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学习|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解读

关于“学习任务群”我比较赞同王宁教授的解读:

“真实情境”这个词语需要关注;“大概念”,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并行。

不存在先后,但存在在不同学段的侧重点。更确切地说:从微观、中观和宏观来区分。

放到任务群的环境下,整本书阅读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学习任务群”让“整本书阅读”由“无序”逐步“有序”

整本书溯源:1941年叶圣陶: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是划等号的。

有专家说:孩子读书是个个性阅读,应该尊重孩子,按照他自己的兴趣来阅读。

有专家说:孩子读书需要教师指引,共读之后有交流。班级共读很有必要。

我们会发现都是因为出发点的不一样。

在此基础上:

到底我们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行?

1.这样的定义界定,为一线教师厘清了范围:结合语文学习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

2.将“无序的书目”稍作了规范,提出了“合适”的标准。

3.将多样的任务做了有序的安排。

二、“学习任务群”让“整本书阅读”由“感性”逐步“理性

1.在过去的”整本书阅读“经验中,常见的都是”感性“的认知与推荐。但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孩子是不成熟的阅读者,是需要培养和习得阅读能力的阅读者。感性的不存在规律性的东西。

对于这一点,感受非常明显。之前经常有人请教给孩子推荐什么书。通常的做法,网上找一找推荐书单,或者是自己孩子的阅读经历。至于为什么会是这些书,这些书看了之后能够有什么作用,从没有去思考过。那么从思辨性思维的角度来说:我会思考,推荐什么书?为什么要推荐这个书?

课标中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有这样的目标达成:

2.在年段”学习内容“上,也按照整本书难易程度,将具体带有感性的书目推荐到相对比较理性的类别推荐。

3.在学段的”整本书阅读“具体评价上,也从之前的印象式的获得转为多元的评核。

可以看到,2022版课标借用了国际阅读素养测评的四个层级的目标。

三、”学习任务群“让”整本书阅读“由”独立“逐步”融合“

”整本书阅读“是有别于常规语文教学的一种独特的实践活动。

赵镜中先生对“整本书”作出如下表述:

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来完成。

启示:

1.“整本书阅读”必须安排进课堂教学。这几年也一直带着班级进行共读。但是在时间保障上比较随意。时间充裕,会组织学生交流;时间不够充裕,往往就以学生自读了事。至于每个学生读这本书的过程以及读了这本书之后有没有产生什么变化,完全没有去思考过。

2.区分“共读”和个性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这项工作中,“共读”是保底,个性阅读是延伸,通过共读带动个性阅读。作为进入课堂的这个板块,必须厘清目标、评估证据、阅读活动的展开等方面的内容,做到读有方向,读有所得。只有分清这两者的次序,才能在整本书阅读这件事情上不焦虑,保质推进。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