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发展元认知,应用元认知

发展元认知,应用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

即认知的认知,是指对人的思维的认识和调控,是对思考的思考。

元认知能力,就是人对自己思维或认知进行思考的能力,思考自己的所想所思的意义,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表现特征;能自我意识、自我质疑、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创造出有意义的知识表征。

元认知是学习的指挥,具备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在于,一个人要学会回过头来观察自己的思维。“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该做什么?怎么做?”“我做得好吗?”元认知能力越强,就越具备“驱动大脑”的技能,越能够成为自主学习者。使用元认知,可以逐渐改善执行功能、高阶思维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善于反思或解释他的“学习”是用了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为什么用这种策略;而学习能力弱的,则只能零星、低效地监控自己的思维,对于策略运用的解释就模棱两可了。

老师教学生,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思考,元认知就是我们学习和教学生学会思考的核心所在。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能够自我调节,成为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导向的学习者,懂得为何、如何、何时、何地使用元认知及认知策略。能明白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以及持续学习还需要学习什么。

就如,“错题分析”案例,可以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思考你自己的思维”,思考是如何学习(展示思维→思维还原→反思思维)及如何改进(认知策略改进,构建新思考)。这就是一个将元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学习过程。当然这过程,必须体现学习者的“自我”为中心,而不是替代的“纠错”的过程。思考你的思考,才能通向良好的学习。也正是思考我们的思考,才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得出自己所做出的答案”。

再如,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所学的记忆策略哪一种最适合自己?”;引导学生“实验后,你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有没有更多的或更好的方法和行为的改进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有哪些?”“我还能做些什么改善我的学习习惯?”……等。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计划、任务、行为、学习路径等有一个思考性监控性思考。通过这样一个“思考”过程更好的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我们的大脑不是在自然驾驶,而是“我在驾驶大脑”。

所以说,思考是需要思考的,学习是需要学习的,就是利用“元认知策略”来调节思维和行为的体现。

正是如此,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时,需要做好“元认知”教学的思考:

如教学设计时的思考,这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重点培养学习的哪些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在哪里可能会遇到困难?我怎么样来评价或衡量学生学习这些学科知识的效率呢?我应该如何将这些新内容与他们先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呢?我应该提醒学生激活哪些元认知策略和认知方式来充分利用元认知学习?

再如课堂的反思--监控教与学的行为,这节课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如果没有,是什么让我偏离了轨道?课堂进展节奏是否合适?如何让那些已掌握了新知识内容的学生积极参与并继续上课?同时应该为其他还在学习的学生提供哪些额外的实践机会呢?有没有什么知识内容令人困惑不清?学生构建了哪些意想不的知识链接?我们如何才能利用这些链接?

我曾根据教与学三问“去哪里?怎么去?到了吗?”做过一个课堂评价细则(评价表+解读)。课后若能有“针对性”的“以评促思”反思课堂,也就是一个监控教学效果如何的一个元认知的思考。

总之吧,利用好“元认知”的学习策略,通过思考自己的思维,发展元认知,应用元认知,就是为了更好地“温故知新”,而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确审视有所知、有所不知,“已知之已知,已知之未知,未知之已知,未知之未知”,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元认知学习-策略、活动与课例设计》([美]唐纳·威尔逊//马库斯·科尼尔斯)]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