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孩子做错事却不懂得反省?父母请先停止无效说教,从正确“提问”开始!


孩子明明做错了,却不愿意反省自己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与其跟孩子对峙,不如换一种对话的方式。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如何用“漏斗式提问”,引导孩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家庭第一

作者:曦允

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提问,更被誉为史上最优秀的老师。

他透过持续的提问,让学习者不断地思考,进而找出最接近本质的想法,在提问的最后,学习者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贯穿问题核心的提问,那就是找到真正的答案的时刻。

和苏格拉底对话的人,往往会对这个过程感到震撼又着迷。

时至今日,苏格拉底的对话法仍然深具魅力。

尤其当我们想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做错时,这个对话法可以发挥很强大的力量。

大部分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都不会“提问”,而是直接“说教”,相信直接点出问题,就能让孩子觉醒,甚至能改变问题行为。

然而,孩子可能会因为急于摆脱被说教时的不舒服的感受,暂时表现出顺从、反省的态度,但这反而会让孩子失去真心反省的机会。

若想要让孩子真心反省,就不该“说教”,而是要“提问”。

“漏斗式提问”是很好用的技巧。

是指从较广大、简单的部分开始,逐渐深化问题来询问,让孩子真正自我反省。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结合“漏斗式提问”的方法就是“F→W→IF”对话法。

这个对话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F(Fact check)”,是指确认事实。

“请你先把你做的事情写下来。”

当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时,我会先请孩子写下他做了什么行动,再以此为基础来确认是否属实,接着进一步了解整个事件发展的脉络。

第二个阶段是“W(Why)”,也就是询问孩子做出问题行为的理由。

“你为什么那么做呢?”

我非常重视第二个阶段“W”。

即使犯错了,也应该要给孩子能为自己辩驳的机会。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得知孩子不得不那么做的原因。

否则,他们即使知道自己犯错,也不会去反省,因为孩子失去被理解的机会,心里只会觉得自己很委屈。

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辩解,也可以了解孩子对于整个事件的想法,才能借此引导他们,使他们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

如同在嫌疑犯被定罪之前,都要遵守“无罪推定原则”一样,我也会透过“询问理由原则”,试图理解和同理孩子们。

透过“为什么?”这个问题掌握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后,最后一个阶段则是“IF(If you)”。

“如果你是……的话,你的心情会是如何呢?”

透过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去思考受害者的心情。

“没办法无视扎在自己手上的小刺,却看不见自己钉在他人胸前的大铁钉”,人类就是会有这种盲点。

不过,只要换位思考,就可以客观看待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就算大人没有向孩子射出“你做错了”的箭,他们也能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如同大海有净化的能力,孩子们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透过“提问式对话法”,可以引导出孩子潜在的问题解决力。

前面提到的对话法并非只有老师才能做到,也很适合父母使用。

有个孩子因为对他人言语霸凌而惹出了问题,孩子的母亲和孩子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使他深刻反省了自身的错误,也开始改变错误的说话习惯。

家长的智慧,有时甚至会令老师刮目相看。

我不只担任导师,也在学生事务处负责行政工作,所以要不断面对各种问题学生。

有些学生持续因为同样的问题行为受到惩戒,然而,他们的态度就如同自己是学务处的VVIP般,目睹这些孩子的状况,我感到非常忧心,也体会到要让他们真心悔悟难如登天。

请记住,让孩子体会自己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对话”。

如果明明进行了“对话”,孩子却依然故我地反复做出问题行为,那么您对子女说的内容可能就不是“对话”,而是“说教”了。

“对话”和“说教”最大的差异在于,“对话”的本质是“提问”,而父母是从孩子身上得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自己单方面灌输内容,会左右是否真的在“对话”。

“提问”代表着想了解孩子的心情,并且给予孩子反思自身行为的时间。

如果父母单方面想灌输自己的价值观或想法,孩子就绝不会针对自己的问题行为来反省。

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很容易养成,要往好的方向产生变化,却需要很长的时间。

不过,只要反复叩问孩子的心门,总有一天,孩子会真心体会到自己的错误,身为父母的我们也会迎接到孩子开始变化的历史性时刻。

期盼爸妈们能善用对话技巧,给予孩子悔过自新的机会。

曦允老师的温柔叮咛

我因为脊椎侧弯,有段时间会做SNPE(Self Natural Posture Exercise,自我姿势矫正运动)。

指导我的老师说明这个运动为什么有效。

他提到,如果依靠他人的力量来矫正脊椎,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没有他人的协助时,脊椎很快就会回到原本的状态。

但是,如果自己就能进行矫正姿势的运动,虽然会花一点时间,但可以维持很久,也才能根本地矫正成良好的姿势。

我想着,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不也是这样吗?

以父母或教师的力量来矫正孩子的问题行为时,虽然短期就能见效,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要帮助孩子自主产生变化,就算会多花一点时间,也请信任孩子吧!

总有一天,他们能够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