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86901.4 (22)申请日 2019.04.11 (71)申请人 关慧波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24 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申请人 王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72)发明人 关慧波王琪 (51)Int.Cl. A61K 36/9064(2006.01) A61K 9/70(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K 31/045(2006.01) A61K 33/00(2006.。
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 敷膏, 涉及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 儿发热的贴敷膏药及制备方法。 由以下重量比的 原料构成: 生山栀812、 吴茱萸812、 砂仁8 12、 威灵仙812; 制备方法是:(一) 药物粉碎; (二) 膏药基质全溶;(三) 加药;(四) 加入植物油; (五) 加入远红外陶瓷粉; (六) 加入冰片;(七) 加 入月桂氮酮。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药物治疗小儿 发热副作用大、 易反复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9847029 A 2019.06.07 CN 10984。
3、7029 A 1.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 生山栀8 12、 吴茱萸812、 砂仁812、 威灵仙812; 制备方法是: (一) 称取上述药物, 药物粉碎, 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 (二) 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 加热至8090摄氏度并不断搅拌至全 溶, 稍降温至70摄氏度左右时加药, 用小火保温; (三) 加药方法是, 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 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 60%; 边加边搅拌, 至加药完毕, 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 (四) 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 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
4、量的2.8 3.5%; (五) 上述膏状药物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并搅拌均匀; 远红外陶瓷粉加入比例为: 基质重 量的82%; (六) 上述膏状药物加入如冰片并搅拌均匀; 加入比例为: 基质重量的2%; (七) 加入月桂氮酮并搅拌均匀; 月桂氮酮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比的原 料构成: 生山栀810、 吴茱萸810、 砂仁1012、 威灵仙10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比的原 料构成: 生山栀1012、 吴茱萸1012、 砂仁810、 威灵仙810。 权利要求书 。
5、1/1 页 2 CN 109847029 A 2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 多发的临床病症之一, 又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 其发 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 尤以婴幼儿期较为多见。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外感发热主要是由上 呼吸道感染引起, 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以病毒和细菌为主, 其中感染病毒的占90%以上, 经研 究认为与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 如发热不能及时控制易引发高热惊厥, 导致 脱水、 电解质紊乱等急危重症, 还可并发脑炎、 肺炎、 喉炎、 中耳。
6、炎、 心肌炎、 肾炎等疾病, 目 前西医尚无有效、 确切、 安全的抗病毒药物。 由于小儿表达能力的有限以及配合程度的不 同, 导致临床儿科医师对小儿发热, 尤其是早起的发热诊治存在一定困难, 因而抗菌素的合 理运用就存在一定难度。 而目前滥用抗生素现象趋严重, 由此产生诸多毒副作用, 并且过多 使用抗生素, 可致耐药的产生, 患儿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 并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现代医学 临床治疗小儿发热, 用药以解热镇痛类药物为主, 起效快, 退热明显, 但维持时间短, 药物副 作用大。 而随着现代社会一味追求即时疗效, 解热镇痛类药物的广泛滥用, 其耐药性己经初 见端悅, 部分患儿即便服用至极量。
7、, 体温仍得不到有效控制, 或者出现退热后体温仍然会反 复升高。 因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 使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小儿发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 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 中医在 “辨证论治” 的指导思想下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收到了较满 意的疗效, 其具有退热持续时间长, 不易反复, 同时还能解除病因等优点, 与西药相比其不 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较少。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本发明解决了治疗小儿发热副作用 大、 易反复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由 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 生山栀812、 吴茱。
8、萸812、 砂仁812、 威灵仙812; 制备方法是: (一) 称取上述药物, 药物粉碎, 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 (二) 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 加热至8090摄氏度并不断搅拌至全 溶, 稍降温至70摄氏度左右时加药, 用小火保温; (三) 加药方法是, 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 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 60%; 边加边搅拌, 至加药完毕, 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 (四) 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 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2.8 3.5%; (五) 上述膏状药物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并搅拌均匀; 远红外陶瓷粉加入比例为: 基质重 量的。
9、82%;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9847029 A 3 (六) 上述膏状药物加入如冰片并搅拌均匀; 加入比例为: 基质重量的2%; (七) 加入月桂氮酮并搅拌均匀; 月桂氮酮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 0005 本发明药物的作用: 生山栀10克为君药、 砂仁10克为臣药、 吴茱萸10克、 威灵仙10 克为佐使药。 栀子自古以来便是清热泻火之佳品, 神农本草经对其记载为: “味苦, 寒。 主五 内邪气, 胃中热气。 ”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 栀子具有解热、 降温、 抗炎的功效。 砂仁其性 温, 味辛, 主归脾、 胃、 肾经。 传统认为砂仁具有化湿开胃、 温脾止泻和理气安胎的功效, 。
10、现代 研究表明砂仁具有胃肠保护 (抗溃疡、 促进胃排空、 促进胃蠕动、 对胃肠细胞生物电活动的 影响) 、 镇痛、 抗炎、 止泻、 抑菌、 调节菌群、 降血糖、 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砂仁作为臣药助君药 散寒止痛。 吴茱萸是一种传统中药, 具有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的功效, 威灵仙祛风 除湿, 通络止痛, 消痰水, 散癖积, 现代研究证实可主治痛风顽痹、 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腰膝 冷痛, 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 扁桃体炎。 两者共为佐药辅助君臣散寒止痛。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适合用于治疗13岁小儿发热, 效果好, 无毒副作用, 23天 即可退热, 退热后不易复发, 使用方。
11、便。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0008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 生山栀812、 吴茱萸8 12、 砂仁812、 威灵仙81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四。 0009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 生山栀810、 吴茱萸8 10、 砂仁1012、 威灵仙101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四。 0010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 生山栀1012、 吴茱萸10 12、 砂仁810、 威灵仙810。 001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四。 0012 实施例四。
12、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 生山栀10、 吴茱萸10、 砂 仁10、 威灵仙10。 制备方法是: 第一步: 膏药的制作 (一) 称取上述药物, 药物粉碎, 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 (二) 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 加热至8090并不断搅拌至全溶, 稍 降温至70左右时加药, 这时用小火保温。 所用的固体型膏药基质成分质量比例为: 树脂 100克、 松香50克、 蜂蜡20克、 氧化锌30克、 蓖麻油15毫升、 距异丁烯医用级别20克、 羊毛脂6 克、 医用甘油5毫升、 吐温-805毫升、 粤桂丹同3毫升。 0013 所述膏药基质可以是: 巴。
13、布剂型膏药基质、 溶剂型热熔压敏胶膏药基质、 固体型膏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9847029 A 4 药基质或固体型热熔压敏胶膏药基质。 0014 (三) 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 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60%; 边加边搅拌, 至加药完毕, 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 (四) 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 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2.8 3.5%; (五) 上述膏状药物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并搅拌均匀; 远红外陶瓷粉加入比例为: 基质重 量的82%; (六) 上述膏状药物加入如冰片并搅拌均匀; 加入比例为: 基质重量的2%; (七) 加入月桂氮酮并搅拌均匀;。
14、 月桂氮酮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 0015 第二步: 膏药的涂敷方法 (一) 冲压成形: 在一平台上先铺上一块不粘纸, 大小自定, 将热膏药倒在不粘纸的中间 位置, 然后将不粘纸对等折叠盖住膏药, 用圆木滚向四周滚压, 滚压的力度可调节膏药的厚 度, 待全部滚压平整, 膏药厚度25毫米比较合适, 可将其平放在一边冷却。 0016 (二) 装裱成帖: 将冲出的膏药贴的任意一面, 轻轻揭下, 放在剪好的挂胶无纺布上 粘好, 再轻轻揭下膏药的另一面不粘纸。 贴上原无纺布上的不粘纸按平即成一张完整的膏 药贴。 然后, 可进行包装袋密封包装。 使用时打开包装袋, 揭下不粘纸, 直接贴在穴位区。 00。
15、17 本发明药物的用法: 膏药贴敷于双足涌泉穴, 颈后大椎穴, 12小时更换一次, 连用2 3次为一疗程。 0018 临床实验: 共有30名发热小儿患者, 症状为流涕、 鼻塞、 咽痛, 体温3839.5, 发热为12天, 部分家长自行给予退热药后热退复升。 患儿就诊时还在发热, 流涕, 鼻塞, 咽痛, 食纳差, 夜 寐欠安, 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0019 第二日: 患儿贴敷1剂后热退, 均无口渴、 流涕及鼻塞、 咽痛明显减轻, 食纳可, 夜寐 安, 大便1日1次略干, 小便淡黄。 0020 查体: 20名患儿体温3737.5; 9名患儿体温37以下, 面及唇淡红, 咽部略充 血, 扁桃体无。
16、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 一名患儿体温没有降低, 该体温没有降低的患儿改为西 医治疗。 0021 继续治疗: 双足涌泉穴及颈后大椎穴继续贴敷膏药。 0022 第三日: 29名患儿服药2剂后无发热, 无口渴, 无流涕及鼻塞、 无咽痛, 食纳可, 夜寐 安, 大便正常, 1日1次, 小便淡黄。 0023 查体: 29名患儿体温36.5, 面及唇淡红, 咽部无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呼吸音 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和缓有力。 0024 继续治疗: 继续应用3日贴敷膏药, 以巩固疗效。 0025 6日后39名患儿痊愈回家。 本发明药物治愈率为96%, 治疗有效率为96%。 。
17、0026 典型病例: 例一: 鲁某某, 男, 3岁, 因发热2天, 流涕、 鼻塞、 咽痛1天。 患儿于就诊前2天, 外出感受寒 凉之后出现发热, 咽痛, 体温38.6, 家长自行给予退热药后热退复升。 患儿于就诊前1天出 现流涕, 咽痛等症状。 现仍时有发热, 流涕, 鼻塞, 咽痛, 食纳差, 夜寐欠安, 大便秘结, 小便短 赤。 发病以来无恶心及呕吐, 无腹泻及腹痛, 无抽搐等症状。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9847029 A 5 0027 查体: 患儿体温为38.2, 精神尚可, 面赤唇红, 咽部充血明显, 扁桃体肿大, 双肺 听诊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舌质红, 苔黄,。
18、 脉浮数。 0028 中医临床诊断: 感冒、 风热犯表。 0029 西医临床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030 中医治则: 以疏风清热解表为原则。 0031 双足涌泉穴及颈后大椎穴贴敷本发明膏膏进行临床观察。 0032 第二日: 患儿贴敷1剂后热退, 无口渴, 无流涕及鼻塞、 咽痛明显减轻, 食纳可, 夜寐 安, 大便1日1次略干, 小便淡黄。 0033 查体: 患儿体温36.8, 面及唇淡红, 咽部略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舌质淡红, 苔薄黄, 脉数。 0034 继续治疗: 双足涌泉穴及颈后大椎穴继续贴敷膏药。 0035 第三日: 患儿服药2剂后无发热, 无口渴, 无流涕及鼻塞、 无咽痛, 食纳可, 夜寐安, 大便正常, 1日1次, 小便淡黄。 0036 查体: 患儿体温36.5, 面及唇淡红, 咽部无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和缓有力。 0037 继续治疗: 继续应用3日贴敷膏药, 以巩固疗效。 0038 6日后患儿因偶感风寒前来就诊, 未见患儿发热, 经过对症治疗后痊愈回家。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9847029 A 6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