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李氏砭法 | 入门基础

第一课:刮痧为何要首开四穴

1、四穴的作用

大椎——宣肺

大杼——养血

膏肓——滋阴

神堂——安神

2、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脏——章门腑——中脘

气——膻中血——膈俞

筋——阳陵泉脉——太渊

骨——大杼髓——悬钟

八会穴歌诀: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悬钟。

3、刮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先从颅底往下刮,刮到四穴时重点刮即可。

第二课:胸腺的重要性及刮法

1、什么是胸腺

胸腺是机体的重要淋巴器官,其功能与免疫力密切相关。胸腺是人体的中枢免疫器官,而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

“免疫”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医术《免疫类方》中,指的是免除疫疠,即防治传染病。免疫力与衰老有着密切关系。

胸腺位于胸腔,在上纵膈的前部,胸骨后部,甲状腺下方,心脏上方。

胸腺既是淋巴器官也是内分泌器官,可以产生T淋巴细胞,还分泌胸腺素,促进胸腺生成素等具有激素作用的活性物质。

2、胸腺的功能

产生T淋巴细胞;产生和分泌胸腺等激素类物质。

如何提高免疫力:体外补充胸腺肽;砭治。

刮痧方案一般从经络和投影部位两方面入手。如肺部问题,肺癌、痰证、顽固性咳嗽,刮肺的投影区至云门、中府,肋骨及缝隙全部刮到(乳头禁刮)。又如心脏问题,心肌缺血、胸闷、心包积液、心率不齐、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等,就刮心脏投影区。

3、刮法

刮者站在侧面,成丁字形。整体先大面积往下刮,然后刮缝隙。任脉由上往下刮,再由中间往两侧刮,腋前线向外向下刮。

谿谷论:肉之大会为骨,肉之小会为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刮骨头:要刮到骨头上颗粒出来。刮骨头缝,要刮到骨头缝沙包、疙瘩都冒出来。

锁骨上面,从外往里刮,重点是缺盆和气舍,用小头刮,脉线要短。锁骨,从外往里刮。锁骨下面,从里往外刮。

胸腺,先大面积往下刮,然后顺着肋骨方向从内往外,一根一根刮。

第三课背部投影区定位及脊椎对应疾病

整体论:中医的整体论是李氏砭法的灵魂,它是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中医的五行理论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任何地方出问题,触一发而动全身。

脊椎中心错位理论:病在前,根在后。脊柱里面除了中枢神经,还有督脉,它从脊柱中间走到头顶,边上还有膀胱经。膀胱经的腧穴有134个,和前面的脏器一一对应。神经和经络是两个系统,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所以脊柱错位也是许多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错位是永恒的,正位是暂时的。

脊椎骨总数26块: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1(由5块骨头组成)、尾骨1(由4块骨头组成)

血液的问题有三方面:肝、脾、骨髓

治大病的骨头由三部分:脊柱、锁骨、胫骨

脊柱复位:《正骨心法要旨》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骨合缝,筋入槽。

李氏砭法拨筋操作手法:先刮痧消除脊柱四周的软组织瘀结;膀胱经第二条侧线,上下来回拨,脉线要短;徐而和的手法。

颈椎一:眼睛、耳聋、耳鸣、睡眠、高血压、颈动脉斑块

颈椎二:(同上)

颈椎三:面部湿疹、鼻炎

颈椎四:同上)

颈椎五:

颈椎六:咽喉

颈椎七: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癌

胸椎一:食道

胸椎二:心脏

胸椎三:肺和乳腺

胸椎四:胆

胸椎五:肝

胸椎六:胃

胸椎七:十二指肠

胸椎八:胰腺

胸椎九:肾

胸椎十:肠息肉、便秘

胸椎十一:同上)淋巴系统

胸椎十二:同上)

腰椎一:肠道

腰椎二:同上)

腰椎三:生殖系统、妇科、男科

腰椎四:膝盖疼、无力

腰椎五:下肢

尾骶骨:尾骶骨受伤,会带来脊柱变形,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背部投影区定位

*五行理论

*肝脾肾同治原理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肝与脾的关系: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脾虚(无气血生化或不统血)致肝血不足。

肝与肾的关系:肝肾同源

脾与肾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具体位置

肝:右上腹,从右季肋区一直延伸过上腹正中

脾:左上腹

肾: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在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十一胸椎下缘,下端平腰椎二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

(可参阅《脊柱相关疾病学》)

第四课 重病刮三骨和常用单穴

*重病刮三骨:脊柱骨、锁骨、胫骨。

非此不能起死回生也,要刮透,刮出痧。

*血病要刮三骨

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血气充盛,血液中的毒素能够不断清理,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正常,那么再重的病情都能得到治疗。

刮三骨有助于增强骨髓造血的能力。

*刮三骨的重点区域

脊柱骨、夹脊、膀胱经,不留白。

锁骨:气舍(足阳明胃经上,主治咽肿、咳逆、甲状腺),缺盆(向胸腔部、心肺提供脾胃生化的精微。缺盆穴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锁骨通透,可以解决头项部、胸腔部、心肺等问题。

胫骨:可以全息反映身体各部。

*刮法

脊柱:脊柱本身、夹脊穴、膀胱经。用砭的天枢部,脉线要短、斜45°。

锁骨:锁骨及上部,从外往里刮,重点是缺盆、气舍。锁骨下部从里往外刮。

胫骨:刮时要脉线短,频率快,力求出痧。(疼痛感一定要在被刮者承受范围内)

*常用单穴

手太阴肺经:云门、中府(肺经的募穴)、尺泽(肺经的合穴)、孔最(排肺寒,肚子响)、太渊(肺经的原穴,危重病人或年老体弱者)、列缺(任脉交会穴)

手阳明大肠经:曲池+劳宫(降心火),臂臑+肘髎+曲池+手五里(甲状腺四穴)

足阳明胃经:足三里(胃胀胃痛)、足三里下2.5厘米(经验穴,没胃口)、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痛经)

足太阴脾经:公孙太白(补脾气)、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三黄穴,健脾祛湿)

手少阴心经:极泉(急救)、神门通里(补心气)、听宫天谷(耳朵问题)

手太阳小肠经:后溪(腰痛)、小海至养老穴(面部湿疹、痤疮)、养老穴(糖尿病)、天宗(乳腺问题)

足太阳膀胱经:天柱(眼睛的根结)

足少阴肾经:太溪复溜(补肾气,打磨旋转)、然谷地机肾系(胃脘下俞)、阴谷穴(阴谷拨风,治疗尿毒症)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急救、心脏疾病)

手少阳三焦经:支沟(便秘)

足少阳胆经:凤池(疏风解表)、京门(肾的募穴)、阳陵泉(筋会于阳陵)、足临泣(偏头痛、眼疾、癌症骨转移引起的腰痛)、地五会(低血压、眼压高)

足厥阴肝经:太冲(肝经的原穴 ,疏解肝气,生津)、章门(脏会于章门,统治五脏的疾病。腑会于中脘)

督脉:百会(提中气,防止子宫脱垂)、申脉照海(补一身之气)

第五课 四井排毒与面部美容的刮法

*四井排毒

井: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部位。重病患者排除黑痧,病情就能缓解。

井穴是十二经脉起源之处

手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足太阳——至阴;足少阴——涌泉;手少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阴;足厥阴——大敦

*十二井穴特点

沟通表里

手三阴经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阴液,运行方向为向下向内

足三阴经井穴,———————————气,———————上—外

手三阳经井穴,气

足三阳经井穴,阴液

*经井穴的功用

主治心下满

主治五脏疾病初起

可宣泄脏腑内热

可导引体表水液回流体内

除肾经井穴外,其余井穴皆可泻经脉有余之阴

刺激阳经井穴可补气

刺激阴经井穴可促进其气血的运化

井穴皆可用于急救

*四井排毒

“痧毒”是在体内流动的痧,可谓“流痧”。手脚是一个出口,痧毒汇聚在四肢,肢端是阴阳经交汇之处,阳脉、膀胱经和督脉打通以后,将毒素赶到手和脚。

黑痧:是毒素,是一种变质的中性蛋白质,强酸强碱对它不起任何作用。

*如何出?

必须使用虎符铜砭。黄铜本身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还可抗癌;在皮肤上摩擦;唯有黄铜才可一步到位把痧毒引出体外。

疏通督脉、膀胱经

经络通畅与否,以及痧毒的浓度

要少油,且挤压

徐而和的手法

*面部美容刮法

面部反应整个人五脏六腑的状态:面主阳明,额主心,左颊主肝,右颊主肺,鼻主脾,颌主肾

面色黄:脾的问题,黄且鲜明是湿热,晦暗是寒湿。面色黑:肾的问题。白:肺的问题,苍白是气血不足。红:心脏,心火旺,上实下虚。面色发青:肝的问题。

肝受血而能视

嘴唇: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脸部的刮法

从中间往两边刮

手法:徐而和,脉线要短,力度均匀渗透

额头:从下往上刮,从中间往两边刮

眼睛:沿着眼眶往两边刮

脸颊:斜向上刮,有提拉作用

最后沿着耳朵前面往下,顺着脖子颈部淋巴刮下来

除了刮,还可摩,手法与刮一致。

第六课 徐而和

*看病需考虑的三个因素

1、疗效好

2、副作用小

3、费用少

三者具备为上选,其次具备两个。

*生病的严重程度

外邪——腠理——络脉——经脉——脏腑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山半死也。

内生五邪:风、湿、燥、寒、热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李氏砭法治疗原理

1、调气为首

2、造气、调气、催气、候气、得气、守气、辨气

3、引邪出表,疾病由里走表,通过自身的溶痧,调动自愈力。

*疗效哪里来

1、理论:1)通论(以通为补、以通为泄、以通为治、以通为健);2)整体论;3)肝胆论;4)徐而和;5)脊柱中心错位理论;6)谿谷论;7)全息理论;8)四井排毒论。

2、工具:虎符铜砭

3、技法:徐而和。《庄子 天道》: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如何做到徐而和:

1)要相信李氏砭法,使刮痧者和被刮者形成合力;

2)学习李氏砭法的思维,在八大理论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知识。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预见性,将可能的排病反应与患者沟通。

3)实际操作中,要入静、入定,静则松,松则通;不可忍者可停止;速度在同一频率上(心跳一次刮三板),力度刚柔相济,均匀,角度45,始终一致,这样每一砭刮下去一致。另外心态也要徐而和。

第七课 砭法学习基础辩证方法(病因 病机 和病机十九条)

*病因

《素问 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上下。

*病因分类

1、外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2、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伤心,而使气耗

怒伤肝,而使气逆

忧悲伤肺,而使气郁

思伤脾,而使气滞

恐伤肾,而使气却

3、饮食劳伤,饮食不节。《素问 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发病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正气虚

2、有虚邪

*病机(十九条)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风胆火上逆于头目所致,要肝脾同治。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肝肾同治。

3、诸气膹(fen四)郁,皆属于肺

1)肺为气之主,脾为肺之母,脾肺有伤,气化不足;2)肾为气之根,肝为肾之子,肝肾有亏,气不摄纳。肝脾肺肾同治。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治理脾胃为主,兼养肺金以制木,使脾土无贼邪之虑,滋肾水以抑制肺火,使肺金得清化之,戒暴怒以安肝木。肺肝脾肾同治。

5、诸热瞀(mao四)瘛(chi四),皆属于心

瞀,眩也;瘛,手脚痉挛,口眼歪斜。肝风胆火上逆,肝脾同治。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疮:疮疡,为痈、疽、疥的通称。痈,红肿热痛,浅而高大,未脓易消或已脓易溃易敛。

风多偏痒,热多偏痛。痛多实,痒多虚。

两个因素:a)心火旺;b)血液毒素多,肝解毒差,肾排毒差。

治责:a)曲池、劳宫祛心火;b)肝脾肾同治(一脏有问题,三脏同治)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下,下焦;厥,昏倒,晕厥;固,前后不通;泄,二阴不固。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肾气虚则厥。

*李氏砭法的辩证思路

1、脏腑关系

2、经络

3、脊柱

*举例

心脏病

1、脏腑:心脏、肺(心肺同源)、脾

2、经络:心包经、肺经、督脉、膀胱经、肾经

3、脊柱:胸椎第二节

刮痧方案:

肝病

1、脏腑:肝、脾、肾

2、经络:肝经、胆经(表里)、心包经(同名经)、三焦经、督脉、膀胱经

3、脊柱:胸椎第五节

刮痧方案:

第八课 李氏砭法注意事项及刮痧禁忌

*刮痧禁忌

1、饱腹或太饥饿,都不适合刮痧。一般饭后半小时

2、醉酒

3、怀孕,不能被刮也不能刮别人

4、哺乳期,不能被刮,否则五天后哺乳

5、糖尿病坏疽

6、石门穴(绝育)、乳头、阴部禁刮

7、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的人,不适合给别人刮痧。

*注意事项

1、刮痧前后24小时内不能喝酒。如醉酒,可点按曲池穴、足三里和足三里下2.5厘米

2、刮全背要辟谷24小时,只能喝温开水或红糖水。糖尿病人、癌症患者不需要辟谷,也不能喝红糖水。

3、刮痧后一定要避风,不能吹风。刮痧部位四小时内不能洗澡(毛孔张开)

4、心肺能力差以及年老体弱的要先刮心经、心包经、肺经,稳定上焦,保证心肺功能的稳定

5、长期下焦不通,如便秘,腹部穴位一定要谨慎,防止气逆上行,上攻心肺,导致心肺功能衰衰竭

6、晕刮的急救:及时平躺,头垫高,点内关穴或极泉穴,喝红糖水。

7、刮痧可与针、拔罐同时进行

8、刮痧后不宜艾灸,阴虚火旺也不要艾灸

*暝眩反应

指接受中医治疗后,身体出现的应激反应。只要患者能吃能喝,二便通畅,睡眠好,精神好,意识清楚就说明治疗方向没问题。

《尚书 说命》:药不暝眩,厥疾弗療。

皮肤病:疹子会更多

咳:咳甚,痰多

肠胃:吐、泻

外感:发汗

*暝眩反应的表现

1、风邪:打喷嚏、发热、出汗,以及浑身四肢酸痛、痒、麻等

2、寒邪:脏腑寒邪较重的病人,可能出现排寒(从内到外很冷),切忌服用姜糖水、艾灸、泡澡等

3、湿邪:出汗、汗较粘、四肢手脚痒、胀、麻、痛、水肿

4、火邪:发热,如忽然烦躁不安或面部发热发红

5、痰邪:大量咳痰、尿频、腹泻、大量排汗

*排病的渠道

1、四肢末端

2、皮肤

3、尿液

4、消化道

5、呼吸道

6、感情反应(哭—肝,笑—脾)

7、孔窍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