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此前,我们回顾了战略解码方法的发展历史,也分析了平衡计分卡的缺陷和不足。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客户价值出发,将战略逐级进行分解,直至落实到员工行为,系统呈现出完整的企业战略解码过程。
文/徐继军(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副总裁、高级合伙人,华沣管理研究院院长)
01
起点:客户价值
战略思考的原点,是三个问题:
也就是说,企业因客户而存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理由,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关于这个结论,我们在此前的“战略笔记”系列文章中已经反复做了论证,这里不再展开。
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交易关系。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获取价值后支付回报给企业,从而完成双方的交易。如下图所示:
那么,什么是客户价值?
既然“客户价值”这个概念如此重要,就必须给出清晰的定义。我们认为,“客户价值”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那么,客户需求都有什么?
这个问题是企业战略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源头。也就是说,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对客户价值的确定。
关于这个问题,迈克尔·波特提供了大师级的回答,简单清晰,而且高度符合我们关于“性价比”的基本常识。
按照波特的观点,客户就要两个东西:一个是成本领先,一个是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很好理解,就是成本足够便宜。差异化是什么?笼统地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当然,到底什么才算是足够“便宜”、足够“优”,需要结合客户的具体应用场景来定义。
波特提出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这组互斥的指标,从底层逻辑上讲清楚了客户需求的本质。
但是,相对于“成本领先”这个明确的指标,“差异化”这个指标就很不直观、相当抽象。到底怎么做,才算是比较理想的“差异化”?“差异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这就变成了一个见仁见智的开放式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关于客户需求,有一组更常用、更直观的指标,那就是“多快好省”。这组指标拆分开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多快好省”这四个核心指标,实际上“多”更多取决于公司的资源投入总量,虽然从公司角度看,非常重视,但并非客户需求的核心指标,并不影响客户效用。而“快”、“好”、“省”,才是更为关键的客户需求指标。
就像我们在上篇文章《》中分析的一样,一个企业不可能同时去追求所有核心指标,而是应该有所取舍。
我们发现,“多快好省”这组指标之间实际上是互斥的。比如,要想质量更好,往往成本就低不了、交付速度就要打折扣。所以,企业往往追求的是,有一个或者两个指标和竞争对手差不多,然后重点突破另外的指标。
“多快好省”这组指标,相对于波特提出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而言,在逻辑水平上有明显差距。比如,有些时候“多”、“快”也是“成本领先”的方法,而“快”和“好”也算是“差异化”的构成部分。而且,“好”这个指标往往也是各自表述的开放式指标,如果不结合具体场景实在说不清楚。
好在“多快好省”这组指标,相对而言足够直观朴素,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也就被广泛应用了起来。
明确了战略的起点后,下一步我们需要开始进行战略解码。战略解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客户价值指标的分解过程。
02
华沣战略解码系统
如何完成战略解码过程?
我们认为,战略解码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分解到各部门、各关键岗位,转化为员工的行为,才算真正解码完成。
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常识,战略解码可以按照以下过程框架进行推进:
这套战略解码方法,不仅包括各类指标归类形成的“计分卡(Scorecard)”,其最核心的内容,是打通从“客户价值到员工行为”这条战略实现的逻辑链条。指标归类形成的“计分卡”,更像是挂在这个逻辑链条藤蔓上的果实。另外这套解码方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对于各类指标有明确的取舍规则。
为了后续表述的简洁,我们给这个战略解码框架起名为“华沣战略解码系统(Huafeng Strategy Decoding System, HSDS)”。
华沣战略解码系统(HSDS)始于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对于“客户价值”的分析和判断,其过程包括企业、流程、部门、员工四个层级,不同层级的解码形成不同的指标体系,也就是“计分卡(Scorecard)”。
公司层级解码过程,主要解决的是企业战略选择和验证问题。
所谓战略选择,就是解决企业“必须做”的问题。也就是要回答,企业要服务哪些客户?企业给客户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企业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具备哪些指标?企业希望能够服务多少客户?
只有当问题的思考最后变成明显的指标时,战略的准星才算是开始瞄准。这些指标基于企业对客户需求、竞争环境的判断,一旦明确,没有太多调整空间。因为不达到这些指标,就意味着企业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失去客户,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如上图所示,在之前的文章《战略解码系列: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缺陷和反思》中我们探讨过,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企业的财务指标是满足客户价值之后得到的回报,也是对企业真正为客户创造了价值这件事情的验证。
因此,除了客户维度指标,财务维度指标也是公司整体绩效指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流程是企业战略和组织的接口,解决了从公司目标到部门任务的衔接问题,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要实现财务指标,就得把该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这些做事的过程就是流程。很显然,在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流程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和配合才能解决。
不同企业,因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不同,其核心业务流程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工程建设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就是订单获取流程、工程建设交付流程。比如制造业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就是市场营销流程、产品开发流程、产品交付流程。
客户价值指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这些核心业务流程;而企业能否获取健康的财务指标,也需要依靠这些核心业务流程的效率来保障。
当然,企业流程存在清晰的层级关系和严密的支撑关系,基本上是环环相扣的。企业流程结构的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企业将整体目标(客户维度指标、财务维度指标)准确分解下去,变成各级流程的绩效指标,也就是明确了这些流程事项对应的做事要求。
部门可以理解为构成流程的环节,是流程的组成部分。当然,一个部门可能参与了多个流程,是多个流程的组成部分。
部门,解决的是专业分工问题。“专业分工”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企业将做销售的人放在一起、做研发的人放在一起、做财务的人放在一起、做人力资源的人放在一起,都是为了解决专业分工问题。
流程指向客户价值,是企业真正的骨架,而部门只是支撑这些骨架的专业模块。部门必须在流程中去寻找自身的价值,必须服务于流程目标的达成。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将流程指标分解到部门指标,并不容易。
流程整体的工作结果是各个部门协同完成。既然是协同,就有责任分担问题。如果不能把各部门的责任理清楚,这个分解过程就进行不下去。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
在这个过程中,各流程的流程负责人(Owner)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需要带领流程节点上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流程目标实现,按照流程优化的方法分析短板、减少停滞、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最后将流程目标变成对各部门的任务要求。这些任务要求,有些可以变成绩效指标,有些就是关键事项和任务清单。
应该注意到,流程指标并不是部门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围绕如何实现形成解决方案,由此才能真正梳理清楚各部门的任务要求。
岗位是部门的最小单元,是真正承担责任的实体。无论企业战略选择多么精妙,如果最终不能落在每个具体岗位上,战略就无法落地。
但是,将部门指标分解到岗位头上,也并不容易。部门虽然是专业分工的结果,虽然是将专业相近、工作内容相似的岗位聚集在了一起。但是,部门并不是岗位的简单相加。
有些部门分解任务相对容易。比如业务部门,各业务经理基本上都是并行工作,相互之间配合很少,部门任务相对可以简单地分解下去,基本上不会明显问题。
但是,有相当多的部门就不会像业务部门那样容易。比如大多数职能部门,日常例行事务工作、项目型工作、临时交办事项是职能部门工作的三大主要构成部分。绝大多数岗位工作(除招聘、采购、融资等资源整合类岗位),其工作结果量化都比较困难。他们的工作特点是根据任务需要,团队分工协作,工作就像是一系列小项目的组合,工作内容多变是职能部门工作的显著特征。
所以,从部门到岗位的工作分解,必须要有简单好用的工作方法,才能够解决。比如关键任务清单管理法。
指标分解、任务清单只是提出来明确的要求,只有员工按照公司层层分解下来的要求行动起来,真正变成员工的行为,才能说战略解码完成了。
可是,从要求到行为,完成这一步转化也不容易。
除了要对员工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之外,还必须要解决好员工行为牵引问题,通过有效的影响手段,使得员工有意愿,也有能力去按照公司的希望行动起来,而且要让员工能够自我驱动。
对员工开展绩效评价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到了员工行为这个层面,因为量化困难,而且变化和调整是常态,所以绩效评价的效力也会大打折扣。
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绩效评价这个模块之外,还需要将员工发展通道、培训管理、薪酬管理三个模块组合进来,形成一套更有力量的方法体系,才能实现对员工行为形成有效的牵引。
03
写在最后
战略解码过程,应该从“客户价值”出发,经过公司、流程、部门、岗位四个层级完成分解,最后变成员工行为,实现真正落地。这就是华沣战略解码系统(HSDS)的基本逻辑。
限于篇幅,这篇文章仅仅对“华沣战略解码系统(HSDS)”整体框架做了介绍,至于各环节具体工作方法,以及更多细节,我们将在“战略解码系列”后续文章中进一步说明。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