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胆石通消糖浆
【处方】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主气郁湿阻。
【用法用量】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100毫升,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1疗程。冷和平方。
【摘录】《冷和平方》
212、胆胰汤
【处方】柴胡9克,大黄9克,乌梅9克,川楝子9克,车前子9克,黄芩12克,枳实10克,花椒6克,槟榔30克,苦楝根皮30克,白芍15克,使君子15克。
【功能主治】驱虫理气,清热泻脾。主饮食失节,虫积肠中,资生湿热,热扰虫动,上窜胆道,肝胆失疏,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湿热蕴结,阻滞气机。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游开泓方
213、丹栀龙胆逍遥汤
【处方】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术9克,薄荷9克,丹皮9克,龙胆草6克,甘草6克,生姜3克。
【功能主治】疏肝扶脾,清热凉血。主肝脾不和,火燥郁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214、导赤丹
【处方】薄荷1钱,麦冬1钱,木通1钱,黄连1钱,生地1钱,桔梗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上朱衣。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心经热盛,或心移热于小肠引起之小便赤涩,尿道灼痛;以及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证。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15、导赤丹
【处方】黄连15两,生地15两,大黄15两,黄芩30两,甘草30两,滑石30两,连翘30两,栀子(炒)30两,玄参(去芦)30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小儿口舌生疮,暴发火眼,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1丸,每日2次,以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216、导赤清心汤
【处方】鲜生地18克 辰茯神6克 细木通1.5克 原麦冬3克(辰砂染)粉丹皮6克 益元散9克(包煎)淡竹叶4.5克 莲子心30支(冲)辰砂染灯心20支 莹白童便150毫升(冲)
【功能主治】益阴清热,养心安神。主热陷心经,内蒸包络,舌赤神昏,小便短涩赤热。
【用法用量】服后二三时许神识仍昏者,调入西黄0.3克,以清神气。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217、导赤丸
【处方】连翘120g 黄连60g 栀子(姜炒)120g 关木通60g 玄参120g 天花粉120g 赤芍60g 大黄60g 黄芩120g 滑石12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甘、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18、导赤丸
【处方】赤芍药4两,茯苓(去皮)4两,滑石4两,生干地黄(焙)半斤,木通(去节)半斤,大黄(炒)15两,山栀子仁(炒)1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排脓,内消肿毒,疏导心经邪热。主心肾凝滞,膀胱有热,小便不通,风热相搏,淋沥不宣;或服补药过多,水道蹇涩,出少起数,脐腹急痛,攻注阴间;或心肺壅热,面赤心忪,口干烦渴;及痈肿发背,血脉瘀闭;内蕴风热,五般淋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用温热水吞下。
【摘录】《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219、导气除燥汤
【处方】茯苓(去皮)滑石(炒黄)各6克 知母(细锉,酒洗)泽泻各9克 黄柏(去皮,酒洗)12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利水通淋。主阴虚气滞,小便闭塞不通,或小便短少,淋沥不畅,茎中涩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220、导气汤
【处方】木香 槟榔 黄连各1.8克 大黄 黄芩各4.5克 枳壳3克(麸炒)芍药18克 当归9克
【制法】上药哎咀,作二服。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行气导滞。主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三
221、大羌活汤
【处方】防风3钱,羌活3钱,独活3钱,防己3钱,黄芩3钱,黄连3钱,苍术3钱,白术3钱,甘草(炙)3钱,细辛3钱,知母1两,川芎1两,地黄1两。
【功能主治】升阳散热,滋养阴脏。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主两感伤寒,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半,去滓,得清药1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3-4盏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治之。
【注意】若内伤,不系外感传里者,忌用。
【各家论述】《医方考》:经曰:气薄则发泄,故用羌活、独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之气薄者,以升发其传经之邪;又曰:寒胜热,故用黄连、黄芩、防己、生地,知母之苦寒者,以培养其受伤之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诸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白术、甘草,脾家药也,用之者,所以益其脾胃而建中营之职尔。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
222、大清凉散
【处方】白僵蚕(酒炒)3钱,蝉蜕(全)12个,全蝎(去毒)3个,当归2钱,生地(酒洗)2钱,金银花2钱,泽兰2钱,泽泻1钱,木通1钱,车前子(炒,研)1钱,黄连(姜汁炒)1钱,黄芩1钱,栀仁(炒黑)1钱,五味子1钱,麦冬(去心)1钱,龙胆草(酒炒)1钱,丹皮1钱,知母1钱,甘草(生)5分。
【功能主治】通泻三焦之热,清热利水。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胸满胁痛,耳聋目赤,口鼻出血,唇干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肿痛,谵语狂乱者。
【用法用量】《血证论》有天门冬。
【各家论述】《血证论》:诸药清热利水,使瘟毒伏热,从小便去;妙在三虫引药及酒达于外,使外邪俱豁然而解,是彻内彻外之方。
【摘录】《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223、大青龙汤
【处方】麻黄(去节)、石膏,各三钱。杏仁(去皮尖)、甘草(炙)、桂枝,各一钱。大枣五个,生姜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燥烦,六脉浮紧。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224、大青龙汤
【处方】麻黄12克(去节)桂枝4克(去皮)甘草5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石膏20克(碎)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备注】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摘录】《伤寒论》
225、达原败毒散
【处方】杭白芍15g,花槟榔10g,羌活10g,独活10g,北柴胡10g,信前胡10g,苦桔梗10g,云茯苓10g,川厚朴6g,牡丹皮6g,炒枳壳6g,薄荷叶6g,草果仁6g,粉甘草6g,川芎3g,土牛膝30g。
【功能主治】清热疏表,祛湿解毒。主时疫白喉,湿邪挟表,邪客膜原。
【摘录】《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226、达原解毒汤
【处方】鲜生地15克,京玄参12克,麦门冬10克,浙贝母10克,香白芷10克,花槟榔10克,粉丹皮10克,连翘壳10克,金银花10克,土牛膝30克,山豆根10克,牛蒡子10克,粉甘草6克,草果仁10克,嫩射干10克。
【功能主治】疏风透达,清解瘴毒,豁痰开窍。主山岚瘴气,居伏膜原,蕴集肺胃,火动痰生,上蒸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言庚孚方
227、调化丸
【处方】生黄耆8钱,白芍(炒)6钱,当归(酒洗)6钱,牛蒡(炒)7钱,连翘7钱(去心),黄芩(炒)8钱,川连8钱(酒炒),防风3钱,荆芥3钱,桔梗4钱,木通4钱,前胡6钱,紫草茸6钱,红花(酒洗)4钱,大生地(用新瓦烤酥,焙干即时为末)4钱,人中黄4钱,蝉退3钱,楂肉8钱,丹皮5钱。
【制法】凡酒洗者,须先晒干,方可合诸药同焙,共合为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扶元活血。主痘出稠密红紫,潮热不退,烦闷,狂言,一切毒盛之症。
【用法用量】
弱甚者,加人参。
【摘录】《种痘新书》卷三
228、调荣清热饮
【处方】丹皮(炒)1钱5分,地骨皮1钱5分,当归1钱5分,鳖甲(酥炙)1钱5分,白术1钱5分,黄耆(蜜炒)1钱,青蒿1钱,知母(盐水抄)1钱,人参1钱,柴胡1钱。
【功能主治】骨蒸。
【用法用量】上加枣2个,煎8分,不拘时服。
【摘录】《玉案》卷四
229、调荣散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丹皮、滑石、甘草、山栀、瞿麦、红花、香附、阿胶、竹叶、陈皮。
【功能主治】清热行血,祛瘀利水。主产后淋证。有热邪搏血流渗脬中,血随小便而出,名曰血淋;更有污血阻滞,溺窍不通,以致淋沥,亦名血淋。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230、调中化痢丸
【处方】黄连1两,白头翁1两,大黄4两,山楂4两,槟榔3两,厚朴(炙)5钱,木香4钱,小枳实(炒)8钱。
【制法】共研为细粉,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3两5钱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顺气化滞,清热止痢。主气血凝结,湿热伤脾,红白痢疾,脐腹坠痛,口渴身烧。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日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231、调中清热化湿膏
【处方】云茯苓6钱(研),广皮3钱,焦茅术3钱,藿梗3钱,紫厚朴2钱(炙),腹皮3钱,酒连炭2钱(研),条芩3钱(酒炒),白蔻仁3钱(研),香附4钱(炙),生杭芍12g,泽泻12g。
【制法】并以水煎透,去滓,再熬浓汁,少兑炼蜜为膏。
【功能主治】调中清热化湿。主湿滞脾胃兼有里热之症。
【用法用量】每服1匙,白开水冲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32、地参菊花汤
【处方】熟地60g,玄参60g,菊花60g,生石膏10-30g,升麻0.5-5g,蜂蜜60g。
【功能主治】补阴,清热,止痛。主阴虚胃热牙痛。
【用法用量】上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徐徐服之。
【摘录】《古今名方》引杨慎修方
233、地丁饮
【处方】地丁9克 野菊花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黑山栀9克 半枝莲9克 蒲公英15克 草河车9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疔疮初起,经络阻滞,热毒渐炽,麻痒相兼,隐隐作痛,红肿灼热,疼痛逐渐加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234、滴耳油
【处方】核桃仁(研烂,拧油去滓,得油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耳疳。耳内闷肿出脓。
【用法用量】兑冰片0.6克。每用少许,滴于耳内。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235、地肤大黄汤
【处方】地肤草 大黄各9克 知母 黄芩 茯苓 芍药 枳实(炙)升麻 通草 甘草(炙)各6克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利水通淋。主妊娠膀胱热盛,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心中烦躁,脐腹胀闷。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海藻、菘菜、酸性食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236、地干丸
【处方】槐角2两,当归身1两,黄耆1两,生地黄2两,川芎5钱,阿胶5钱,黄连1两,连翘1两,黄芩1两,枳壳1两,秦艽1两,防风1两,地榆1两,升麻1两,白芷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风宽肠。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加至70-80丸,空心米汤或酒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237、地骨膏
【处方】鲜地黄10斤(捣汁和众药汁同煎),当归身1斤,芍药半斤,枸杞半斤,天门冬6两,麦门冬6两,川芎2两,丹皮2两,莲肉4两,知母3两,地骨皮3两,人参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清热。主肺经之热,轻手乃得,微按全无,瞥瞥然见于皮毛上,喘咳,洒淅恶寒。
【用法用量】上将众药,用水2斗,煎1斗,去滓净,和生地黄汁同熬成膏服之。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六
238、地黄煎
【处方】生地黄汁半升,牛蒡根汁3合,蜜3合,黄丹1两,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细研),铅霜1分(研),太阴玄精半两(研)。
【制法】上合和令匀,入银器内重汤煮,用槐枝子不住手搅,看色紫即倾入瓷盒中盛。
【功能主治】热病,热毒攻咽喉肿痛。连舌根痛;
【用法用量】每服小弹子大,含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239、地黄煎
【处方】生地黄1升,淡竹叶1升,生姜1升,车前草1升,干蓝(切)1升,丹参4两,玄参4两,茯苓2两,石膏5两,赤蜜1升。
【功能主治】邪热伤肝,好生悲怒,所作不定,自惊恐。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停冷,下蜜更煎2-3沸,分3次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地黄滋肝肾真阴,干蓝引领淡竹、车前等味降泄诸经游火,又须生姜、赤蜜辛甘滋养肺气,不使虚阳留宿于上。然蜜有赤白之分,白者补而赤者泻,两不移易之定法。
【摘录】《千金》卷十一
240、地黄煎
【处方】地黄汁4升3合,茯神4两,知母4两,萎蕤4两,栝楼根5两,竹沥3合(一方用竹叶),生姜汁2升,白蜜2升,生地骨皮(切)2升,石膏8两,生麦门冬汁1升。
【功能主治】积热。肾气不能上蒸于肺,肺胃枯槁不能滋其化源,而致烦渴便难。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诸药,取汁3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门冬汁,微火煎4-5沸,下蜜、生姜汁,微火煎取6升。初服4合,日3夜1,渐加至6-7合。4月5月作散服之。
【各家论述】
1.《法律》:按此方生津凉血,制火彻热,兼擅其长,再加人参,乃治虚热之圣方也。
2.《千金方衍义》:方中用凉润诸味润血生津,单取生姜之辛以开结滞之气。
【摘录】《千金》卷十六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