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一切道德,都是为了利益。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不遭人嫉是庸才,凡是有能力的人都会被人捧杀,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更优秀。
一个人若不去攀高,就不怕下跌,若被人看低就不怕捧杀。
社交最根本的核心逻辑永远在于利益,社交道德的唯一标准,是对他人利益的尊重。
导读:职场中,有人欲捧杀你,自己心知肚明该怎么办?
职场如江湖,采用“捧杀”的手段排除异己是职场司空见惯的手段,但这种手段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往往当事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后被“杀”的阶段。
在职场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每个人都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利益去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面对职场中难以避免的“捧杀”策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切身利益。
捧杀套路是职场斗争的首选工具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捧杀”意指过分地赞扬和吹捧,来达到被赞扬者变得虚荣自负或招致他人反感的目的。
想要打压或排挤某一个人,方式方法有很多,其中捧杀就是较为高明的手段。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古文名为《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面讲述了众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纷纷对齐王表达了铺天盖地般的赞美。
但是实际上,很多赞美都名不副实,有着明显夸大的成分,极其容易让人滋生骄傲自满情绪,而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却数不胜数。
朋友小王大学毕业没多久,可以说是一个职场小白,天真地以为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会得到认可。
因此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业绩也是有目共睹,在总结会议上得到了上级领导多次的口头表扬,批评别人的时候也常常以他为例反射他人。
小王还曾经暗暗窃喜、自鸣得意,却不知早已引起公司同事的不满,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
结果在团队推选晋升的时候,表面上业绩最好、呼声最高的他却输给了另一位业绩平平、但人缘极好的同事。
由此可见,“捧”是工具,“杀”才是目的。
不要被“捧杀”冲昏头脑
捧杀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别人对你进行了过分的赞扬和吹捧,也就是说他人对你的评价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
有些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能力,盲目的自信就会导致他极其容易相信别人的话,任何吹捧和赞美都会让他飘飘然,以为自己确实有这么厉害,因而也容易落入别人设下的圈套。
在职场中,要想降低被别人捧杀的几率,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内心明确别人对你的赞扬是真心还是假意,自己究竟能承担多少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要能够听进去并加以改进,对别人奉承的虚情假意要能够分辨得出来并且听过就算,不要当真。
当别人都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不可以把自己当回事;当别人不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你需要自己把自己当回事。
捧杀最关键的点在于拉高了“期望值”与“敌视度”,不仅提高了别人对你的期望值,当你无法快速准时地完成工作时。
在别人眼中的能力光环就会瞬间破灭,同时它也提高了同等水平同事对你的敌视度,他们会拿着放大镜寻找你身上的缺点,依此来缩小你们之间的差距。
有些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不会把别人的赞扬当真,就能抵抗被捧杀的风险。
因此当别人有意无意夸奖你,无论是同个级别的同事还是与自己脸和心不和的领导,都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防备。
在职场中远离捧杀你的小人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躲过被捧杀的命运,而且赞美和激励大多比较常见,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如果没有主动觉察,就会变成伤害自己最无形的利器,尤其是对于那些原本就喜欢听夸赞、被吹捧的人而言,这一招无疑是最佳选择。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因而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捧”,职场亦是如此,有些事情看破但不必说破,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
当我们听到领导或同事在“捧”自己的时候,要懂得进行偶尔的自嘲自黑,让别人的“捧”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吹嘘和流言,用一种无声的反击让所谓的“捧”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但是当对方全方位吹捧你,自己又实在无法回避的时候,可以表达自己完全没有他说得那样优秀,反而对方才是如其描述的真正不显山不露水之人。
如此反复几次,对方就明白自己捧杀不了你,甚至还可能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收起这份小心思。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我们和这类人的道是不同的,那不妨趁早敬而远之。
对无事献殷勤的人保持警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知道谁是真心为你好,谁是表面赞扬实际却在暗地里捧杀,才能在职场上安稳发展。
文/老夏分析师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