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篇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3分) (一)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 山阴 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 丝竹 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 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 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逍遥游》)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B.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C.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D.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阴:绍兴古县名,秦代始设,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县址在会稽山的南边,故名。 B.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文中“丝竹陶写”,意思是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C.晦朔:晦是阴历每月月末日,朔是阴历每月首日。“朝菌不知晦朔”,言其生命短暂。 D.羊角:羊的角。“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中“羊角”借指一种回旋向上如羊角状的旋风。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不喜欢在京城居住,初到浙东,便产生了终身长住的念头,会稽诸多名士与他志趣相投。 B.王羲之弃官后,以游山玩水、射鸟钓鱼为乐,与谢安交好,二人共同拒绝了朝廷又一次征辟任用。 C.斥鴳腾跃“数仞而下”,却嘲笑展翅“九万里”的大鹏,庄子以此说明“小”是无法理解“大”的。 D.庄子说理善用譬喻,如选文(二)中或借“朝菌”等生活常识类比,或用“汤之问棘”等寓言作比。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两篇文字都提到“彭祖”,各有什么作用?(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9分) 兰亭 陆游 兰亭绝境擅吾州,病起身闲得纵游。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 酒酣起舞风前袖,兴尽田桡月下舟。江左诸贤嗟未远,感今怀昔使人愁。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交代了兰亭的地理位置与地位,以及得以游览的原因。 B.颔联写流觞曲水古迹还在,山上桂花芬芳,与首联“绝境”照应。 C.“酒酣起舞”和月下归舟的场景,形象描写出诗人借酒浇愁的情状。 D.诗人秋游兰亭陈迹,看曲水小山,怀想江左诸贤,表达了深沉感慨。 17.本诗与《兰亭集序》“兴怀”的原因相同,但内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1分) 魏晋文人的生命观及其思想分野 钱志熙 魏晋时期既是文人个体生命意识发生的时期,又是他们在生命观的抉择上充满矛盾的时期。此期文人群体的生命观,主流是倾向于理性的,但非理性生命观的诱惑仍然在发生作用。 即以表现生命主题的第一批硕果汉末文人诗而言,一方面它们已经比较彻底地摆脱汉赋、汉乐府诗中常常出现的非理性的幻想,建立起以表现现实生命的本真状态为美的审美理想。可另一方面古诗作者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却各不相同:有具有虚无享乐倾向的生命观,有希冀以爱情填补生命空虚的行为,也有追求立德、立功的生命观。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情感基础,即上述种种都与人生短暂的觉悟有关。可以说,只因为知道了人生的短暂,才有了对人生行为方式的种种不同的快择。如是人类全体都沉迷于非理性的幻想中,则一切的人生行为都只指向追求生命的延长。所以魏晋人对生命短暂这一必然命运的觉悟,正是魏晋各种意识纷起、文化趋向多元化的总根源。 但是,魏晋各阶段文人群体的生命观都有阶段性的主流倾向。与汉末社会的奢侈风气相适应,一种贵生适性的思想在文人中颇为流行,甚至也反映在无名氏诗中。可以说,汉末文人群中流行的生命观,是以强调生命的物质性为主,亦即陶渊明所说的“形”的境界。但经过汉末大乱,人们却从这种迷惘、注重物质性的误区中觉醒过来。动乱对社会的触目惊心的破坏,唤起了士人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恢复了士人群体原有的弘道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当然汉末文人中流行的贵生适性的生命观对建安文人仍有一定的影响,邺下文人中盛行的贵游、游戏之风就是这种意识的表现,而曹丕等人的作品所表现斗鸡欢宴、听歌赏舞的内容,也反映了建安文人对生命的物质性的注重。他们对生命的道德价值的理解,也很少达到先秦儒家的高度。但这正使建安文学表现出激情变化、活泼多彩的生命境界,成为建安文学真正的魅力所在。 正始以降,玄学发生,自此迄于两晋,玄学生命观成为社会意识中的主流倾向。这种玄学生命观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汉末以来所积聚的生命情绪,也对两晋纷乱现实中的生命危机起一种镇定剂的作用,但也使文人弘道济世、积极追求个体生命价值、主动承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趋于消沉。并且,它所起的解脱作用毕竟是有限,尤其是西晋士人并不放弃物欲追求,所以对老庄的自然生命观只是玩其形式而很少深入其自然哲学的高度,所以不啻是一种麻醉剂。当人们正视活生生的肉体所具有的感情、欲望时,就发现这些观念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如飘荡于空际的几条朽索。于是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惊呼:“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并且吃惊地发现从来的兴感之由皆因生死之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斥齐生死、等寿夭的玄学生死观为“虚诞”“妄作”,正说明魏晋玄学生命观理性消解作用的有限。 汉末以来颇为流行的享乐生前、贵生适性的行为,也在玄学中找到了理论根据。玄学认为生命是自然之化,如郭象注庄子,提出万物“块然自生”的理论,很有力地否定天人学说中生命为天地神秘意志所生的神学生命观。但是这种“块然自生”的生命观也同时否定了生命的精神价值,为物欲主义者提供了理由。至于东晋时所造的伪书《列子》,则在此基础上大倡享乐主义的生命观。 因为有了玄学理论的支持,享乐主义的生命观变得更加流行了。而文学中频繁地表现的文人饮酒之习,正是这种生命观的反映。陶渊明《形赠影》诗中,“形”将“得酒莫荀辞”作为解脱死亡忧虑的办法,正反映魏晋人所具有普遍心理。王瑶先生认为魏晋人耽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此慰抚对生命短暂的焦虑,“因为他们更失去了对长寿的希冀,所以对现刻的生命就更觉得热恋和宝贵。放弃了祈求生命的长度,便不能不要增加生命的密度”。由此也可见酒成为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与生命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选自钱志熙《论中古文学生命主题的盛衰之变及其社会意识背景》) 小孟同学学习了《兰亭集序》后,对魏晋时期文人的生命观产生困惑,向老师求助。为此老师提供了这篇文章,供小孟与其他同学研读并思考以下问题,以帮助小孟解惑。 18.为讨论需要,有同学搜集了一些材料。下面材料和文章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B.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C.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9.为了清晰直观地理解这篇文章,小孟决定用图表的形式梳理魏晋文人生命观,请帮小孟补写完整。(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20.王羲之认为“一死生”“齐彭殇”是“虚诞”“妄作”,小孟同学对此不理解。请结合这篇文章,解决小孟的疑惑。(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孟认为,时下出现的消极“躺平”等现象,就是“魏晋生命观”的体现。请结合“专题篇”中的相关诗文,对小孟的理解做出你自己的评价。(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篇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照要求写作。(10分) 如何教育好小陈,父母有不同意见。爸爸觉得“树大自然直”,而妈妈觉得“小树不修不直溜”。 请以“争辩又开始了”为开头,描写一段小陈爸爸与妈妈争执的场景。要求:人物形象鲜明,细节生动,不少于150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如果你问一些青年人:距离你家最近的莱市场在哪里?你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烦恼?你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能说得清。这类现象被称为“附近的消失”。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南京市2023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
语文参考答案
1.(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6分。每空1分)金陵语文 2.大吃一惊(惊诧万分、大惊失色等,意思包括吃惊、出乎意料两层均可) 习以为常(熟视无睹)(2分。每空1分) 3.D(3分。和文中一样,表达对前面内容的补充说明;A对前面内容进行解释;B舞台说明;C表示引用出处) 4.C(3分) 5.原文有对晨空、日落的颜色描写,更具体形象;原文除了颜色之外,还有诗兴,更有诗味联想;更能表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趣味性的特点;更能体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6.B(3分) 7.B(3分。直接原因是自我秩序的破坏,而时代的剧烈秩序变迁是外因) 8.(1)他是赵太爷的老子,比赵太爷高一辈;赵太爷威风而高人一等,他就高人两等。(2分。每点1分)(2)假洋鬼子没有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应该以死来表示忠贞节烈;她居然没有自尽,也不是好女人。(2分。每点1分) 9.这句哭骂激发了阿Q的传宗接代的伦理意识;引发了向吴妈求欢而失败的悲剧,遭到未庄人的鄙夷和排斥;进而导致生计出现问题而被迫离开未庄,命运发生了改变。(4分。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10.(1)虎耳草:小说中虎耳草多次出现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是少女爱情意识的象征;代表着翠翠和傩送爱情的进展。(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 渡船:是翠翠祖孙的生活工具;是人与人之间友善关系的象征;傩送选择渡船,象征选择了爱情。(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 白塔:贯穿小说始终,是湘西文明的象征;庇佑着人们,是人们安宁精神的场所;白塔的重建,象征着对传统生活与文明的坚守。(5分。答对一 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 (2)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聚在一起,向空中撒纸钱,祭奠活着的自己;(2分)表达对人生的绝望,对罪恶时代的控诉和告别。(3分) 11.C(3分。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12.A(3分。阴,山北水南)13.B(3分。是王羲之拒绝了朝廷的征辟任用) 14.(1)过去喜欢的东西,转瞬之间,已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发感触。(5分。“向”“俯仰”“陈迹”“兴怀”、句子通畅各1分) (2)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去往南方的大海。(5分。“绝”“负”“图”“适”、句子通畅各1分) 15.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长寿,庄子是为了证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4分。每点2分) 16.C(3分。“形象描写出诗人借酒浇愁的情状”错)17.相同原因:由良辰美景而兴尽悲来;由怀想古人产生感慨(世殊事异)。(2分。每 点1分)不同内容:王羲之感慨生死,关注当下;陆游则自嘲“身闲”,感慨不得重用。(4分。每点2分)18.D(3分。A为曹植诗句,为人生短暂,依然要建功立业;B为《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语,宣扬以饮酒为代表的及时行乐,彻底否定了今世的功业;C为陶渊明诗句,表现其顺应自然的生死观;D表达的思乡之情) 19.(1)汉末;(2)弘道济世、建功立业的生命观;(3)玄学生命观。(6分。每点2分) 20.“一生死”“齐彭殇”源于庄子老庄的自然生命观,成为魏晋玄学生命观,有麻醉作用;王羲之突破了魏晋玄学生命观理性消解作用,对生死表现出深沉的感慨,“死生亦大矣”是对生命虚无的对抗;“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说明王羲之把眼光转向未来;王羲之表现为对生之留念,暗含有生之年应当享受生活、做些实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6分。每点2分, 答对三点即可) 21.小孟的理解有偏颇。(1)魏晋风度是对生命短暂这一必然命运的觉悟;建安文人有着积极的人生观,表现出激情变化、活泼多彩的生命境界;正始以后文人生命观是对两晋纷乱现实的反抗。(2)消极“佛系”与“躺平”不是对“魏晋风度”继承,是一种颓废的人生态度。(6分。评价2分,理由每点2分。第一问答对两点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 22.略(10分) 23.略(50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