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张爱玲一夜之间红遍上海,实至名归:9岁得五元稿费,14岁写小说

张爱玲生来是一个写小说的人。

七岁时,她就已开始编故事,在一种旧账簿的空页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最初的想象。她编过家庭伦理悲剧,也编过历史故事。九岁时,向报社投稿一幅漫画,得了五元稿费,没有照大人们的意思去买有意义的东西如本子、字典之类留作纪念,而是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十二、三岁时,写了一篇《理想中的理想村》,文笔十分明丽畅达:“在小山的顶上有一所精致的跳舞厅。晚饭后,乳白色的淡烟渐渐地退了,露出明朗的南国的蓝天。你可以听见悠扬的音乐,像一幅桃色的网,从山顶撒下来,笼罩着全山……。”

张爱玲小学时代写过一部手抄本小说,说的是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在同学中传来传去。她那时候喜欢张恨水的小说,也曾模仿张氏小说的写法,作过一部《摩登红楼梦》,计五回。那年她十四岁。借用“红楼梦”的人物、情节,写的却全是上海的摩登男女,别有情趣。比如,开端写宝玉收到傅秋芳寄来的一张照片:“宝玉笑道:‘袭人你倒放出眼光来批评下子,是她漂亮呢还是——还是林妹妹漂亮?’袭人向他重重地瞅了一下道:‘哼!我去告诉林姑娘去!拿她同外头不相干人打比喻——别忘记了,昨天太大嘱咐过。今儿晚上老爷乘专车从南京回上海,叫你去应一应卵儿呢,可千万别忘了,又惹老爷生气’”。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能将故事讲得头头是道,实在令人震惊。这是属于通俗体的。

同时,她还写纯文艺情调的,如《牛》、《霸王别姬》,发表在校刊上,文笔的老到,几乎使人不敢相信出自一个女中学生之手。她的国文老师盛赞她的文章,认作是才女。

后来,张爱玲这样回忆她的青少年时代:“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外,一无所有……,七岁时我写了第一篇小说,一个家庭悲剧……,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刻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在一间屋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总而言之,在现实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噬性的小烦恼,生命只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真正在文运上爆得大名是在1943年,那一年的《紫罗兰》杂志(当时的主编是周瘦鹃先生),在“创刊号”和第二期上刊登了张爱玲的两部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两篇小说皆以香港为背景,第一部写一个善良、美丽、又有点虚荣性的上海女孩子,到了香港,受到花花世界的诱惑,一点点地丧失纯真而同流合污。后者写一个中国淑女因性意识觉醒过晚而给一个英国绅士带来了悲剧。这些故事本身并不怎么离奇,之所以一下子引起读者的兴趣与爱好,大半是由于张爱玲对于人物心理的细致把握,以及她在叙述中自然而然抒发的无奈的人生感怀。

1943年下半年,她又推出小说《茉莉香片》、《倾城之恋》、《封锁》、《金锁记》、《琉璃瓦》等,另外还有一些精巧的杂文。在1943年上海的流行杂志里,张爱玲的大名到处可见,她几乎成了一个新闻人物,一个明星。1944年9月,张爱玲的小说传奇》出版,共收小说十篇。1945年散文集《流言》出版,收散文三十篇。《传奇》、《流言》当年都是畅销书,一版再版,成为各阶层的读者都喜欢的读物。张爱玲终于实现了她从小就想当名人的愿望,在《传奇》再版的前言中,她说:

“啊,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迷惘的威胁。”

张爱玲几乎在一夜之间红得发紫,成为当时上海最光彩照人的中国作家,被称为一个奇迹,一个传奇。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