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父母的陪伴,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陪伴,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来源:|作者:pmo088ebc|发布时间:2020-11-30|428次浏览

有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陪伴孩子。”

或许,有些调皮捣蛋,甚至有恶劣行径的孩子,是老师、同学、邻居眼里的坏孩子。然而,我们是不是应该放下偏见和责骂,思考是什么促成他们的“坏”?

关于没有父母亲陪伴的留守儿童的苦,其实是社会的一根刺。

记得在报纸上看过的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这样的:秀山县钟灵镇旺龙村的一家普通家庭,孩子已经13岁,就读于镇上的中学,然而,这个13岁的孩子外表看上去异常黑瘦,单薄的身子和稚嫩的脸庞让人十分心疼。

他眼神淡淡地告诉记者:“我和爸爸妈妈已经分开9年了,相聚的时间不超过90天。”

这种漫不经心的语气,更像一颗生锈的铁钉扎进我们心底,生疼。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我看过最好的乡村留守儿童的电影,一座座大山仿佛割裂成两个世界,留守的孩子失去亲情,父母失去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

留守儿童的群体隐形在社会的最底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说,关于留守儿童的规模一直说法不一,有个说法是6100万,也有说法是6800万,并且这个数值在逐渐增加。

很多城里的孩子羡慕他们的无拘无束,可以漫山遍野的追蝴蝶,肆无忌惮的去田里摸泥鳅。

但是其中没有父母的辛酸,却是他们无法圆满的人生缺憾。

01留守儿童中,父母扮演什么身份?

黄灿然曾经写过留守儿童的现状:总是在泪水中默默吞咽孤单,从根茎里来,却不能回到泥土里去。

这样的一群孩子,常用孤单思念远方的父母。

前段时间,有件震惊网络的悲剧来于贵州毕节一个家庭。4个孩子在家里一起服用农药自杀身亡,最大的孩子已经有13岁了,最小的女孩仅有4岁。

4条充满希望的生命逝去,不敢想象他们父母如何承受住这样的丧子之痛。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补贴家用,爷爷奶奶已经去世,最大的哥哥就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做饭、养猪、照顾弟弟妹妹、就这样被迫成为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

一直照顾家庭的哥哥只留下了简单的遗言:“我知道你们很好,但是我该走了。”

4个年幼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家庭,那么父母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呢?即使他们有自己的苦衷,但是也不应该完全忽略孩子,以致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农村不仅出现留守儿童,城里也日渐有很多留守儿童,只是比农村的孩子要幸福很多。

父母早出晚归的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周末,甚至周末加班就不能陪伴孩子,所以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周末父母”。

所谓周末父母,我们的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生活,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一段时间,然后等到放假有时间再把孩子接到一起生活几天,这样周而复始着。

我们身边很多父母,已经逐渐忘记自己的责任与角色,我们是父母。

我们在忙碌的时光里,错过了孩子一次次的成长烙印。我们看着孩子变得陌生,变得难以管教,其实是缺少陪伴和了解。

孩子的世界,只要给一颗糖,就会顷刻甜满。

02父母子女一场,请包容各自的缺点

有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陪伴孩子。”

确实如此。

在忙碌的社会,我们为了好好工作,为了可以让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努力。

我们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我们放弃工作就不能给他更好的生活,不能给他更优质的物质生活。

我们选择认真工作,又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甚至无法了解他的性格和生活习惯。

对于孩子而言,见不到妈妈得不到天生需要感知的母爱,而留守儿童,见不到妈妈,就等于“没有妈妈”,这种无法平衡的相处方式,让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以忙碌的工作为借口,错过孩子一次次成长中的欣喜和失落,工作和孩子不可避免会相冲,所以只能试图平衡工作与孩子的杆秤。

我们都有自己难以言喻的辛酸,希望父母子女一场,我们可以包容对方的缺点。

他们是社会的留守儿童,也是父母的孩子。

希望时代在进步的同时,可以真正重视起这群社会一隅的群体。他们小小的身体灌满孤单、失望与无奈;他们在做无声的呐喊;他们渴望被父母温暖的爱拥抱入睡。

一句“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来源璇紫教育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