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研究中成长-15种秘法》心得
教师有效“研究”路在哪里?追溯名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于漪、李镇西、窦桂梅、吴正宪、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等一大批全国知名教师的成长经历,哪一个不是伴随着“研究”成长起来的?正是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如果对他们的“研究”考察一番,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研究除了少数个别的内容是“正规”的规范化研究外,多数是自然状态下的研究,既体现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完成即成果”。如果他们都去搞“正规”的科研,也许不会走到今天。
综上所述,“研究”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法宝。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研究得发能发挥应用作用,研究不得法也会让教师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教师的“研究”怎样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时效性呢?
学习了很多专家的成功秘籍: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日志、研究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写论文等等,但为什么自己拿了秘籍却还依然如此,这真的是需要反思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15种秘法》从教研方法篇、科研方法篇、个性成长篇这三个方面详细为读者讲述了教师如何在研究中成长的。下面我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研方法篇:
● 教研方法篇
第一章 备中研,研中备,教学教研双赢--备课研究法
教师把备课作为一种研究,即在独立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去学习借鉴他人的东西,用心研读课标教材、用心了解学生、用心研究教学学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而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的研究过程。即备课研究法。
研究表明,今天备课无论是备课的理念还是备课的内容、方法、无论是教学设计的策略还是课堂教案的呈现形式,都存在着许多弊端。可以这样讲,备课正面临一次深刻的变革。为此,教师要寻找备课研究的突破点。特别强调的是备课要研究,一是要用心,二是要思考。围绕教材,哪些是重点,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哪些是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或直接阐述的,哪些是学生已经理解或者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可以舍去不讲的。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来真正把我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于漪校长的“三次备课”、“三关注”、“两次反思”备课法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章 给自己找一面镜子—听课评课研究法
所谓听课评课研究法,即教师借助听课评课实施研究和提升专业能力的方法。具有很多优势:一是现场观摩的直观性。二是优劣对比的鉴别性。三是激活思维的启迪性。四是技能学习的快捷性。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对课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是看、听、想结合起来,并借助新课程理念做出分析。
提高听课评课效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听课评课与课后反思结合。二是听课评课与对照自己结合。三是听课评课与阅读课例结合。四是听课评课与应用实践结合。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
第三章 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公开课历练研究法
所谓公开课历练研究法,即教师确定选题以后借助公开课这个载体来进行行动研究的方法。教师运用公开课历练研究法可以着重考虑几个问题:一、选题制定计划。二、备课,优化教学设计。三、试讲,尝试体验。四、敢讲,勇于实践。五、反思,历练提升。自评也好,互平也罢,关键是教师的教后反思。上完一节课之后,应该坐下来回想一下,写点教后感,写一得之见,记下疏漏之处。教后反思的关键是学会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育教学成败,理顺工作思路,并及时地记下疏漏之处。
第四章 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经验—经验借鉴研究法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得到什么人的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翻烂一本经典,主攻一个专题,精研一位名家。学习借鉴名师教育教学经验,利用经验移植,是教师开展研究和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学习名师上课,应学习其课中渗透的前瞻性、示范性、研究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教学之路才会越拓越宽。向名师学习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真心真意的虚心请教。二是既要虚心学习别人,但又不能迷失自己。三是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四是坚持自主成长。
一个教师只要勤于学习,对外广泛吸纳,对内注重反思,并持之以恒,那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他离名师的距离就不会太远。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