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为什么欧洲国家不愿接纳俄罗斯?

传说很久以前鸟类和兽类之间曾爆发过一场大战。双方激战正酣之际一只蝙蝠却在观望。当鸟类占优势时蝙蝠就帮着鸟类打兽类,当兽类占优势时蝙蝠就帮着兽类打鸟类。蝙蝠在加入鸟类阵营时就说:“我有翅膀,所以我是鸟”;蝙蝠在加入兽类阵营时说:“我有皮毛利爪,所以我是兽类”。到最后鸟类和兽类都视蝙蝠为异类。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俄罗斯的处境就与这个故事中的蝙蝠好有一比。

蝙蝠搞不清楚自己的鸟类还是兽类,俄罗斯搞不清楚自己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多年来俄罗斯就像是一个行走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独巨人:在东方国家眼中俄罗斯的民族属性似乎应该属于西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俄罗斯却被排挤在西方主流体系之外。俄罗斯不仅没被西方国家所接纳,而且还被各种歧视、打压与制裁。俄罗斯之所以不被西方国家接纳有这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

俄罗斯的国徽上绘制的是一只双头鹰。这寓示着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地理格局。事实上正是这种地跨东西的独特地缘区位塑造了俄罗斯人独特的民族精神。俄罗斯四分之三左右的国土位于亚洲,欧洲部分只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么看来俄罗斯似乎应该是一个亚洲国家。可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俄罗斯的首都、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也位于欧洲。

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民族,同东欧的乌克兰、波兰、捷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等国存在普遍的亲缘关系。斯拉夫人其实是一个语族概念,而并不是一个民族概念。所谓斯拉夫人是对使用斯拉夫语族语言的所有民族的统称。在斯拉夫人这个概念之下包括如今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等若干民族。

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最早见于1世纪末2世纪初古罗马文献的记载。公元5~6世纪由匈奴西迁引发的亚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斯拉夫人逐渐分化为东、西、南三大分支:东斯拉夫人逐渐繁衍出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支系;西斯拉夫人逐渐繁衍出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大支系;南斯拉夫人则分化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等支系。

9世纪上半叶北欧维京人中一支向东发展的分支开始出现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在芬兰语中被称之为罗斯人,而当时的东斯拉夫人一般称他们为瓦良格人。当时东斯拉夫各部落之间常年混战:其中一些部落为壮大自己的实力就邀请罗斯人前来助战。事实证明这种引外敌助内战的行为纯属引狼入室。一开始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请来助战的雇佣军,然而实力壮大之后的罗斯人就趁机赖下不走了。

罗斯人推选出留里克、西涅乌斯、特鲁渥三兄弟带领族人们分别前往诺夫哥罗德、白湖和伊兹博尔斯克建立国家。不久之后西涅乌斯和特鲁渥相继去世,从此大权独揽的留里克开创了统治俄罗斯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留里克死后他的亲信奥列格于公元882年率兵南下攻克了基辅,杀死了统治那里的王公阿斯科尔德和基尔后迁都于此。从此由罗斯人统治、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的基辅罗斯国家正式诞生。

基辅罗斯并不是像古代中国一样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而是由一大群封建领主王公组成的松散联盟。公元1235年西征的蒙古大军犹如旋风一般席卷了也烈赞、科罗木纳、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等罗斯公国。1240年冬蒙古大军开始围攻基辅罗斯的都城基辅城。当基辅罗斯绝大部分领土都被西征的蒙古人占领吞并后只有位于西部的加利西亚一沃伦公国和波洛茨克公国在波兰、立陶宛等国支持下保持着独立。

加利西亚一沃伦公国后来演变成为如今的乌克兰,而波洛茨克公国则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民族由此开始形成分野。从1240年到1480年俄罗斯被蒙古人统治长达240年之久。俄罗斯人所属的斯拉夫族系在罗马帝国时代与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并称三大蛮族。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涌入到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并与当地的拉丁文明逐渐融合。

如今西欧国家在人种和文化上主要是由日耳曼人融合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形成的。俄罗斯却是一个典型的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由此可见俄罗斯在种族和文化上与西欧国家是截然不同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我们东方民族的思维意识中,事实上也同样存在于西方人的脑海之中。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波兰等国也是斯拉夫人国家,不过波兰等国同俄罗斯比起来在地理上距离西欧更近。

因此波兰等国在历史上受西欧文化的影响远比俄罗斯要深。最能说明这点的是波兰、捷克等西斯拉夫国家皈依了西欧各国普遍信奉的罗马天主教派。尽管俄罗斯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员,但信奉的却是特立独行的东正教派。俄罗斯不仅是一个东正教国家,而且是东正教国家中的唯一大国。长期以东正教盟主自居的俄罗斯不可避免会介入到东正教与西方教派的争端中。

历史上俄罗斯曾被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汗国统治长达两百多年进一步加深了西欧各国与俄罗斯的心理隔阂。蒙古人的统治给俄罗斯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蒙古人统治时期对俄罗斯人疯狂掠夺,同时也正是蒙古的统治使俄罗斯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失之交臂。这导致了俄罗斯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然而另一方面也正是蒙古人塑造了统一的俄罗斯民族。

蒙古入侵之前俄罗斯是由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小公国组成的。在被蒙古人征服的罗斯公国中就出现了一个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大公国通过为蒙古可汗征收贡赋和征讨不听号令的公国而取悦于蒙古金帐汗廷。蒙古统治者授予莫斯科大公“弗拉基米尔”的头衔并命其征伐不听号令的王公。莫斯科大公国趁机利用蒙古人的威势趁机削平群雄,从而得以逐渐完成了罗斯诸公国的统一。

到了1480年日渐强大起来的莫斯科大公国终于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莫斯科大公国在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逐渐征服其他罗斯公国逐渐形成了如今统一的俄罗斯民族。蒙古人统治时期在政治上促成了完整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诞生;在经济上带去了东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在文化上俄罗斯语言中有大量借用了蒙古语词汇。俄罗斯历史上出现过有蒙古血统的大公92人、大王50人、公侯13人。

此外至少有三百个俄罗斯贵族世袭姓氏来自蒙古。在沙皇家族中有两个皇帝是明确肯定带有蒙古血统的,而带有蒙古血统的皇后有六人。另外拥有蒙古血统的俄罗斯名将有六人、科学家四人、文学家三人。这其中就包括库图佐夫、门捷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著名人物,苏联的缔造者列宁的祖母也是蒙古人。因此西方人对俄罗斯形成了一种刻板的观念:“剥开一个俄罗斯人的皮就能看到一个蒙古人的灵魂”。

蒙古人两百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与文艺复兴、大航海、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失之交臂。这造成了沙皇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均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结果。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对俄罗斯的优越感。俄罗斯人在一部分西方人的眼中就是野蛮落后的“白色鞑靼”。

直到普希金横空出世以后俄罗斯才被西欧人认为有了文学,直到元素周期表诞生后俄罗斯才被西欧人认为有了自然科学,直到柴可夫斯基诞生后俄罗斯才被西欧人认为有了音乐艺术。西欧各国看俄罗斯大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视秦、楚为西戎、南蛮的感觉。当年的秦国正是在中原诸侯的歧视心态下知耻后勇奋发图强的,而俄罗斯面对西方国家的歧视心态始终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俄罗斯把西方当成自己学习效仿的对象,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极力想要摆脱被西方歧视的现状。距今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实行过全方位的西化改革。那时的俄国人热衷于在服饰、建筑各方面模仿西欧国家,彼得堡的宫廷开始热衷于说法语,以致于我们今天如果去看原版的《战争与和平》就能从中发现许多法语单词。俄罗斯在致力于西化改革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对外扩张。

俄国的西化改革使其与西欧各国的心理认同相对增加,而随着俄国疆域的向西扩张则使其与欧洲中心的地理距离也日益缩短。俄罗斯在对外扩张的过程尤其重视对出海口的争取。这其实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国际体系之中。从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国脱离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起蜗居东欧平原一隅之地的城邦小国经过三百余年的扩张形成了领土面积位居全球第一的俄罗斯。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等一代又一代沙皇为俄罗斯打开了进出波罗的海、黑海的出海口。从彼得大帝那时起俄国就逐渐成为了欧洲均势格局中的五大决定性力量之一(英、法、俄、普、奥)。俄罗斯从一个被排斥在欧洲主流体系之外的边缘化国家转变成为欧洲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中都能见到俄国的身影。尤其是在拿破仑战争中俄国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俄国已成为深度介入欧洲事务的“欧洲宪兵”。俄国与西欧各国的矛盾恰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尖锐化。西欧国家对俄罗斯那种骨子里的歧视并没消失,而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俄国又萌生了畏惧心理。从那时起俄国与西欧国家始终互相警惕:俄国人对从拿破仑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德等西欧国家入侵自己的历史记忆犹新,而西欧国家则始终担心俄国这个庞然大物会开着压路机碾压整个欧洲。

由于两边都缺乏安全感,所以两边都不想挨着对方。位于两者中间的乌克兰、波兰等地很自然就会被双方视为战略缓冲区。从历史上来看俄国与西欧国家围绕战略屏障的争夺由来已久:19世纪俄罗斯曾与普鲁士、奥地利先后三次瓜分波兰,到了二战期间苏联与德国再次瓜分波兰。乌克兰东部地区长期处于沙俄以及后来的苏联统治下,而乌克兰西部地区则先后处于波兰-立陶宛、奥匈帝国、德国的统治下。

正是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了俄国与西欧各国的格格不入。因此拿破仑和希特勒都能轻而易举就几乎挑动整个欧洲进攻俄国。俄罗斯的国土形状几乎就是一条狭长的矩形平原地带。这样的地形在军事上是缺乏天然防御屏障的。俄罗斯为避免陷入被欧洲各国群殴的境地就始终执着于在自己和西欧国家之间树立安全屏障,因此几百年来俄国与西欧国家争夺地缘战略空间的博弈就从未停止过。

如今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事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不过是几百年来俄国与西方国家争夺战略空间的地缘博弈在今天的延续。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型使其与西方国家在地缘战略博弈之外有出现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尤其是二战结束之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利用俄国与西欧国家本就存在的地缘和意识形态矛盾把俄国树立成为欧洲公敌。

在美国的宣传中俄国就是西欧各国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这样西欧国家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就只能依附于美国主导的北约阵营。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核心的俄罗斯决策层一度天真地以为美俄之间的分歧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争造成的。既然俄罗斯已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就使这种意识形态分歧不复存在了。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在内政外交上几乎采取的是全盘西化的模式。

那时的俄罗斯在内政上俄罗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外交路线上也积极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1992年初叶利钦对西方主要国家进行了一连串访问。在此期间俄罗斯与美国签署了《俄美伙伴友好宪章》、《关于削减战略武器的谅解协议》等六份文件。1992年7月8日叶利钦参加西方七国慕尼黑首脑会议并与西方七国领导人讨论了俄罗斯与七国间建立新型政治经济关系问题。

在俄罗斯独立后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专门召开了三次国际性援俄协调会议。1993年4月美国新上任的总统克林顿与叶利钦在加拿大会晤后共同发表了《温哥华宣言》。在这份宣言中双方一致声称两国关系由冷战时的竞争对手转变成为”战略伙伴“。同年9月叶利钦访美期间双方又签署了一系列经济上与军事上的联合声明,从而将两国关系推向了冷战后的一个高潮。

从1991年起俄罗斯领导人开始作为应邀嘉宾在每年举行的G7会议中旁听。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参加会议并在峰会结束后一同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发表“最后公报”。1998年俄罗斯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参与了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俄罗斯甚至趁着这股冷战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蜜月期表示希望加入北约。

事实上加入北约是俄罗斯试图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从而避免自己成为攻击目标的尝试。北约的持续东扩不断挤压着俄罗斯的传统战略空间。俄罗斯为避免使自己成为西方国家集体攻击的目标就想出了加入北约这招。俄罗斯加入北约后将和西方国家成为战略盟友关系,从而避免使自己成为西方国家的围攻目标。当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

北约从政治军事上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欧盟则从经济上瓦解俄罗斯在东欧的传统市场范围,不过欧盟和北约毕竟不能完全划等号。欧盟的成立本身就有欧洲各国试图抱团取暖摆脱美国控制的诉求。法、德作为欧盟内部起领导支配作用的国家为打破美国的控制长期与俄罗斯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法、德作为美国的盟友在大的外交方向当然谈不上与俄罗斯有多好,但客观上法、德等国与俄罗斯确实存在合作关系。

可能大家最熟悉的欧盟与俄罗斯的合作项目就是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北溪项目。俄罗斯也并不是没尝试争取欧盟国家的支持:1993年底俄罗斯与欧盟签署了《俄罗斯同欧盟之间关于建立伙伴和合作关系的联合政治声明》。1994年6月俄罗斯又同欧盟签署了为期十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1997年10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在出席欧洲委员会首脑会议是提出了同时涵盖欧盟和俄罗斯的“大欧洲”思想。

1998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第一次首脑会议在英国举行。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日益密切起来: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从1995年的603亿美元攀升到2006年的2310亿美元,欧盟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也从2004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亿美元,对欧盟国家的能源出口一度占到俄罗斯出口总量的90%以上,欧盟也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外汇来源地。

俄罗斯加入北约、欧盟从更为宏观的历史层面上看也是为了实现融入西方世界的多年夙愿。如果俄罗斯一旦加入北约、欧盟将会使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防和外交上的战略压力大为缩小。加入北约、欧盟对俄罗斯而言是一个看起来似乎不错的主意,然而这个看起来很高明的主意最终却没能实现。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外交路线,极力维持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主导地位。

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最忌讳的就是区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为全球霸主的美国在综合实力上强于区域性霸主,可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啊。如果在某一地区崛起一个区域霸主就有可能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阻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扩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然而俄罗斯庞大的国家规模体量、强大的军事工业、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其天然具备一个区域霸主的实力。

同时美国也需要塑造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北约内部的一致立场,而俄罗斯恰恰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况且比其他欧洲国家加起来都还大的俄罗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加入北约无疑将极大改变北约内部既定的权力格局。同样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如果加入欧盟无疑也会极大改变欧盟内部既定的权力格局。到时究竟是俄罗斯加入了欧盟呢?还是欧盟被俄罗斯吞并了呢?北约和欧盟基于这样一些原因都拒绝了俄罗斯的加入。

叶利钦满怀热情地示好之后俄罗斯依然被挡在北约、欧盟的大门之外,与此同时北约、欧盟持续不断的东扩一直挤压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19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三个前华约成员国吸纳为会员。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发动了针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势力被彻底被挤出了原有的东欧势力圈。

2002年11月21日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至此北约成员国已直接与俄罗斯接壤,北约的军事力量已然部署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俄罗斯仍被排斥在西方体系之外,而自己的战略空间已蒙受了大幅损失。事实上俄罗斯所蒙受的损失还不只是在战略空间层面。俄罗斯为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曾不惜自废武功,结果俄罗斯在削弱自己的战略武器后换来的是西方国家的封锁围堵。

西方国家甚至插手车臣问题,从而直接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国家统一。俄罗斯不惜以自残的方式讨好西方国家就是为了融入到西方体系之中,从而避免成为被西方国家集体攻击的对象。可俄罗斯如此这般的示好行为带来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是自身军事实力的不断削弱,是休克疗法导致本国经济几乎全面崩溃,是国家统一遭到威胁......

最终叶利钦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根本就没接纳俄罗斯的诚意,反而一直在打俄罗斯的主意。俄罗斯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以平等地位体面地融入西方世界,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却希望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肢解后让俄罗斯当自己的小弟。普京上台后正是因为认清了这种现实,所以才一反叶利钦时代的全面西化政策——转而通过以对西方国家保持强硬姿态使俄罗斯人重拾大国自信。

普京并不是天生对西方国家反感,而是为了捍卫俄罗斯的大国自尊必须对西方保持强硬。2004年北约大举东扩之时普京就曾说过:“我国的问题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俄罗斯为一方,而几乎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为另一方。我们从与世界对抗中没得到任何好处,我国绝大多数公民对此一清二楚。俄罗斯正在重返文明国家的大家庭。她最需要的莫过于自己的意见被人倾听,自己的国家利益受到尊重”。

普京这番话实际上已把俄罗斯的立场说得相当透彻:俄罗斯仍一如既往想要实现融入西方世界的夙愿,但前提是西方国家必须对俄罗斯的利益足够尊重。尽管几百年来俄罗斯一直想要融入西方文明,但俄罗斯的底线是文明而又体面地融入西方世界,而不是作为别人的小弟融入到西方体系之中。换句话说俄罗斯融入西方体系的基本前提是不能以伤害自己的大国自尊作为代价。

如果体面地融入西方世界这一目标实现不了,那么俄罗斯选择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欧亚大国——在欧洲与亚洲之间、在西方与东方之间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在西方与东方都尽可能交朋友,但在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绝不动摇。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代起到如今的普京时代曾多次尝试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西方世界,然而西方国家却从没真正抛弃过对俄罗斯的既定成见。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