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宋金交战。大战前夜,义军头目义端居然窃得军印,私自北遁,这让首领大为恼火。既然跑了义端,那就要杀掉跟他亲近的人,以正法纪!
“给我三天期限,若是抓不回义端,我愿献上头颅!”面对死亡,一位青年慨然立下豪言。
三天之后,义端血淋淋的头颅被掷于帐下,军营满堂喝彩!
他叫辛弃疾,时年二十二岁,以手刃仇敌证明自己并非一介书生。可讽刺的是,终其一生,他也只做得一介书生。
辛弃疾像
二十二岁那年,辛弃疾还有一项壮举,那就是只率区区五百人夜袭金营。当时他锦檐铁马,在枪林箭雨中捉得叛将,为这一件事,高宗皇帝曾当众夸奖他的英勇,授予他江阴佥判一职。这件事是他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以至于老先生两鬓斑白也常常提及。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跟抓回的叛将相比,辛弃疾也是自北方而来,虽然没有投敌,但苗裔到底不正。人们把这群人叫“归正人”。在朝廷里,“归正人”的忠心是值得怀疑的,很难受到重用。
辛弃疾并不介意自己归正人的身份,他自以为一腔热血足以感天动地,更何况圣上也说要光复中原。既然如此,何不用我?于是他一封一封的上奏,从《九议》到《美芹十论》,可篇篇石沉大海。渐渐地,绍兴和议了,主和派占上风了,慷慨激昂如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些什么。四十一岁那年,历经绝望的辛弃疾开始学会自我调侃,在给朝廷的上书中他说:“自知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归正人辛某终究是要没有立足之地了。
从淳熙八年到开禧三年,辛弃疾被开玩笑一般、频繁调任各地多达37次。他若无其事,过起了田园生活。在隆兴任上,他修建庄园,取名“稼轩”,自号居士。看着茅檐和溪水,吟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在带湖,他和老农一起冒雨谈天,眼看繁星点点,静闻清风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有一次,这位中年人忽然对着自家门前的青山发了呆,觉得这人世间哪有什么战争,做人何苦这么累。于是写下《贺新郎》,把青山当成了一位美人闲谈,“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还有一次,他兴起去爬博山,眼见烟雨蒙蒙,想起人生何必如此愁苦,于是写下著名的《丑奴儿》,那是一个人历尽沧桑才能有的感慨——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却道天凉好个秋
可辛弃疾知道,自己表面上装的越强,内心中就憋得越苦。直到一次醉酒,自己这份苦闷彻底宣泄出来。那天夜里,他忽然想起二十二岁的那场快意恩仇。他把醉眼看剑,耳边一片金戈铁马之声,蓦然间忽然惊醒,才发现,自己已经两鬓苍苍。
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等啊等,到底等来了皇上的召唤。那是他去世前的第四年,宁宗皇帝终于召见了他。四十三年已过,此时的辛弃疾已经是两鬓苍苍的老人。他知道又能骑上快马,奋勇杀贼,慨然应命,任职镇江知府。当他登上北固山上面对着浩浩长江时,猛然间好像看见四十三年前的自己,那是一个热血青年,率领一支骑兵,踏过万里河山,只为自己的祖国。可他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如今,要自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终究没能北伐中原,终究没能再拾起青年时的梦想,他一辈子最爱的是剑,可时代却给了他一支笔,他一直梦想着当一个将军,老天只让他做一个书生。
开禧三年九月初十日,年已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就要死去,可他却嘴唇嗫喏像要说些什么。地方志记载,这个老人最终做出惊人一幕,竟然在床上强撑而起,连呼“杀贼,杀贼,杀……贼”。可最后到底气力不支,重重倒下。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人们后来发现他晚年写的一首《鹧鸪天》,也许是他一生最苍凉的自白: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