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死于1799年2月,华盛顿死于1799年12月,他们是同时代的人。
而我们总有这样一种错觉,感觉乾隆是古人,而华盛顿是现代人。我把这样的错觉叫做“印象的落差感”。假如一个生活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突然去到西北地区最贫困的乡村待上一周再回来,会产生类似的落差感——他会有一种穿越到过去的错觉。
乾隆时期的中国,在经济上依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并且至少在当时的文武百官看来,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文明的国家——他们见了皇帝知道要下跪,但英国使臣却不懂得这一点。因此之故,1793年英国人的那次来访,最后搞得双方都不是很愉快。
关于这件事,至少可以有两种意见:
1、英国人不懂规矩,入乡就要随俗,又不是请你来的,你自己颠颠儿的主动要过来,来了之后又没有礼貌;
2、清朝闭关锁国太久,外面早已翻天覆地。趁着英国人来访,理应充分交流,建立关系,一些本国礼仪,这些外国人也不懂,干吗要勉强。
不论持何种意见,我们都必须清楚一点:历史没有对错,在当时的情境下,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
清朝方面坚持让英国人下跪,合情合理;英国人坚持不跪,也合情合理。当时的冲突不止如此,而一切这些表面的冲突,都有更深层的缘由。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便是李约瑟之问。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他了解到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展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和私塾教育也没有在同时期的欧洲产生。
在李约瑟看来,16世纪以前,无论在各个方面,中国都是领先于世界的。正因如此,他十分迷惑,近代的中国为什么会衰落?
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人进行了回答,涉及文化、地理、思维方式、逻辑、自然哲学等方面的因素。而本质上,这与英国人见了乾隆不下跪而清朝方面表示必须下跪的冲突缘由是一致的。
欢迎加入斯人读书会▼点击图片2005年,时任总理去看望钱学森,钱学森发出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便是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自己的看法是:“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这是很大的问题。”
他们所迷恋的意义,全部都来自于外界的虚构。所以他们的世界动荡又迷茫,始终缺乏安全感。(忽略此段)
后来温总理在北大演讲时说起这个问题,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家办教育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大学还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
钱学森作为一名科学家,学成归国,为当局做了很大的贡献。他出生在民国,学成在美国,成就很大。所以在他的问题中有一个核心的比较:
中国这么多大学,基础设施这么好,楼这么高,有那么多学生,为什么这么多年都赶不上民国培养的大师多?
民国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走出那么多大师?
当前的教育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就出现不了类似的大师?
钱学森自己的答案是:“中国需要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注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才,即钱学森要培养人才;一个是模式,钱学森认为可以构建一个模式。就此而言,他的思维恰恰就是造成他的问题的核心因素。
在这个问题上,温总理的看法更值得我们深思——“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
站在今天回顾历史,我们总是能够看到许多荒谬的地方,比如清朝方面非要让英国使团下跪,比如慈禧在同一天向全世界宣战,比如义和团。
这些历史固然是荒谬的,可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去嘲笑这些荒谬,那么我们就是比历史更荒谬的存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一个随时可以消失却无法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的人,如果竟然只是依靠上帝视角就具有了某种智力上的优越感,这是一件可悲且令人同情的事。
历史中的荒谬在于其“不得不”荒谬,正因其荒谬,所以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更深层的缘由依然藏在这些纷纷扰扰的表象之下,在不同的文明周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必然的成为某种样子,从而塑造了整个族群的群体思维。这思维所历经的岁月愈是久远,就愈是顽固,其惯性就愈是深重。
历史是人类创造的,而人类的行为主要受其思维的主导。不论是李约瑟难题,还是钱学森之问,深层的缘由是, 农业文明的思维不利于成就现代科学。
中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后来为什么衰落了?
曾经辉煌的原因同时也是后来衰落的原因。诸多历史学家通常把中国古代的制度称之为秦制,如此明显的谬误竟然能够四处传播,被人们广泛接受,为什么?原因同辉煌的原因和衰落的原因是一致的,因为这个地方的人们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人们无法理解,从结果上看,董仲舒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秦始皇。不要忘了,秦朝的统治仅仅只维持了十几年,真正让帝王砖置稳定下来的是汉朝,汉朝的制度和秦朝的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自公元前1600年(约)商汤灭夏建立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殷商)以来,至公元1912年清朝灭亡,中国历史历经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又历经雏形期、稳定期、混乱期、成熟期、辉煌期、极权期六个时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