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什么样的家长,能把孩子逼的厌学?

很多家长会问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玩游戏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等等,急切地想找到问题的解决答案。

我首先邀请大家做几个深呼吸,当您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理智就会回归。

其实我们的想法、情绪、行为很多时候是我们不知道不理解的潜意识操控的。

潜意识中有很多和意识相悖的内容,潜意识操控着我们的行为,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我们在讨论孩子的时候,总是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盯着自己的孩子,夸着别的孩子,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短板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还买了各种育儿书籍等等。

其实关于学习有两件根本的事情:第一是谁在学习,第二是学什么。

很多家庭,学习变成了家长的事儿,孩子却厌学甚至休学,以下一些症状比如:

1、在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家长过度焦虑甚至比孩子还焦虑。

孩子考试不好,家长比孩子还伤心,孩子学习出错,家长比孩子还挫败,孩子成绩不如其他同学,你比他还痛苦。

2、你为孩子的学习主动做了太多的事情。

孩子有些与学习有关的愿望,你帮他实现但却变成了你对他有很多的愿望,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愿望来实现家长的很多愿望,孩子在学习上变得越来越被动。

如果把学习比喻为书包,就好像家长抢过了孩子的书包,承担了学习的成就感和焦虑感,孩子还背什么呢?

3、 父母花太多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

你越来越不耐烦,孩子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你们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大,父母总是干预孩子的学习,导致了孩子学习欲望的死亡。

接触过一个案例,是报名团体课的一位家长:

A妈妈当时自修本科之后准备考研。

因为小时候父母总是控制欲太强,总是因为学习的事情与父母对着干,高中毕业就下海经商,成了富婆,衣食无忧,当家主母,大事小事不会有人束缚她。

她刚刚入团体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垫底,起初她就是整天为了孩子的学习伤透脑筋,焦虑的不行。

有一次听完她的故事后,B妈妈非常愤怒,说,我要是有你这样的妈妈,我也和你对着干。

这两位妈妈之间的互动中呈现的就是母子关系。

A妈妈有所觉察,在团体的支持下也慢慢有所变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要为自己而活,孩子也就有了松绑的感觉,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就有了变化,从垫底变成了前五名,现在通过妈妈的改变,孩子也发生了改变。

这位妈妈呈现的焦虑,其实代表了大多数妈妈潜意识的恐惧。

害怕孩子学习不好,长大就会找不到好工作,没办法养活自己,带着这些焦虑,出于一位母亲的职责和本能,便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孩子的学习上。

你以为你为孩子的学习付出了太多,牺牲了太多,比如放弃事业,没有时间交友,你的牺牲使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抱怨孩子,还包含要对孩子对等牺牲的交易,孩子必须服从并赞美你的伟大。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因果倒置,意识层面因为牺牲所以抱怨,潜意识层面为了抱怨所以牺牲。

抱怨是因为看不见自己婴儿般被照顾的愿望,而且把对自己的抱怨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把孩子父母化,把孩子脆弱的人格撑破。

在接触的很多案例来看,很多孩子会因为承受不住父母的焦虑和期待,而面临崩溃和逃离。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超限效应”:即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所引起的心理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我们总是认为,在父母的监督和管控下,孩子的学习一定不会差到哪去,但是事实上是,父母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介入越多,孩子对学习的反抗情绪也就会越大。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渴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不要去破坏孩子本该有的学习动力。

那应该怎么做呢?

1、 和孩子的学习保持距离。

觉察自己,不入侵孩子的边界,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出现问题的时候,不主张由父母亲自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由专业的心理老师来解决。

解铃不需系铃人,父母自私一点,把自己当成和孩子一样有价值的独立存在的人,有权利享受自己的人生,自动离开了可以抱怨的道德制高点,在心里上和孩子拉开距离,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2、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孩子学习不好并不是孩子脑子笨,具体是什么原因呢,生物学层面的智力不足我们无法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对其智力发育的限制则是心理层面的问题。

曾经接触过一个初中的女孩子,她每个字都认识,却不知道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通过不断的咨询,慢慢摸索出她的问题源于他的父母对他要求特别严厉,除了学习不可以做其他有兴趣的事情。

阅读是有趣的,孤立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意义,而女孩潜意识认为这种阅读的兴趣违背了父母的愿望,会受到父母的惩罚,所以禁止有趣就泛化到了阅读上,禁止她大脑阅读的功能。

所以在后期,家长改变自身后,当家庭氛围不那么紧张,快乐可以被允许的时候,同时咨询师让女孩认识到阅读产生的兴趣不会对父母形成攻击,也不意味着面对父母的惩罚,这种情况才慢慢的好转,这就是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

所以,越在乎孩子,家长越要学会适度的放手。

与其总是被动的把目光放到孩子身上,不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觉察,帮孩子塑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