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光迪
丁光迪,男,1918年4月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最推崇的医家:张仲景、孙思邈、许叔微、李时珍、叶天士、徐大椿。
●必读的中医书籍:《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叶天士医案》、《医学心悟》、《温热经纬》、《四诊抉微》、《本草纲目》
●治学格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实践出真知,锻炼长才干。
●行医准则: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医学是一门高尚的事业,医生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脾胃病、妇人月经病。
●最擅长应用的药物:柴胡、桂枝、半夏、茯苓、当归。
●最擅长应用的方剂:逍遥散、温胆汤、荆防败毒散、半夏泻心汤、补中益气汤。
1、柴胡
主治:伤寒少阳病;胃肠病、胆道疾病;虚劳骨蒸潮热;妇科病。
指征: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脉弦。
禁忌:柴胡性升而发散,病人虚而气升者忌用;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亦不宜用。
配伍:
*****配黄芩、半夏、甘草,治伤寒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配芍药、枳实、甘草、川芎、制香附,治胸胁胀痛,心下痞,嗳气;
*****配人参、青蒿、鳖甲、地骨皮、秦艽,治虚热,盗汗,日渐消瘦,遍身如火;
*****配丹皮、山栀、黄芩、半夏、甘草,治口苦耳聋,胁下痞闷,时寒时热,头痛泛恶等;
*****配枳壳,治便秘腹痛,烦躁不寐;
*****配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升麻等,治内伤发热,即卫表阳虚,形寒恶风,甚至自汗,蒸蒸而热,头面浑身燥热,面热如醉,肌热如燎,但不久燥热自去,或得微汗而解。
用量:5~15g。用于解热量宜大,用于疏肝解郁量宜小。
体会:柴胡既能升清,又能和解,是气分药,又是血分药。和解清热常重用,余则用量较轻。临床要把药用活,配伍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灵活处理。
2、桂枝
主治:伤寒中风表证;风寒湿痹疼痛;胸痹心痛;痰饮病小便不利;下焦瘀血;胁痛咳喘。
指征:气逆上冲,心悸动,身痛畏寒。
禁忌:阴虚火旺者、吐血衄血者忌用。
配伍:
*****配甘草,振奋心阳,治汗多阳虚,心阳不振,心悸欲得按,
脉来沉迟等症;
*****配麻黄,治伤寒表证无汗;
*****配芍药,治中风表证有汗;
*****配麻黄、白术、苍术,治风湿痹痛,如风湿夹热,桂枝配芍药,知母,甚者再加黄柏;
*****配炮附子、白术,或配细辛、干姜,或配川乌、草乌,治寒湿身痛;
*****配姜黄、桑枝等,治痛风、肩臂痛;
*****配茯苓、白术、甘草,治平时先有留饮,发则心悸头眩,气短而喘、胸闷不舒、间作咳喘,并见泛泛欲吐、呕吐痰涎、脘冷背寒、喜得温按等;
*****配生姜、枳实、瓜蒌、薤白、人参、干姜、甘草等,治胸痹;
*****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治伤寒太阳病,小便不利;
*****配桃仁、大黄、牡丹皮等,治伤寒蓄血、妇人症瘕病等;
*****配枳壳、姜黄、甘草等,治右胁疼痛、胀满不食;
*****配芍药、人参、黄芪、甘草、羌活、防风,治正虚邪恋的表证,或正气虚而易于感冒,感冒后不易恢复。
用量:5~15g。
体会:桂枝是气分药,又是血分药,作用广泛,既能解表,又能和营,既能化气通阳,又能通络脉,并能降逆平冲,但用量要大,甚至和肉桂同用。
3、半夏
主治:痰饮;头痛头晕;无名肿块、结核。
指征:面色黄暗;恶心呕吐;舌苔腻滑。
配伍:
*****配生姜、橘皮、竹茹,治胃气上逆,见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胃不欲纳、谷入作胀、泛泛欲吐等;
*****配黄芩、青蒿、枳壳、陈皮、赤苓、碧玉散、竹茹,治口苦耳聋、胁下痞闷、时寒时热、头痛泛恶等;
*****配南星、陈皮、牡蛎、海蛤、风化硝,贝母等治结核、瘿瘤等有凝核之病。
用量:5~10g。
体会:半夏化痰利湿,安心宁神,功兼燥湿辛通,临床使用面相当广,只要配伍得当,疗效较好。
4、茯苓
主治:心悸失眠;痰饮内停;头晕;浮肿。
指征: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心悸头晕;小便不利。
配伍:
*****配桂枝、白术、泽泻、猪苓,治口溻引饮、饮多而小便不通,或时反见泄泻,或水入口即吐;
*****配附子、芍药,治肾阳不足,身体骨节疼痛;
*****配桂枝、白术,治饮停心下,见心悸头眩、咳喘短气、形寒背冷、四肢沉重、目下肿、身体肿、腹痛下利、小便不利、舌苔水滑等症;
*****配人参、酸枣仁,治盗汗、心虚健忘等;
*****配远志、菖蒲,治心气不定,五藏不足,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
用量:10~20g。
体会:茯苓能引药下行,仿苓桂术甘汤法常治严重的胃下垂,肠中漉漉有声,小腹攻逆,甚时上呃,下又大便不通,重用茯苓,合桂枝、川椒常见效。王好古曾用四逆汤加茯苓治阴寒小便不通,并谓“非茯苓利小便也,盖引热药下行,不入他经,为效速也”,可悟茯苓四逆汤的用药之妙。
5、当归
主治:血虚证;妇人月经不调;腹痛;疮毒;咳嗽。
指征:腹痛;大便艰行;羸瘦;咳嗽不爽而痰难出。
配伍:
*****配人参、黄芪、炙甘草、白术、熟地、枸杞子、龙眼肉等,治思虑过度而致心悸少寐、食欲不振、大便时溏等;
*****配黄芪,为当归补血汤,治劳倦伤中的血虚,见口唇舌质淡白、头痛头昏、两目发花、口干不欲饮等;
*****配杏仁、矾郁金、熟地、半夏、陈皮、茯苓等,治咳嗽痰多、久久不愈,痰多伤津,出现胸闷、心烦、大便艰行者;
*****配地黄、枸杞、牛膝、天麻、首乌、胡麻,治肝风旁窜四肢,经络牵掣,并见麻木者;
*****配地黄、天冬、麦冬、山药、阿胶、枸杞、人参、甘草等,治肝肾损伤,阴精不足的腰酸遗精、咽干舌燥以及虚喘、潮热骨蒸等。
用量:10~15g。
体会:当归既能活血养血,又能止咳平喘,多用于燥化气涩之病症或咳喘夜甚者。方如苏子降气汤、大茯苓汤等。余亦自制辛润理肺汤(麻黄、杏仁、甘草、桔梗、当归、炮姜、生姜、橘皮、佛耳草),治凉燥束肺,久咳不止,有良效。
6、逍遥散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
主治:肝脾不调证。
指征:腹痛便溏;月经不调、经前乳胀;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体会:此方为男妇两宜的肝脾病常用方。
7、温胆汤
组成: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竹茹、枳实。
主治:胆虚痰热所致的失眠心悸。
指征:心悸失眠;恶心;口苦口腻;苔腻;脉滑。
体会:此方为胆胃病常用方。
8、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甘草。
主治:外感发热;咳嗽;关节痛;疮毒初起。
指征:无汗壮热;肢体酸痛;胸胁苦满;舌苔白腻。
体会:此为内外科两宜的解表化毒常用方。
9、半夏泻心汤
组成:黄连、黄芩、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主治:痞证;肠胃病;失眠。
指征:心下痞、或痛;烦躁不安;恶心或呕吐、下利、腹鸣。
体会:肠胃病,寒热虚实皆有之。此方可为基础,加减出入。
10、补中益气汤
组成:人参、黄芪、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甘草。
主治:劳倦内伤;气虚发热;脱肛、子宫下垂。
指征:寒热恶风、微自汗;时有烘热;倦怠乏力、短气。
体会:本方属甘温除热法,所谓气虚发热,按照李东垣的论述,结合临床体会,确有其事。脾胃气虚之体,往往伴随着两种变化;一种为后天生化之源不旺,营卫因而俱虚,阳气不能卫护其外。其人常见脾虚气陷诸证,体温经常不稳定,而且多见偏低状态,平时恶寒疲乏,甚至自汗,喜得温暖;另一种是在劳累以后,或饮食失调以后,又会出现虚性兴奋,如燥热、低热等。补中益气汤可以通过调和营卫而退热,实质是改善自身的寒温调节功能。按照李东垣的说法,即“劳倦身热,形如表证,只颏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得微汗则已,非正发汗,乃阴阳气和,自然汗出而愈”。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方药心悟:名老中医处方用药技巧
图书作者:黄煌主编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