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黑化妈妈火上热搜,有人为她点赞

文丨优宝 最近,有位妈妈在小红书上分享了和自己女儿的一次日常。 事情很简单,排队买寿司的女儿想把最后一份寿司让给身后的小哥哥,这番善良的举动却换来母亲“无情”的打击。 她不但二话不说直接替女儿结账把寿司拿走,还在回家的路上对女儿发出了一系列灵魂拷问。 核心思想只有4个大字 “不要善良”

所有图源:小红书、百度、头条新闻等 这波“反向”育儿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争论,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善良真的让你快乐吗? 那天晚上,这位妈妈正带着女儿逛街,她们行走到街边一个寿司摊前,女儿突然很想吃寿司。 但因为天色已晚,摊主说只能做这最后一份了。 好巧不巧,一个男孩也前后脚来到这里,听到卖完了脸上不免露出失望的表情。 女儿看在眼里产生了一些犹豫,想了一会便对摊主说道: “阿姨,这份还是给小哥哥吧,我不要了。” 说完有点可惜的看了看面前的美食,又带着点期待夸奖的神情望向妈妈。(妈妈原话) 知女莫如母,妈妈马上洞悉了女儿的想法,她没有理会刚刚露出惊喜表情的男孩,而是直接付款给摊主,告诉她还是继续做给女儿。

拿着寿司回家的路上,妈妈看着一脸不解的女儿问道: “是不是以为妈妈会因为你谦让而夸奖你?” 女儿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你刚刚为什么要让给那个男生?你觉得他比你更应该优先吃到好吃的吗?” 女儿想了想说: “不是,他比我大,来得比我晚。” “那你认为他比你更需要这份寿司?” “嗯……也不是,我自己也很想吃。” “既然都不是,那为什么要让呢?” 女儿似乎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她问妈妈,书上不是都说善良的小姑娘是最美的吗?而且做了好事,听到别人说谢谢,自己也会很高兴。 可妈妈继续问她: “那个哥哥刚刚有说谢谢你吗?” “没有。” “是谁告诉你那样做会让自己高兴呢?明明因为吃不到想吃的东西会不快乐,就因为让一个不认识的男生满足了愿望,就觉得自己也跟着快乐了吗?” 这下女儿彻底被问住了,因为这里面包含的深意已经远远超出她这个年纪所能领会到的程度。

最后,妈妈蹲下来,扶着女儿的双肩,再次认真又严肃地告诉她: “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不需要美丽,她聪明、勇敢,可以是最厉害的小朋友,但不做最厉害的那个也没关系,因为我和爸爸会永远支持她、爱她。 所有最好的都是她应该得到的,没必要用让给别人来换取夸奖,即便是自己的哥哥,宝贝你自己开心比别人开心更重要!”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争论,想来还是妈妈最后的话有点过于自私之嫌。

但站在为人母的角度倒也可以理解。 这个世界男女从来都是不平等的,女性不可避免的在更多场合沦为弱势群体的存在。 但偏偏这个社会更愿意去鼓励女孩要善良、要温柔,却没有给予女孩不善良温柔的权利。 而在这份善良与温柔的驱使下,男孩子吃了亏,父母可以洒然一笑,颇有孩子得到历练的欣慰。 但如果是女孩子吃了亏呢?很可能便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伤痛。 因此这位妈妈十分害怕女儿日后会习惯性对比自己更强者产生同情,倘若一个遇人不淑,便可能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我们担忧过度,太悲观了吗? 你真的愿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善良吗?

可以善良,不必讨好

相信每个人都曾感受过他人的善良。 公交车上,你晕车晕得厉害,但车上人很多,站了十来站都没有一个空位。 是否曾有一位好心的老者拍拍你的肩膀,把他的座位让给过你? 踏入社会,你因为没有经验,各种被领导压榨、被客户刁难。 是否曾有一位好心的同事主动拉你喝酒谈心,将他的处世哲学向你娓娓道来? 每遇灾情,又有哪一次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正是这些让人感到人性美好的瞬间,让我们教导自己的孩子——好人会有好报,做人必须善良。 善良本无原罪,只是容易扭曲成为讨好。

前两年,有部很火的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凪的新生活》。 这部剧的女主角,明明是自然卷发,却为了男友每天早上用一小时把头发拉直; 与同事拍合照,自己迷了眼睛却也不敢要求大家再重新拍一张; 同事们无礼的要求,她也有求必应地答应,牺牲自己的时间帮助同事处理文件,替别人背黑锅…… 说起来,我一直以为我的父亲也是这样一个人,他也是别人口中的那种“老好人”。 都快退休了,还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扑在工作上。 我总说他傻,都这个岁数了,又是在老国企上班,哪个人不是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就完了,偏就他还这么上心,年假都不好意思休。 结果好了,别人嫌远嫌累的活全都交给他来干,领导有点什么事情也是第一时间给他发微信,他呢?二话不说就开始换衣服出门。 或许是领导也有些过意不去,象征性提拔他成为一个小头儿。 名义上手下管着五个人,可实际上却是老爸经常在帮这些“手下”替班。

我内心其实很心疼他,但嘴上却总说他这个小领导在我眼中从来都只是一个笑话。
逢年过节他经常不在家,一问才知道,又是去替哪个同事值班了。 可每当我抱怨老爸干嘛这么好心,人家说家里有事他就信时,老妈总会淡淡摆一摆手: “这都不叫事,不过是替个班,又不用他干什么重活,你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你不懂。” 直到老爸确定退休的那天,他告诉我们单位可能要将他返聘,这在他们单位可是前所未有的待遇。 一边拿着退休金,一边拿着正常工资,想想简直不要太美。 老妈得意地告诉我: “看吧,这就是你爸平时人缘好,领导才会如此照顾他,为他开这个先例。” 我问老爸是不是早有此心,瞧不出来,您隐藏够深的啊,不愧是大智若愚。 但老爸只是无所谓的笑了笑,他说自己做那些事情从来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让自己求一个心安。 那一刻我若有所悟,或许真正的善良,本质上就该是如此“自私”的。 行使善良的出发点,很重要。

无底线的善良,是软弱也是恶

电影《囧妈》中,徐伊万的妈妈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 徐伊万一直以为,父母关系非常好,其实那只是母亲给他营造出的假象。 只要徐伊万不在,他父亲总是喝酒,砸东西,对母亲家暴,把她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有一次,父亲又开始了暴力行径,砸东西,打人,等他把家中弄成一片狼藉后,便一脸满足地出了门。 徐伊万放学回来,看到家里惨不忍睹,就问: “妈,你怎么了?” 母亲为了不让孩子知道,就扯了谎: “家里进了小偷。” 徐伊万非常生气,想把小偷追回来,却被母亲拦了下来。 等到长大后,他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非常心疼自己的母亲,但母亲却说: “我们因为爱情结婚,知道你父亲这个样子,也很生气。事后,你父亲和我承认错误,我原谅了他,谁知道他变本加厉。”

现实中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其实不止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乃至与陌生人之间,好的关系从来都是平等的。 而不是一方刻意忍让,造成的表面和谐。 当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家人考虑、为了大局考虑而行使善良时,换来的从来不是感动与改变,而是对方坏得越发肆无忌惮。 一次次心软、让步,却让对方一次次变得更加偏执,他或许仍愿为妻子各种付出,但同时又是伤害妻子最多的那个人。 当一方的善良失去了底线,另一方便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控制住了,让言行不再考虑后果。 甚至还以为,我做这一切都只因为我太在乎你了,我太爱你了。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 曾建议父母,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被人欺负的老实人,那么一定要告诉他,这3种情况一定不要善良: 1、没有底线的善良叫“软弱” 同学借东西不还,下次别借;同学推你打你,必须告诉老师。人善被人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2、不分情况的善良叫“无知” 陌生人让你去陌生的地方,别逞能;比你健壮的人向你求助,要拒绝。 3、单向输出的善良叫“愚蠢” 同学天天别求你帮忙带早餐,下次必须让他带;总找你值日,下次只能换,不能帮。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有付出没回报,小心你的善良变成别人眼中的理所当然。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