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每日蒙台梭利(ID:-daily)◐
3岁的冉冉刚上幼儿园,天天跟父母念叨“我们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5岁的果果,在幼儿园吃饭吃到碗里一粒米都不剩;而在家里,想吃就吃,不想吃谁说也不管用。
为什么家长苦口婆心的“连哄带骗”想纠正孩子的问题,却不如老师一两句话就能轻松“搞定”?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却把家长的话当做耳旁风!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惑,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却不听父母的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背后有4个原因,你若能读懂就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学校有规则,
家中“自由”过度
父母都深爱着孩子,有时候爱的太“深沉”,毫无规则可言;
甚至有的家长到了“溺爱”的程度,只要孩子听话不惹事,什么条件都能满足孩子。
孩子在家中的“自由”没有限制,反观学校有明确的规则,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都有明确的规则和时间界限。
对于0-6岁的孩子,正是养成规矩的最佳时间。
学校里的规则有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而且还有同伴的共同遵守,老师的监督,更容易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蒙台梭利博士说,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有规则的爱,才是智慧的爱。
那么,在幼儿园中一般会有哪些规则呢?
对于0~6岁的孩子,应建立哪些规则?
蒙台梭利博士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三点基本原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中,下面六条基本规则,孩子都应该遵守。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老师懂孩子的需求,
而且情绪更稳定
蒙台梭利博士说,我们要尊重、理解每一位幼儿。
懂得孩子的需求,能够通过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背后的真正需求,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辅助孩子的成长。
爱孩子很容易,懂孩子却很难。
对于成人来说,当家长太容易了,但教育好孩子,懂得孩子的需求,给予爱与陪伴,却不容易。
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需要什么?
自己给他什么就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有的家长觉得,我给孩子的就是对的,我说的孩子就得必须照做。
然而,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那便是绝大数时候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懂孩子,才能爱孩子。
我们所说的懂,主要是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二是了解孩子阶段性心理特征,三是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的成长具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发育特点和认知层面都有不同的表现。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些事情不能太着急,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随着孩子的成长,心理特征会有阶段性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会在一些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父母若不懂得教育,常常把孩子的某些行为看做叛逆、任性。
比如,我们常说的 two,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诅咒的敏感期等等,这些都是每个阶段孩子成长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很多家长会认为是孩子不够听话,对孩子发脾气、怒斥孩子,甚至把调皮、叛逆等标贴随意贴给孩子。
而老师不一样,老师经过了专业的培训,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性特点;
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平等的,当孩子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的时候,老师能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小秘密”,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老师总能做到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的行为发掘孩子背后的真正需求,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老师能坚持底线和原则
爱可以无条件,但要有原则和底线。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条件都是“试探性”的。
即孩子提出来的条件,有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想要,而是只是试探一下父母的底线。
因此,你每一次的让步,都会让孩子觉得你没有底线,会变得更加的变本加厉。
越没有底线的父母,越容易养出“白眼狼”!
所以,爱孩子,就要坚守做父母的底线,不能无原则退让。
孩子之所以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很大原因在于老师会坚持原则和底线;
而在家中,父母经不住孩子的胡搅蛮缠,一些原先制定的规则就会轻易变动。
老师更懂得让孩子“听话”
这里的“听话”,指的就是服从。
所谓服从,就是教师或父母让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孩子就遵从指令去做什么事情。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大量教学观察及研究发现,儿童对服从意识发展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儿童有时候听话、有时候不听话,在我们看来有点反复无常。
1-6岁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服从意识与他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要服从成人的某个指令,儿童首先要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即具有明白指令的能力。
所以,要知道儿童能否服从某项指令,我们首先得知道他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发展水平。
这就是说,儿童要达到某种发展水平,他才能服从,才能变得听话。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人习惯用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孩子,让他们“变得”听话。
比如3岁前的孩子,让他做某件事情,不配合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不听话,成人习惯强制性的命令孩子去做。
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会突然发现孩子听话多了。
但这也是间歇性的,时而温柔如天使,时而胡搅蛮缠总是很叛逆。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在服从成人指令时候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他不可能突然就能服从他人的意志,也不可能突然就能明白做某件事情的理由。
服从是一种能力,儿童若要反复使用这种能力,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巩固这种能力。
因此,1-6岁阶段的孩子有时服从,有时不服从,就是这个原因。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首先得明白,孩子是否具备了“听话”这个能力。
2、第二阶段,儿童随时会服从命令,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
当孩子的服从意识发展到这个阶段,他的能力已经得到巩固,这个时候他既能听从自己的意志,也能听从他人的意志。
此时的儿童,已经可以领会他人发出指令的意图,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完成命令。
3岁以上的孩子,服从意识大多都能达到这个程度,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所期望的孩子听话,就是要让孩子服从意识达到这个程度。
那么,孩子的服从意识就仅限于此吗?显然不是!
当儿童的服从意识达到第二个阶段之后,会向更高层次去发展,即服从意识进入第三个阶段。
3、第三阶段,儿童渴望命令的下达。
处在第三个阶段的儿童,期望成人能给他们下达命令或指示。
他们好像急于等待和履行别人的命令,并表现出无限的快乐,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
日常教学中,细心的老师或家长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做完游戏或手工,跟孩子说“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话还没说完,孩子就马上动手开始收拾东西。
儿童服从的太快,以至于你还没讲完话,他就开始行动了。
在蒙氏幼儿园,当收工作的音乐响起,孩子们都能马上去执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孩子服从意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成人的一点一滴的付出,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有爱,更要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
教育孩子,不是非打即骂才有效。
有时候当你了解了孩子听话背后的原因,换种表达方式跟孩子交流,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个“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读懂孩子,让孩子在温柔的注视下茁壮成长。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本文图片由:春天树儿童之家(化州园)友情提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