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表情包”女孩16岁自杀身亡,请警惕那个常说随便的孩子

文丨优宝
每个人的微信里都会有几张搞笑的真人动态表情,虽然我们从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总能带给我们许多欢笑。

所有图片源自:youtube 然而有些欢笑的背后却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故事。 2022年5月2日,刚刚年满16岁的“选美皇后”凯莉雅·珀西自杀身亡。

她的去世让人们始料未及,毕竟自杀前她才刚过完16岁生日,还分享了惬意的生活日常。 照片里那阳光灿烂的笑容,看起来也真的很开心。 但在追悼会上,她的朋友们在悼念后回忆: Kailia 生前饱受维持身材的折磨,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一切都要从她3岁那年,开始参加选美比赛说起。

微笑只是她的保护色 Kailia从3岁起就活跃在舞台上。 穿着精致的礼服,化着浓厚的妆容,踩着高跟鞋,跟着音乐,在舞台上有模有样地展示自己。 随便一个才艺表演,都能点燃现场的氛围。 这是她5岁半参加儿童真人秀《小小选美皇后》时的视频采访截图。

那时她刚出场,跟观众打完招呼。 旁边的人示意她不要忘记微笑,于是Kailia临场发挥,表演了这个活力满满的颜艺。

就这样,她凭借着滑稽可爱的表情,夸张的动作,迅速火遍全美,收获粉丝无数。 她的表情包更远渡大洋,成为了我们微信中的常客。 这一切都是她的妈妈付出了大量金钱、时间、精力,才为她铺成的星光大道。 说起来,Kailia的妈妈也是热衷舞台的演员。

她曾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上,做了13年的魔术师助手。 也许是希望女承母业,也许这是她唯一能够教给女儿她最擅长的事情。 在Kailia四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接受妈妈的背部柔术训练了。 每天压脚背、劈叉,再痛苦也没间断过。

Kailia的童年,被舞蹈、表演、柔术等各种需要学习的才艺充斥着。 不是在准备参赛,就是在已经参赛的路上。 三岁时参加选美,也是妈妈为她做出的选择。 在妈妈看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女儿未来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然而Kailia自己又是如何想的呢? 在一档访谈节目上,主持人问她: “你喜欢化了妆在舞台上表演,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才3岁的Kailia便已经表现出非常佛系的一面,她的双眼有些空洞,表示自己无所谓,只要能让妈妈开心就好。

而一旁的妈妈则表示: “Kailia有天赋,自己喜欢舞台和表演,她是自愿上台的。” 并且强调: “这是她自己选的,我只是在尊重孩子的意愿。”

妈妈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全力将女儿推向一个又一个华丽的舞台,力求争夺下每场选美比赛的冠军。 而女儿也果然不负厚望,基本上只要有Kailia出席的比赛,别人就只有拿第二的命。

因为招牌式的笑容,Kailia在舞台上、镜头前永远会保持着微笑,戴着公主冠、穿着公主裙,高跟鞋,假发片,化着浓妆。 这样的“人设包装”一下便是11年,她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都跟上了选美巡回赛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来过。 在外人眼中,她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女孩,经常在推特上分享自己精彩的人生。

比如上个月,她还晒出自己在牙买加度假时的一张照片,她当时在一个悬崖上做后空翻,然后跃入水中,这一瞬间被记录下来。 她在照片标题上写道: “和平、爱、尊重——牙买加。” 自杀前一周,她的妈妈还兴奋地宣布女儿在即将到来的学期中将会加入学校的橄榄球啦啦队。
并且女儿正在学习航空知识,未来将成为一名商业飞行员。

可Kailia的朋友表示: “她是选美巡回赛中许多人的榜样,她曾分享过她正在与自己的心理健康作斗争。” 这位朋友还告诉媒体: “我们知道她在一些事情上苦苦挣扎(母亲对Kailia各方面的言行举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从3岁起便严格控制着她的身材),我们都竭尽全力鼓励和帮助她。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5月2日,警方在桦树湾州立公园的一辆汽车内,发现了Kailia的遗体。 随后法医和家人一起证实: “Kailia是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因是勒颈导致的窒息。” 她为许多人带来过欢笑,但她自己却并不快乐。

他们总是虚伪地让我选择 儿童心理学家弗朗辛·赛尔瑟将所有父母的教育风格分为四种类型: 宽容式(permissive) 权威式(authoritative) 忽略式(neglectful) 独裁式(authoritarian) 最被大家提倡的自然是权威型父母的教育方式,这类父母往往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 研究也表明,从学业表现、社交情商、行为等层面来看,权威式教养的效果最好,其他三种都会造成孩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Kailia的妈妈也是一位想要成为权威型父母的人,她不仅对自己要求高,对孩子也抱有很高的期待。 但也正因为这样,孩子逐渐成为了父母控制的“工具人”,父母的潜意识中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权威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独裁。 这两者最大的不同只有一点—— 对孩子需求的响应度 有位网友在知乎上分享了她的日常,她说:

图源:知乎 “在我小学的时候,你知道我母亲最常干的一件事是什么吗? 去动物园先去看猴子还是老虎啊? 猴几。 我们先去看老虎吧,虎园左转就到了,猴山太远。 喝苹果汁还是橙汁啊? 橙汁橙汁! 橙汁酸牙,我们喝苹果汁好不好? 喜欢哪条裙子啊? 这条绿色的吼吼看。 啊,那条好丑的,你看妈妈手里这条多好。” 诸如此类的场景几乎上演在她每一天的生活当中。 也许父母本意并没有想控制孩子,但说出的话,仍然会带给孩子深深地无力感。 她没想过反抗吗?当然反抗过,但换来的只是妈妈的一句: “你个小孩子懂什么。” 多次反抗无果,便开始习惯性妥协: “既然我说了也没用,干脆不发表意见了,随便吧。” 慢慢地,她开始讨厌做选择,因为选择对她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趣的事情。 无论选什么,都会有一个早已决定好的结果摆在她面前,她需要做的只有点头,这样大家都省心。 但她的母亲并未对此满足,随着她变得沉默寡言,母亲也开始逐渐厌恶她脱口而出的“随便”。 有一回,母女俩出门吃饭,母亲把菜单推过去,叫她点菜。 照惯例,她把菜单递回给母亲,说: “随便,吃什么都行。” 母亲气得发火,告诉她,不点菜,大家都别吃饭。 她只能拿过菜单,心里生出了浓烈的抗拒,熬了十分钟,终于打下三个勾。 母亲看了看那三道菜,说: “这些还没吃腻吗?点点别的吧。” 然后把她打勾的地方涂成了一团黑,叫来服务员,报了另外三道菜名。 如今她早已成年,回过头来再看,也觉得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但对于当时年幼的她,却足以毁灭表达自己想法和态度的兴趣。 而长大后,她也变成了一个惯于服从,惯于看人喜怒,惯于投其所好,惯于无情无绪的人。 “不让我选择自己的人生,又奇怪我为什么总是不开心,没有活力; 指定我的人生道路,又责怪我为什么总不努力,不够上进。”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 曾分享过一个心理治疗师的育儿经,她说: 父母和孩子间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关系。 你的孩子不是一个力求完美的项目, 你和孩子维持着一种持续的互动关系, 照顾孩子也不是一项"家务", 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当作一个人,一个需要建立情感关系的人。 没人想被别人搞定,大家都需要情感关系,孩子也一样。 严格的家庭教育方式并没有错,但需要张弛有度。 过度地严厉很容易让孩子感到不幸,从而变得抑郁,因为这些孩子在高压且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下缺少了心理灵活性和情绪调整能力。 他们在不该承受的年龄承受着生命之“重”, 大到产生忧郁症 ,自杀倾向,小到有广泛性焦虑障碍,反社会行为问题,强迫症,解离,自残,吸毒和酗酒等行为。 父母再为了追逐名利开始慢慢对孩子进行剥削和消费,于是“教育”二字就彻底变了质。

懂孩子,爱孩子,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