值才是赢。”

那如何做到以基于价值增长的赢呢?如何不计较眼前得失而长久得赢呢?如何能面对他人的竞争行为而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平静呢?

其实关键就在于修炼价值竞争的思维,老胡建议每一位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想贡献更大价值的人,从以下三种做法上来锻炼自己。

做法一

用价值性思维应对别人的“争”

有人很会“争”、很会“抢”,但是不是只有这样会赢得竞争呢?当然不是,如果你在这两种行为上不具备优势,也不擅长用讨人喜欢的方式去获得关注,那不妨退一步,避其锋芒,不去争也不抢,反去探索更有价值的路径,就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我的公众号胡言非语建立的自由群里,有位旭明兄对此类行为称为“战略性服软”,这个概念很有趣,不是真的放弃,也不是妥协,而是有策略地去赢得价值。

有策略思维的人是很厉害的,他们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而是牢牢盯住目标,去尝试各种可能的路径,就如同下棋,普通人下一步是一步,而高手则会策略性布局,胜负自然可知。

两位候选人竞争部门经理岗位,一位很懂得人际关系,经常请一些领导和同事吃饭,营造出一种“非我莫属”的氛围,加上他在公司的资历更深,似乎不用竞聘就已经胜券在握了。

甚至很多同事私下里跟另一位候选人说:“别太认真了,你比不过他的,他人脉宽广的很,以后再找机会嘛。”

另一位候选人总是不动声色地笑一笑,也不吭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行动,大家都认为他输定了。

一个月后的竞聘会议上,汇报主题是《我的工作价值》,那位呼声很高的竞聘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呈现自己在公司的深厚资历,过去为公司出过多少力,受过多少委屈,得到过多少领导和同事的赞赏等,最后他总结说道:“我相信自己过去的丰富经验会让我在新岗位上做出让领导满意的成绩。”

而另一位候选人则没有讲任何自己过去的成绩,而是第一页呈现了两个个问题:

  • 第一,经理岗位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价值?
  • 第二,凭什么我能在经理岗位上做出更大的价值?

后续的呈现就是通过对未来工作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机会等进行了论证,让所有的评委听到的是:他如果做经理,会带给公司什么价值?他比别人更合适的理由是什么?

最后的总结语是这样说的:“我能成为候选人,就已经说明了过去的能力,但新的岗位会有新的要求,因此我已经把自己当做经理来思考工作。”

话音一落,总经理带头鼓掌,并且评价:“非常好,过去的成绩不等于将来的成果,我们需要的干部就是要能不断成长的人。你的汇报已经让我感觉到是一个部门经理在台上了。”

结果不用多说,这位之前被认为输定了的候选人赢了,这归结于他归避了竞争对手的优势,着眼于价值来策略性地设计竞聘汇报。

能在职场竞争中获胜的人,一定能清楚判断什么是有价值的,并围绕核心价值去努力,内心不动如山。

做法二

用“有效行动”应对别人“玩虚的”

你必须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对有价值的人开一扇窗,机会是始终存在的,即使过程迂回曲折。要立足于自己职场身价的提升,就不要在意别人“玩虚的”,选择的道不同。

不可否认,职场中什么样的人都有空间,“玩虚的”也可能会获得机会,毕竟有些人喜欢听好话,会吃“虚”的那套,但这并不是可以持续增长的价值之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最终还是“有效行动”的人会更有机会。这里的“有效行动”其实是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有效,意味着不是无脑行动,而是方向正确、有意义;另一个是行动,是指务实行动,说得多不如做得多。

一个大项目在招标前的几个月里,各方销售高手就已经云集在客户处了,每天游走在各部门熟络,有的公关高层,有的广泛搞定采购流程上的中基层,有的通过强有力的关系引荐直接前往交流……但因为甲方一把手是新来不久的,谁都没法接触上他,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能影响的中高层先覆盖了。

一个中型公司也来参与了,销售代表是位其貌不扬的中年女士,没有任何核心关系,一直在中基层给人做各种服务,她能熟络的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有人劝她:“你们公司不可能拿下这么大的项目的,别浪费时间和资金啦。”

可是过了两个月,招标结果却是这位女士的企业中标,所有的人都不可思议,但他们的方案确实是最适合甲方的,而且很多痛点问题都有专项解决的方案,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就是一个深度定制方案,价格也有优势,并且得到了一把手的大力支持。

其他参标的人说,这个人真厉害,原来有最深的关系,还不显山不漏水的。这位女销售说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只是通过获得了一把手去北京的行程,也知道了要去哪家企业参访,就第一时间联系自己公司总经理,请他务必托人找到参访企业的高层进行引荐,总经理也很给力,以朋友的身份加入了一场饭局,相聊甚欢,离别之时赠送了一张很难抢到的话剧门票。一把手特别欣喜,这是自己一直想看的话剧,但出差来也不想麻烦人帮忙买票……

一张小小的话剧门票之后,局长亲自打电话给副手,要他们去这家公司考察,充分交流问题。招投标自然是合规的,但相关人员对这家企业的倾向性与其他企业截然不同。

听说这个故事后,其他人直呼太幸运了,居然撞到参访企业有朋友,撞到领导最爱话剧,我们这么多人在这里搞关系都不如运气好啊。这位女士笑了笑,说哪有什么运气,都是工作得来的,她手里有一个记录得厚厚的本子,记录着各种信息,尤其是一些权力很小却能了解领导行程、喜好的人,被别的公司忽略,她却跟他们成为了朋友,每天从各种信息中思考策略、寻找机会,同时不断与自己的上级沟通,力争获得最大的支持。

没有凭空而来的幸运,赢的关键还在于有效行为。

做法三

用“开放思维”应对别人固步自封

在机会来临时,往往参与其中的竞争者们就会选择把自己牢牢地“保护”起来,生怕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信息传递出去让竞争对手获得,他们总是相互防着,几乎没有交流,在暗地里憋大招的感觉。

但是,封闭自己,把已有的经验当作宝贝一样好好藏起来,真的是赢得竞争的办法吗?当然不是。封闭自己,其实就已经失去了打开思维、获得更多新的信息的机会,也封闭了提升之路。

记得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写过一个场景:

某个商店经理听到手下的售货员对一个女顾客说:“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了,未来一段时间看来也不会有。”经理听了,大吃一惊,就在那个顾客出门之前赶了过去说:“会有的,马上就有了!”但她只是投来古怪的一瞥,径直推门而去。经理对售货员说道:“永远别对顾客说我们没有,如果当时没有,就说我们已经订了货,而且马上就会到。那么,她想要什么?”

售货员回答:“雨。”

职场中跟这位商店经理思维一样的情况很多,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一家公司设置了重奖要评选年度最佳渠道经理,业绩排名第一会获得二十万现金。十几位渠道经理兴奋了起来,不仅仅是现金,排名第一的极有可能会成为以后总监的不二人选。

大多数人开始去琢磨加大推广力度,也有人去不断给经销商施压,要他们支持自己而进更多的货,他们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相互没有交流,埋头去做,但他们所采取的行动本质上只是过去固有行为的强化而已,不会带来质的提升。

其中一位渠道经理则采取了开放式思维,从自己要业绩转移到如何帮助经销商提升业绩上来,这个转化让他的思维彻底打开,不再是想我要干什么,而是经销商需要什么?他们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积极性……于是,他大量地去走访渠道、倾听用户的声音、观察门店存在的问题、听取经销商的抱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很多可以通过改善而提升业绩的地方,也激发了不少创新办法。而且他还大方地分享给上级和同事,可是那些卯足劲要“赢”的同事对他的分享不屑一顾,依旧按照自己“锚定”的方法在“努力”着。

年底,无论是业绩还是渠道评价,这位渠道经理遥遥领先,他赢在开放思维,找到了更有意义的目标:如何让经销商获利,这一目标牵引他采取了一系列做法,让经销商们感受到他不是来下任务,而是真的要去帮助他们,因此大家愿意反馈真实的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改进。

如果你在职场竞争中,遇到竞争激烈,各自为阵的情况,不要紧张,别人越是封闭,就越是你赢的机会,只要你愿意打开思维,就能找到对的方向,整合更多的资源。

人在职场,永远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不进则退,你必须参与竞争,但只有真正去立足于价值增长,你才会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才会选择真正能赢的行为。

END

胡浩教授简介

管理畅销书《将战略落地》作者;

广受推崇的企业管理落地式辅导专家;

担任多家上市集团公司管理顾问;

公众号胡言非语、公众号胡浩讲管理创始人;

中国电气行业服务平台创始人;

曾任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管;

清华领导力中心、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资深授课教授;

福布斯中国专栏作家,管理的常识知识合伙人,21世纪知识合伙人,世界经理人专栏作家,头条号专栏作家。

新浪财经、经济观察报推选“抗击经济严冬资深管理专家 ”。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